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浙南山区气候特征与高山蔬菜基地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浙南山区气候特征与高山蔬菜基地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地处浙南山区的泰顺县素有“温州小”之称,当地利用高山地区夏秋季节自然凉爽的气候优势发展高山蔬菜,十年历程,方兴未艾。探索发现、综合分析、归纳总结高山地区的气候特征,并因势利导抓好高山蔬菜基地建设,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高山蔬菜,是本文的意旨所在。

关键词:高山蔬菜;气候特点;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S1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5-0068-2

泰顺县地处浙南山区,素有“温州小”之称,独特的气候特征,良好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宜发展高山蔬菜。历经十年的探索与发展,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催生像“山友”等一批具有相当知名品牌的农业龙头企业,成立泰顺蔬菜产销协会,建立山地蔬菜基地1500公顷,其中,690公顷,13500t产量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一体化认证。

在江南地区,由于气候因子的限制,蔬菜供应存在着冬、春、秋三个明显的淡季。随着科技的进步,设施栽培的发展和大流通的迅速崛起,南菜北运、北菜南调,出现产销两旺、供应充裕、品种丰富、花色齐全、质量提高、价格稳定的可喜局面。目前,冬、春两个淡季已不复存在,惟有7-9月的秋淡,由于平原地区夏秋蔬菜换茬,且易受高温干旱、台风的侵袭,常发生蔬菜供应短缺,特别是许多不耐高温的蔬菜在平原地区难以生产,秋淡尚未从根本上缓解。利用海拔500-1200m高山地区夏、秋季自然凉爽的气候优势,发展高山蔬菜生产,是缓解秋淡的重要战略措施。

一、高山地区的气候特点

(一)温度

1.海拔高度对温度的影响。根据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在无湿度空气条件下,海拔每升高100m,温度下降1℃,随着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大,温度垂直变化差异减少。高山地区由于受地形、地貌、植被、生物的影响,一般海拔每升高100m,温度下降0.5-0.6℃,海拔在500-1200m的高山地区温度比平原地区低3-6℃,从而使许多瓜果蔬菜在高山地区都能顺利越夏。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垂直温度变化也各不相同,上半年,高山地区温度回暖比平原地区迟1-2个月;下半年,高山地区温度转凉又比平原地区早1-2个月;下秋季高山和平原地区的温差为5-6℃,冬春季的温差为4-5℃。

高山地区与平原地区的温度差异,对蔬菜生产有着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引起蔬菜生育期的变化。使上半年的蔬菜生育期推迟1-2个月,下半年的蔬菜生育期提早1-2个月,从而使高山蔬菜的采收期与平原错开。(二)对于一些平原地区栽培容易引起高温障碍的果蔬类和叶菜类,在高山地区能够顺利越夏而进行长季节栽培,单季生育期比平原地区延长1-2个月,可有效提高单季产量。

由于温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有效积温也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高山地区有效积温比平原地区减少较多,使蔬菜的全年安全生长期大大缩短,海拔过高,往往造成有效积温不足,使许多蔬菜不能正常成熟而降低产量与商品率。因此,海拔不能太高,应根据作物生长的需求而定,一般选择在海拔1200m以下。

2.地形和坡向对温度的影响。山坡坡向的太阳光照射强度各不相同,从而引起各坡地表温度的差异。一般情况下,东坡受热最早,地表升温早,但由于上午的地面蒸发大,大量的热量消耗在蒸发上,温度不会太高;西坡受热较迟,但午后地面蒸发少,其热量消耗也少,地表温度相对较高;南坡的太阳光照射时间明显比北坡长,地表的温度也明显高于北坡。

山谷由于受周围地形的遮挡,风速小,气流交换弱,白天受太阳光照射,地面升温较快,温度比同海拔的开阔地高2℃;而夜间由于受冷空气下沉的影响,温度较低,形成较大的昼夜温差。相反,山顶与山岗地带,由于风速大,气流交换强,热量散发多,白天地表温度不会太高,夜间由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后,得到周围暖空气补充,昼夜温差较小。

根据上述情况,不同的坡向及地形,其温度的变化也各不相同。东坡光照充足,水分丰富,通风良好,温度也不会太高,是发展山地蔬菜最理想的地方;南坡、东南坡以及坡度较缓的东北坡次之;西坡温度最高,容易引起蔬菜的高温障碍,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可选择利用;北坡温度最低,在海拔较低的地方可选择利用。

(二)水分

1.海拔高度对水分的影响高山地区降水量分布有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的趋势,特别是7-8月更明显。高山地区的降水周年分布比平原地区均衡。夏秋之际,高山上降水次数多,降水量不大,以小阵雨为主,汛期局部雨量较大;冬、春季节雨雪交加,降水也较多;全年没有明显的梅雨和伏旱季节。

