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埕岛油田馆陶组油藏充满度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分析现今充满度的计算方法,结合埕岛油田新近系馆陶组油藏的特点,确定了不同类型油藏的充满度计算方法。对馆陶组圈闭充满度进行多角度的统计。最终总结了不同构造部位及不同层系,圈闭充满度分布规律。
关键词:充满度 埕岛油田 分布规律
近十几年的勘探实践表明,埕岛油田新近系作为济阳坳陷的一个主要含油层系,仍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是油气藏在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不同层系的充满度差的差异性还不清楚,针对存在问题,本论文以埕岛油田馆陶组油气藏为研究对象,对馆陶组油气藏的圈闭充满度进行多角度的统计,
一、区域地质背景
埕岛油田位于渤海湾西南部浅海海域,构于埕宁隆起带埕北低凸起东南部,是在古潜上发育起来的潜山披覆构造带,成藏条件非常有利。已发现的新近系油气藏在平面上和纵向上分布不均,整体上研究区的主要含油层系从北向南逐渐变深,油气储量北富南贫。埕岛油田的新近系油气藏受构造、岩性双重因素控制,因此,以油藏成因及其形态作为油藏类型划分依据,将埕岛油田的新近系油藏分为背斜―岩性、断层―岩性和岩性―断层油藏。其中,以岩性―断层和断层―岩性为主。
二、圈闭充满度统计
依据对油藏的分类和现场对油藏描述的资料,对埕岛油田的新近系油藏进行了充满度统计。由于研究区的新近系储层主要是河道沉积砂体,所以依据油田各区块的储量报告、油藏精细描述、砂体数据表、小层平面图等所确定的砂体为基础,对砂体进行统计。
1. 圈闭充满度计算方法及优缺点
微观上,埕岛油田新近系油藏主要以构造背景控制下的岩性和复合油藏为主,油藏的形态受岩性的影响明显,并且砂体可以单独成藏,但是,油藏形态复杂。因此,选取体积法求取充满度。
两大类的体积法也各有利弊。第一类方法参数的选取较为简单和准确,根据圈闭边界和含油边界,即可计算得到充满度。但是,因为河道砂的形态复杂,此类方法不能准确的反映圈闭中聚集油气的实际情况;第二类方法能较准确反映油气聚集,但是因为河道砂的厚度横向变化较大,砂体厚度和有效厚度的读取存在较大的误差,准确度相对较低。因此,以岩性为成藏主控因素背斜―岩性和断层―岩性油藏,选取第二类的体积法统计圈闭充满度;而岩性―断层油藏,断层和岩性共同控制成藏,相对于以岩性主要控制成藏的油藏,形态较为简单,可选取第一类的体积法统计圈闭充满度。
2. 油藏充满度计算
在描述的埕岛油田馆陶组河流砂体的基础上,应用钻探井的录井资料(岩屑描述、荧光、取心等)和电测曲线进行油水层分析,结合地震属性圈出油藏的边界以及油水界面,为充满度计算明确油藏单位和参数。
以油藏描述和储量报告中描述的油藏为计算单位,根据选取的参数,对埕岛油田新近系不同类型油藏进行了充满度计算。
三、圈闭充满度分布规律
在平面上,埕岛油田不同构造单元的圈闭充满度分布规律有所不同。位于潜山披覆构造主体的新近系油藏充满度最大;埕北断裂带、埕岛―桩海结合带充满度最小。此外,相对于位于埕北断层上升盘油藏的平均充满度,下降盘油藏的平均充满度较低;并且随着油藏与埕北断层的距离不断增加,充满度也存在逐渐减少的趋势;远离主要供油凹陷―埕北凹陷的埕北351、35区块,油藏充满度最低,为42.13%。
纵向上,所统计得新近系油气藏的以馆上段为主。层位间充满度大小存在差异,其中馆上段的油藏平均充满度为59.2%,相对而言,馆下段的平均充满度分别为28.55%。研究区不同构造带统计的油藏主要分布层系和充满度值也有所差距。埕北断裂带统计的油藏在新近系馆陶组各砂层组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以馆下段和馆上段5、6砂层组,馆下段油藏平均充满度较小。而埕岛主体,馆下段无油藏分布,统计的油藏分布在Ngs1+2~6,个数分布较为平均,在Ngs4油藏充满度达到最大,为79.8%。在主要含油层系馆上段,每个砂层组的充满度大小和油藏个数也有所不同。统计油藏的个数以Ngs 4、5居多,分别为20和16个,Ngs 1+2、6次之,Ngs7最少,仅有3个。油藏的平均充满度从Ngx到Ngs3逐渐增大,在Ngs3充满度值达到最大,高达74.29%。从Ngs3到Nm,充满度值又有所减小,明化镇组油藏平均充满度仅为28.97%。
四、结论
结合研究区油藏特征确定充满度统计方法,根据地震属性圈出油藏的边界以及油水界面,为充满度计算明确油藏单位和参数。平面上,潜山披覆构造主体馆陶组油藏充满度最大,埕岛―桩海结合部充满度最低,沿埕北断裂带从西北方向到东南方向油藏层位逐渐变深、圈闭充满度依次减小;纵向上,油藏的充满度从Ngx到Ngs3逐渐增大,在 Ngs3充满度值达到最大值,到Nm充满度值又有所减小。
参考文献
[1] 张海娜.渤海湾盆地埕岛油田馆上段沉积相研究.石油实验地质,2007,29(1):52-56
[2] 邓运华.渤海湾盆地新近系油藏类型及成藏控制因素分析[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3,17(6):359-36
[3] 张善文,王永诗,彭传圣,石砥石.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在勘探中的应用[J].石油学报,2008,29(6):791-796.
[4] 张善文.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大小及分布特征[J].地质论评,2004,50(4):365-369.
[5] 曾溅辉,张善文.济阳坳陷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充满度大小及其主控因素[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27(6):729-732.
[6] 时丕同.埕岛油田油气成藏动力系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9.
[7] 杨凤丽,周祖翼.陆相盆地复式含油气系统研究―埕岛特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2000:20-29.
[8] 周立宏,刘国芳.利用泥岩声波时差估算地层压力[J].石油实验地质,1996,18(2):19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