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患者到医院就诊的注意事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患者到医院就诊的注意事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门诊就诊注意事项①初次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在挂号时一定要买门诊病历,以便医生记录您的病情。门诊病历各科通用,复诊病人只要带门诊病历挂号就诊就行了。②公费及医疗包干病历患者在挂号时请出示您的医疗卡。③就诊次序原则上按挂号的先后次序,有特殊困难的患者请与服务台商量解决。④门诊化验抽血时间多为每天上午8:00~11:00。⑤查找化验单时,持门诊病历的患者一般要到服务台或门诊化验室窗口查找,持住院病历的患者的化验单会被送回其所住科室、贴在其病历上,无需自己取化验单。⑥做PET-CT、CT、核磁共振、B超、心电图、彩超、胃镜等特殊检查前应到各检查科室登记预约。检查时间按预约登记为准,领取检查结果的时间应以医生或护士交待的时间为准。⑦专家门诊时间请参看各医院的“专家门诊一览表”或向导医咨询台咨询,专家的坐诊时间基本是固定的,但当专家有外出任务、手术或院外会诊时会有所变动,具体时间请咨询有关科室,同时服务台会与患者协商解决。⑧取药的患者应先到药房划价,后到收费处交费或记账,然后到取药窗口领取药品。公费医疗和包干患者应先到公费医疗记账窗口记账,然后再去取药。⑨在整个就诊过程中要保管好自己的钱物、药单、检查单及收据,防止丢失。

需要患者配合的事项①患者在就诊时情绪要镇定,不要过分紧张、胡思乱想,行动上要积极配合诊疗。如果上午到医院看病,最好不吃早饭,以便需要抽空腹血化验、做空腹B超或钡餐、胃镜等检查时当即进行,不必再来一次。做各种检查时应严格按要求做好准备,以免影响检查效果,如去B超室检查子宫、前列腺前一定要憋尿,这样显像效果才好。当腹泻或泌尿系统有病、自觉大、小便不正常时,可以先用干净的小盒子、小瓶子留些大、小便,带到医院检查。男性不育症者可在家留取好,放在贴身的内衣口袋里保温,并最好在1小时内送检,因为放置的时间不宜太久,一般情况下的存活时间仅为2小时左右。如系、生殖系统疾病,最好在去医院前清洗局部。到口腔科看牙病时不要忘了先在家里刷牙。准备工作做得好,可以节约看病的时间,避免往返奔波,也给医生、护士一个文明的好印象。②就诊时既要遵守门诊规定,也要灵活机动。正常的门诊程序有很多环节,都要耐心等待。当挂了号、把病历交给诊断室的护士或医生之后,就应该安静地在候诊区候诊,注意听护士或医生叫号,以免错过就诊时机。候诊或等候检查时不要高声喧哗、吵闹,也不要拥挤在医生的身边,以免影响医生的诊察,尤其不要影响医生对心脏的听诊。同时也要灵活机动,尽量避开到病人拥挤的地方去长时间的等候,可以先到病人少的地方去做检查。如果需要做两种检查,而两种检查的地方都等候了很多病人,可同时分别将单子交检查室排队,哪边先轮到,就先到哪边去检查。③简明、扼要、准确地陈述病史。在去医院看病的路上,不妨仔细回忆自己发病的过程,简明扼要地向医生陈述。由于医生对每个病人的检诊时间有限,平均只有10分钟左右,在这么短时间内要完成询问病史、查体、写门诊病历、开检查单、开处方等内容,如果患者陈述病史没有重点、杂乱无章,会影响看病的质量。另外,当去检查室进行检查时,一定要问清取检查报告的时间和地点。在复诊时要将检查结果交给医生,以便医生根据结果做出诊断,提出具体治疗意见。④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到医院看病的人很多,其中可能会有传染病病人,所以到医院看病时要注意自我保护。呼吸道传染病病人到医院看病时应戴口罩,这是一种文明道德的表现。看完病后一定要洗净手才能进食,以防医院物品和化验、检查报告单上的病菌污染双手、感染疾病。让病人高兴的是,目前许多医院越来越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如门诊大厅有一次性喝水杯,检查室有一次性床单,病房有一次性便器、面盆、饭碗,打针用一次性注射器,口腔科使用一次性口杯、弯盘等。当医护人员让您为您使用的一次性物品缴纳一定的费用时,您应欣然同意,因为每次多出几元钱,就可避免交叉感染,这是值得的。

患者就诊常识①提高自我识别各种检查报告单的能力。化验检查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化验结果可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类。如是定量者,则其数值超出或低于正常值(一般列在测验值旁边)时即为异常。定性者则阳性表示为异常(一般情况下)。②应正确叙述就诊原因或主观不适,包括不适发生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和缓解方法,而不需叙述类似“张三、李四用了某药对相同症状有效”之类的闲话,因为张三、李四的病情并不等于您自己的病情。③患者或家属应该积极配合治疗和预防。就诊后应仔细了解自己患的是什么病、用什么药治疗、怎样用药、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些什么事项、什么时候需要复诊,这样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相当数量的患者或家属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疾病是怎样发生的”这些问题上,由于除了感染和传染性疾病外,大多数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明确,所以上述问题不一定需要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