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黄河水城—特色之城 生态之城 低碳之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黄河水城—特色之城 生态之城 低碳之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2011年中国进入“十二五”规划实施期,“黄蓝融合、陆海统筹、一体发展”明确了东营发展的新思路。如何体现城市特色,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取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双赢,值得我们共同努力。

关键词:黄河水城特色之城生态之城低碳之城

中图分类号:TF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当前,我国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国际市场的压力、资源环境的约束和各种现实的社会矛盾,转型发展是我国“十二五”期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必然选择。如何在全国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走上持续、健康发展之路,特色的打造,生态宜居的环境必不可少。

2 特色之城

滨海之滨的东营,位于黄河入海口。这座年轻的城市因胜利油田而被人们所熟知。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东营的与众不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东营市在城市特色的塑造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随着“黄河水城”的提出,更突显了东营河海交汇的独特之处。黄河三角洲开发,目前已确定了“四区一城”的大框架。“四区”指的是在东营的东部沿海,在约1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由北向南规划布局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渔业畜牧区、高端产业区和大主体产业区。“一城”指充分利用黄河水把东营市打造成“黄河水城”。如今,一系列的基础配套设施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如何在大开发的契机下,把“黄河水城”这一品牌打响尤为重要。

为加快“四区一城”建设,几年来,东营市分别建设了“三路两港一场”工程,“三路”就是两条铁路一条高速公路,“两港”指的是东营港、广利港,“一场”就是飞机场。为实施“黄河水城”建设,进行了中心城广利河综合治理工程,利用19条河流与沟渠,构建“九横十纵”的城市水网体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味。经过不懈努力,东营市荣获了一系列的荣誉,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水土保持先进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等。

2.1黄河文化的印证

奔腾的黄河水在东营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平静入海,实现了河与海的交融。在入海口看黄河,分不清哪是河,哪是海,河海交汇,融为一体。作为黄河入海口的城市,水资源丰富,于是,充分利用黄河水,通过文化的宣传,城市节点的体现,把“黄河水城”这一理念深入人心,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黄河水城”。

2.2海洋文化

东营市海岸线长度大约为412.7公里,有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滩涂面积12万公顷。渤海千百年来接纳了滚滚而来的黄河,具有海纳百川之势。东营依托渤海,海洋资源丰富,向东部发展思路的提出,正是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带动经济发展,体现滨海城市特色的体现。

2.3石油文化

胜利油田作为中国第二大油田,自然资源丰富,多年的开发建设为东营市城市特色的塑造奠定了独特的基础。东营市建市之初,油田是城市的根本,城市依托于油田。现在,东营市的经济正在实现产业转型发展,发展第三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根深蒂固的油田文化已深入人心,城市建设中也随处可见油田特色,像油田采油设备与城市建设的融合。实现石油文化与东营特色的融合,是东营市发展的动力基础。

3生态之城

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一种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资、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黄光宇 2002),即高效、和谐、宜居、幸福、活力的人类栖境(王云才 2007)。

东营市拥有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总面积约1410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18%,中心城就是在一片广阔的黄河三角洲湿地上拔地而起的,中心城湿地类型丰富,湿地景观多样,可谓得天独厚,“湿地之中有城市,城市之中有湿地”成为东营的一大特色。

3.1大水面

现在东营有60多处水库、湖泊、湿地,现状水资源丰富。具有代表性的清风湖景区,位于东营市东城区东南部,通过滨水区域与一定的商业、文化、娱乐、休闲设施的结合,形成了依托清风湖景区的商业文化中心;明谭公园结合城市水系,集休闲、健身于一体,位于居民家门口,体现了“水城”特色。

规划通过网络布局,纵横相连的水系,形成水系、湖泊、湿地三水相连的景观,为中心城区景观的改善作出了贡献。但是,如何通过规划建设使人们真正从心理上感觉到置身于水城中,还是应该把水引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如健康休闲步道与慢性车道结合,滨水的步行系统与城市道路步行系统形成整体贯穿,变滨水消极空间为积极空间,不是愿意去的时候才去,而是天天生活在里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3.2大湿地

“黄河水城”的湿地景观是自然形成的,这一点是别的城市所不具备的。在这一天然基础上,通过划定保护区,栽植特色树种,形成了多样性的湿地景观。

4低碳之城

低碳城市是指以减少城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为导向,以低碳技术量为支撑,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方向,以低碳社会为理念并以低碳制度为管理导向的新城市类型。

有关专家指出,未来的20年将是中国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的关键期。环境因素已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环境与经济效益如何平衡,从长远来看,宜居的生存环境才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生存之本。东营市自然条件独特,生态环境宜人,水资源、土地资源丰富,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生态经济比较合理。

4.1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现代城市硬化场地面积越来越大,但遇到恶劣天气导致交通拥堵乃至瘫痪的情况时有发生。在适当提高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也是合理选择。在能源方面,通过光伏太阳能电池板储存太阳能量,转化为日常照明;地源热泵系统通过冬夏两季热量的储存与转换,达到冬季供热夏季降温的目的。在新材料方面,道路建设中在慢性铺装上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砂砖,提高道路排水速度;停车位结合植草砖建设(东营市在这方面已采用较多)。

4.2低碳交通

打造“公交优先”的低碳城市。在现状条件下,在不拓宽路面的前提下,我们不可能保证所有车辆在高峰时段都不拥堵,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政策的引导,管理制度的落实,做到城市公交的畅通无阻这样,人们自热而然就会选择这一经济高效的交通方式。

鼓励自行车出行。通过自行车系统与公交线路的配合,改善自行车行车环境,建设安全合理的自行车停放点,倡导一种绿色出行模式。

4.3文化宣传

人们的生活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决定了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恰当的宣传、示范,引导人们乐于接受这一生活方式,引导全民都参与进来,低碳交通才能持久,久而久之,低碳之城才被人们认可。

5结语

2011年中国进入“十二五”规划实施期,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黄河三角洲作为山东省“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战略中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的转型发展,突显黄河水城特色,值得大家共同关注。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