高山独特的降水分布,对蔬菜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蔬菜供应淡季的夏、秋季节,在平原地区容易发生高温干旱,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而高山地区夏秋季节降水次数多,减轻了高温干旱的影响,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发育。平原地区的茄果类蔬菜的旺果期正值梅雨季节,容易滋生病虫,容易引起落花落果;而高山蔬菜的旺果期正处于出梅之后,虽然此时小阵雨较多,但不会长时间处于阴雨状态,病虫害轻,坐果率高,生产上无需保花保果。

2.地形对水分的影响。高山地区由于地形的不同,造成风速、风向的差异,从而导致降水量分布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小雨天气,风速较大的山岗和迎风坡两侧,雨滴容易被风吹走,降水偏少,而风速较小的地方降水较多;雨量中等时,迎风坡上的降水量比背风坡大。

不同地形其土壤湿度也不同。山顶和山坡上部的土壤较干燥,山谷、盆地的土壤较湿润。南坡因太阳光照射较强烈,土壤水分蒸发多,较为干燥;相反,北坡则较湿润;西坡温度高,蒸发大,土壤湿度比东坡小。在夏、秋季节,东坡和坡度较缓的北坡的土壤湿度中等,适宜于对土壤湿度要求适中的番茄、辣椒、马铃薯、西瓜等作物栽培;谷地和盆地土壤湿度大,适宜于黄瓜、大白菜、甘蓝、莴苣、萝卜及葱蒜类作物栽培;在雨水充沛的年份或地区,南坡也能正常利用。

(三)光照

高山地区山与山之间的相互遮阴、高大树木的遮阴、活动频繁的云雾遮阴,造成高山地区的实际日照时数缩短,光照强度也相对减弱,高山地区5-6月日照时数比平原地区增加10%以上,而7-8月则减少了10%。

地形对光照条件的影响较大,梁地及山顶地段的日照时间比沟地及谷地多1-2小时/天。南坡日照时数最长;东坡上午见光时间长,下午则短;西坡则相反,但西坡由于午后的大气层空气湿度小,透光率增大,光照强度增强;北坡的日照时数最短。

不同的地形光照条件各不相同,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一般东坡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水分充足,可全年种植各种蔬菜。在夏秋季节宜选择坡度较缓的北坡,海拔较高的南坡;西坡由于午后强光直射,土壤干燥,温度偏高,蔬菜往往造成高温障碍,可安排在冬季栽培;山谷地带往往比较闷热但水利条件较好,且土层深厚,适宜种植耐热、耐湿的蔬菜,采用盖草等降温措施,也可种植其他蔬菜。冬春季节适宜种植蔬菜的地形较多,除坡度过陡的北坡冬季光照不足外,其余地形都可栽培蔬菜。

二、高山蔬菜基地建设

(一)沟渠、道路建设

高山蔬菜产地的地形复杂,地理位置偏僻,水利设施、交通条件、通讯条件等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要以便于灌溉和田间作业为原则设置蓄水池。沟渠建设要起到“涝可排、旱可灌”的功能,要根据排灌面积和水量做到排灌顺畅自如。冷水田应开环田沟,拦截地下冷泉水的渗流。道路可与沟渠相配套,利用堤坝加固修筑而成。规模较大的高山蔬菜基地,对道路、沟渠、蓄水池的布局要综合考虑,统一安排,道路要符合机耕要求。

(二)土壤改良

高山地区地形复杂、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偏酸性等弱点,不利于蔬菜生长,要进行土壤改良。

1.平整土地。平整土地要做到“生土不露面、熟土还原地”,土质要砂粘适中。坡度较陡的地方应修筑梯田。

2.培肥地力。高山蔬菜基地耕作层浅,可通过翻耕、中耕、轮作、施肥等综合措施来培肥地力。每年可深耕1-2次,特别是冬闲季节,应翻耕冻土,熟化土壤;翻埋肥料杂草、作物残茬,疏松土壤,加深耕作层,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和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施肥是培肥地力的主要措施,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山区土壤严重缺磷,要多施磷肥。

3.调节土壤酸碱度。高山地区土壤往往偏酸,而多数蔬菜适宜于中性或微酸性土壤生长。可施用生石灰来中和土壤的酸性。用量根据土壤酸度和蔬菜生长的要求,每亩需生石灰75-150kg。具体方法,在翻耕土壤后或播种前,撒施,耙平,使石灰与土壤充分混合。注意:石灰不宜接触种子,以免伤种;石灰不能与氨态氮肥(如硫酸铵、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等混用,以免降低肥效。

4.园艺设施。主要用于蔬菜的育苗和高山地区的蔬菜早熟栽培,还可用于避雨栽培,种植高山番茄、小西瓜等蔬菜。

作者简介:赖立彩(1969-),男,浙江泰顺人,就职于浙江省泰顺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