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主题十四:谱写美德赞歌(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主题十四:谱写美德赞歌(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新社报道:广东湛江留守老人“三不要”盼儿女回家过年。孩子不回家过年,一般都是担心被家人要求去相亲,或者害怕父母索要钱财,也可能是担心要走访亲戚花销大。“只盼孩子回家过年,我们‘三不要’,还可以为孩子‘报销’路费。”

这则报道反映了留守老人的现实与心态,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读罢这则报道,你有何感受,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原文在线

当感恩遇质疑

王萍萍

古人有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哺育我们长大,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报答父母。许多孩子只知道一味地向父母索取,却从没想过是否要报答父母。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连动物都知道感恩,那我们更应如此,西方国家更是为此而设立了感恩节。感恩,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那我们就更应将这种美德传承下去,而不是将它遗失在时间的某个角落里。

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人性的光辉,有些人被金钱蒙蔽了双眼,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可以昧着良心做那些所谓的慈善活动,可那样他良心上过得去吗?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家生产面包的公司,没有什么知名度,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公司作出了一个打算,派一些员工到灾区去。地震后的小镇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破碎的瓦片让人看得触目惊心,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被埋在废墟之中,还有多少人能够生还……这家公司的员工走在这些废墟上,沿途碰到了一些难民,这些人正是他们在寻找的。难民们看到这些员工和他们所拿的东西,问道:“这是什么?”“面包。”顿时,难民们仿佛看到了希望。

孩子学会感恩并不能只有简单的说教,而应从小培养孩子感恩的心,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孩子。学校也可以布置一些作业,如帮助父母做家务,这比简单的说教更加生动,能使孩子亲身体会,从中有所感悟。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父母将孩子辛辛苦苦拉扯大,在孩子成年之后,本该赡养父母的他们却将父母拒之门外。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样的行为会让我们觉得那些做子女的一点也不孝敬老人,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问题诊断

语言平直无力,事实说明不清,是中学生写作的通病,比如叙述某个面包生产厂家的事例时,既没有交代清楚厂家的名字,也没有说明这个事件与本文主题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文章读来让人感觉是在说教。叙述时没有把握准角度的变化,而是直叙到底,因此语言缺乏生动性。

另外,或许是时间所限,文章叙述的事件并不完整,结尾缺乏点题性的结束语,对文章结构的严谨性而言都是极不适宜的。

化蝶之作

当感恩遇质疑

古语有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抚养我们长大,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报答父母。许多孩子只知道一味地向父母索取,却从没想过如何报答父母。儿女不孝,甚至虐待父母的事件屡见报端,这是社会的不和谐音符。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连动物都知道感恩,那我们更应懂得感恩,西方国家更是为此设立了感恩节。感恩,一直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将这种美德传承下去,而不是将它遗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李密为了奉养年迈的祖母,放弃了在朝为官的机会,并写下了传世佳作《陈情表》。这一事件被后人传为美谈。

当今社会虽然很多人尊崇金钱至上,但只要你拥有一颗爱心,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你也必将得到丰厚的回报。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家生产面包的公司,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公司作出了一个决定,派一些员工到灾区去推销产品。地震后的小镇到处是倒塌的房屋,破碎的瓦片,让人看了触目惊心,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被埋在废墟之中,有多少人能够生还……这家公司的员工走在这些废墟上,沿途碰到了一些难民,这些人正是他们要寻找的推销对象。难民们看到这些员工和他们所拿的东西,问道:“这是什么?”“面包。”顿时,难民们看到了希望。这些员工放弃了推销产品的机会,无偿地把面包送给那些在饥饿中奔波的人们。公司老总知道后并没有责怪他们,反而极力褒扬。他们的做法体现的是无私的人道主义精神,比单纯地推销产品更值得提倡。通过这件事,员工们看到了公司老总的爱心,于是公司上下齐心协力,最终使公司效益翻了几番。这家面包公司也因为在灾难中帮助了灾区人民,知名度得到了提高。

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并不能简单地说教,而应从小培养孩子感恩的品德,循循善诱地逐步引导孩子。学校可以布置一些作业,如帮助父母做家务,这比说教更加生动,更能使孩子亲身体会,从中有所感悟。

