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体质辨证论养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体质辨证论养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医体质文化,为《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之精髓。体质是每一个人所禀受自然之赐,内涵父母之精相博于某一时空位点所聚之先天真元,奠定特异卦气特征,呈现性格、事业、婚姻、疾病、寿命诸象。

体质是人体的生命密码,是开启健康之门的钥匙,是中医“治未病”的灵魂。辨清体质,就能把握养生治病的正确方向。

在人体生命科学领域,有三个最基本的问题。第一个是说人的生,人是从哪里来的?人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的道的产物;第二个是说人的死,人最终要去哪里?人最终还是要回归自然。就像造人的传说,人来源于泥土,复归于泥土,人是泥做的。我们中国人有个风俗习惯,人去世以后,要入土为安。所以土是所有人最后向往的归宿。第三个是说人从生到死的过程,用中医理论来描述的话,叫“生、长、壮、老、已”。从生到死的时间里,人叫活着,是活人。人一旦死去,就只能化为泥土,回归来处。人活着的时间长度,称为生命,通常称为寿命。《黄帝内经·寿夭刚柔》:“此天之生命,所以立形定气而视寿夭者。”

寿命,指万物的寿长。《战国策·秦三》:“万物各得其所,生命寿长,其年而不夭伤。”那么作为人类,到底能活多长呢?根椐现代基因学的研究,说人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活到上千年以上。相传我国古代的彭祖,也就是过去经常在年画上见到的寿星老,大脑门、拄一根寿杖,他呀,相传活了八百多岁,最后成仙了,在《西游记》里叫南极仙翁。后人托他的名,写了一本养生的书,叫《彭祖摄生养性论》,提出了“人生一世,寿不过于三万日。不能一日无损伤,不能一日无修补”的即时养生观点。东周时期的老子李耳,别名又叫老聃,武则天封其为太上老君,道教尊其为道教之祖。相传老子在周朝作“典藏史”,也就是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见周朝气数已尽,遂辞职不干,倒骑青牛,西出流沙,不知所终。临行做《道德经》五千文,时年80岁。后过了约百余年,有人尚且见到过他,所以保守估计,老子也活了将近二百岁。还有唐朝大医学家、药王孙思邈,有史记载说他活到了141岁。俄罗斯联邦官方记载:达吉斯坦共和国 杰尔宾特镇 齐季扬村 的萨尔哈特·拉希多娃以132岁的超高寿无疾而终。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长寿纪录为122岁,由1997年去世的法国妇女让娜·路易斯·卡勒蒙保持。现代生物学认为,哺乳动物的寿命为其生长期的5~7倍。人类的生长期为20~25年(最后一颗牙齿智齿长齐的时间),据此推算,人类寿命应在100~175年之间。《黄帝内经·灵枢·天年》:“人之寿百岁。”《素问·上古天真论》:“度百岁乃去。”有学者认为,这里的百岁,指的是一百二十岁。《尚书·洪范》就直接称人的寿命为“百二十岁”。进入二十世纪,世界卫生组织(WTO)官方确认,人类的平均寿命为120岁。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能够活到120岁。人所禀受的先天元气,是足以支持每个人活到一百二十岁的。根据生命元气耗散理论,人的寿命与元气成反比,即刚出生时,元气最足,死亡时,元气为零。人的岁数越大,元气的值越小。人的年龄是向上走的,而人的元气是向下走的。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反复强调要“复归于婴儿”,养生要向婴儿学习。并且老子在第五十五章,做了详细而深刻的说明:“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是说赤子,也就是刚出生的男婴,他的生德,也就是先天禀赋的元气,是最厚的、最足的。这个德,也就是先天元气,非常厚,厚到什么程度啊?自然界的毒虫猛兽都不能伤害它。在国学里有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说孔子的母亲怀胎整整十三个月方生下他。当初我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还感觉有点不可信,我是学医的,知道人最多怀胎十个月呀,他怎么能够怀胎十三个月才出生呢?还有《西游记》里的哪吒,怀胎三年方才出生,都是不可信的。后来,在辨体质过程中,我遇到一位东北的患者,年近80岁,体质不错,自述当年其母当初怀孕时,月经不来,误以为是病,遂吃药调治,结果却是怀了她,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她直到怀孕第十二个月时,方才出生。既然现实当中有十二个月出生的,孔子的十三个月,也就可能了。说当时孔子的母亲,生下孔子一看,这孩子长得奇丑无比,(我们现在见到的孔子老年的真人画像,长得确实有点不敢恭维),像个妖怪,于是就把孔子,丢到了家院后面的树林里。过了三天,毕竟是做母亲的,想看一看孩子到底怎么样了,哪知到了树林里一看哪,不得了,只见一只母虎正在给孔子喂奶呢,这真是天下奇闻!于是孔子的母亲赶忙把小孔子抱回了家进行悉心抚养。可见孔子,也就是后来的孔圣人,他先天禀赋的元气是多么的足啊。