可怜天下父母心,谁能体会到老年人的悲伤。赵本山曾经演过一个小品,小品中两个儿女刻意撮合他们父母的夕阳之恋,让老年人有个伴,让他们老有所依,这是父母的心意,也是儿女为年迈的父母所能做的,毕竟儿女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时时刻刻都陪在父母的身边,老伴却能做那些儿女不能做的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不一定都要你留在身边,只要你能像陈红唱的那样“常回家看看”,父母就心满意足了。

愿天下所有的儿女都能常回家看看,看看年迈的或者还不年老的父母,以宽慰他们的思念之情。

升格小结

所谓文无定法,不是不要方法,只是不拘于方法。原文在写作时存在的弊病就是语言平淡,因此,修改时,笔者着重指导她在引用名人名言或古诗词名句上工夫,举例证明观点时则从中学语文教材上的事例入手,引导她去分析所学课文与本文主题的契合点,把课文内容用最简明的话概括出来,这样修改时不至于动大手术。另外,引用赵本山的那个小品,虽然是艺术,但艺术亦源于生活,运用恰当也能为写作主题服务,这是中学生写作时可以借鉴的,但关键是如何恰当运用。

结尾引用歌曲《常回家看看》里的歌词,是对作文主题的巧妙升华。

总之,学生作文的素材可以来源于教材,也可以来源于电视剧、小品等,更可以来源于自己的阅读体验,只要言之成理,运用得当都能为文章增色。

延伸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楚天都市报报道:近日,武汉汉南区各学校都按区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布置了“德育作业”。要求学生为父母倒一杯水、洗一次脚,要通过网络、电话、登门等形式给长辈拜年。

某大学,广告学选修课上,老师让写出自己最感动和最厌恶的广告。结果最感人广告,竟是那则公益广告:“妈妈洗脚。”

请全面理解这两则材料,提炼出适合自己写作的立意,并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同一个话题,即品德教育。武汉汉南区教育局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品德教育;某大学评选广告则是另一种形式的品德教育,可谓殊途同归。这是立意的根基,行文的关键,只有抓住这个基点,写文章时才能顺利展开。

再来看中学的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当成作业,要求学生具体去行动,可以想象现今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只有在老师或学校的要求下才去被动地做,没有人能够主动去行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值得每一个人深思。公益广告着重进行的德育引导,同样反映出整个社会的德育现状。这些都可以成为文章立意的参照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09年3月23日是武汉市政府设立的首个“让座日”。有记者搭乘7条线路公交车暗访发现,大多数乘客只要看到有老人或抱孩子的乘客都会主动让座,但也有相当部分乘客会睡觉或观看窗外风景,假装没看见站在身旁的老人。让座市民中,学生占较大比例。记者在汉口、汉阳、武昌街头以及车辆上随机调查发现,八成市民不知道“让座日”,但多数市民赞同设立让座日。社会学家表示,提倡让座行为应成为常态,不应只集中在一天。

请以“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让”是中华美德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人崇尚谦虚谨慎,以谦虚为美德,所谓“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具体到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立身行事,谦让都有其重要意义。谦让不仅可以体现自身修养,更可以使人际关系和谐,乃至促进社会和谐。要写好本话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观点鲜明,价值取向正确。“让”在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意义是明显的。为此,阐述观点时,一定要正面,积极。观点要鲜明,价值取向要正确,符合社会主流要求。

二是举例恰当,论证铿锵有力。观点摆出来后,需要足够的例子来支撑。一般来说,属于传统文化的观点,举例要注意古今结合,这样能体现出作者平时广泛的阅读面;最好能做到正反结合论证,使论证更加有力。

三是首尾呼应,行文结构完整。任何一篇文章,都要注意首尾呼应,这是作者严密逻辑思维的最好体现,也是写文章的一般要求。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多少是互相矛盾的地方,比如说:一方面教育人处处谦让,另一方面又主张遇事当仁不让。

面对传统文化对人们的教益,我们应该何去何从,确实是值得深思的话题。作为青年一代的你一定会对此有自己的见解,请你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作出一个合理的选择,并以此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本文题写作议论文最容易,可以从论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入手去写,比如“谦让与当仁不让新解”,这个题目就是论述二者之间的关系,该谦让时要谦让,必要时也得当仁不让。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来写,比如“谦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仁不让,现代人的美德”这类题目就是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命题的题目。总之,只要言之成理,符合题目要求的都是好作文。

当然也可以写成记叙类文章,比如小小说、记叙文、小品、小剧本等,这时要通过一个系列的故事来表现,我们什么时候该谦让,什么时候该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