老子解释这个男婴的元气足,讲了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肝和脾的力量,肝是木、脾是土,肝主筋、脾主肉,老子叫“骨弱筋柔而握固”。是说男婴刚出生,骨头很弱,筋骨也不强壮,但当他手里面握住东西的时候,却是十分牢固的。要想把这个东西从男婴手里拿出来,常常需要把男婴的身体拽起来,才能拿出来,可见男婴的筋骨力量之强;第二个方面是肾的力量,肾是水,肾主精,老子称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是说刚出生的男婴,他哪里知道男女之事啊,可是他的小生殖器却会自然,这是元精最足的现象啊!精之至也,这个至是极致的意思。第三个方面是肺的力量,肺是金,金主气,老子这句话叫“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是说男婴就是连续哭上一整天,嗓子也不会哑,这是元气最为冲和的状态呀!所以老子还说了:“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种如男婴般充足的元气,是我们养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老子反复强调养生要向婴儿学习,学习什么呀?学习婴儿的精满、气足、神旺!这就给我们如何进行养生治病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们现在都在讲养生、都在想养生,你向哪个方向走啊?向婴儿的精满、气足、神旺方向努力,才是最高的智慧。

保持元气充足,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医“重养生、求长寿、不生病、治未病”的行动指南。“养生”是最高宗旨,“长寿”是终极目标,“不生病”与“治未病”则是为达成长寿而实现的节段性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治已病”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单一目标,是非系统性的救火行为,属于最下等的层次,是下医所为。所以《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强调“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并对“治已病”的行为进行了近乎讥笑的讽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是说医生治疗已经形成的病,就像感到口渴了,才开始挖井取水,仗已经打起来了,才开始铸造兵器,实在是太晚了。这段两千多年以前的经典警句,直到今天我们听起来,都会感觉到如雷贯耳,可谓是振聋发聩呀!从中医临床实践上看,无论是治已病、治未病、不生病还是求长寿,都要靠人体的元气,离了元气,哪一个你都玩不转,哪一个目标你都实现不了,治未病你实现不了,甚至治已病你都做不到,这就是“有元气则生、无元气则死”的道理。所以,养生的实质就是养元气,这实在是一个纲领性的论断。由于元气的耗散是不可逆的、不能避免的,那么我们养生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让元气有节制地进行耗散,既不快、也不慢,将其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之内。就是要做到,在生命的生、长、壮、老各个阶段,始终保持元气与年龄的最佳匹配。这也正是我从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当中汲取的最高养生智慧。希望广大朋友多多留意这段话,如果您能理解得比较深,比较透,那您的养生治病,必然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先天禀赋元气的强弱,决定着人的寿命的长短。清代名医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以“薪质坚脆”来比喻元气的质量。南朝 梁时著名的医药学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的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提出了“小炷留灯”的节养元气思想。他把人的生命看作一盏灯,生命的先天禀赋元气是油。灯里的油是有限的,如果把灯点得很亮,油很快就会用完了。如果“小炷留灯”,则能燃烧很长时间。这种“小炷留灯”,让生命之火燃烧得更长的养元智慧,值得我们很好地理解和借鉴。这个“薪质坚脆”和“小炷留灯”,实际上说的是先天禀赋元气的两个方面,一个是说元气的质量好坏,一个是说元气的数量控制。元气质量是命,是先天给的;元气的数量控制,就是我们对运的把握,经过数十年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我把它归纳为“元气燃烛理论”。人的寿命长短,就像蜡烛燃烧的时间长短一样,先天禀赋元气的耗散速度就像燃着的火苗(蜡火头),先天禀赋元气的强弱多少,就像蜡柱的硬度和长度。蜡柱的硬度和长度一样,火苗越大,燃烧时间越短;火苗越小,燃烧时间越长。火苗大小一样,蜡柱的硬度强、长度大,燃烧时间就长;蜡柱的硬度弱、长度短,燃烧时间就短。蜡柱的硬度和长度来源于人的先天元气禀赋,燃着的火苗等同于人的元气耗散的速度,火苗大,元气耗散速度快,火苗小,元气耗散速度慢。这样就更能形象地说明先天禀赋元气与人的寿命的关系。我们求长寿、不生病、治未病甚至治已病的所有方面,都可以统一于“元气燃烛理论”,从而对每个人的养生治病进行正确指导。不同的体质,所禀受的先天元气的质量与数量是不相同的,相同的体质,在一定条件下气立的改变,也会导致先天元气的耗散程度不一样。一个水形人,一个木形人,木形人的元气足,水形人的元气弱,本来木形人是占优势的,但是木形人元气耗散的速度远比水形人要快,所以到最后,却是水形人的元气留到了最后,成了最长寿的人。所以养生治病的关键就是控制元气耗散的速度,这就是“元气燃烛理论”的辨体养元规律。为了更好地实现始终保持元气与年龄的最佳匹配,第一步就是要先辨清体质,只有了解不同体质的先天元气禀赋,才能进行因人而异的有效养护,做到有的放矢!而不再是乱枪打鸟、小鸟儿拉车,白费了半天劲,却没有什么效果。钱没少花,精力没少费,病却不见好。木、火、金、土、水五形人,哪一形人所禀赋的先天元气都是不一样的,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比如木形人、火形人、金形人所禀受的元气比较强,土形人、水形人所禀受的元气比较弱。这个才是中医所说的“因人制宜”的真正含义,因人而异,真真正正实施个体化的养生治病,是多少中医大夫搞了多少年临床、看了多少病人、读了多少书而最想掌握的东西。如果再加上时间因素、地域因素,真正做到能够用“三因原则”治病养生,你就一定是一位上医,因为什么?你已经下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大功夫了,你的格局、你的境界已经非常高了,和普通医生不一样了,不但能治已病,还能治未病,做到不生病,就像传说中扁鹊的大哥一样,治病于无形啊。所以好多听众朋友来找我辨体质,经常说,我就是听您说“因人而异”,针对每个人不同的体质而制定具体的方案,才相信的,才来找您的,认为你在说实话,说的有道理。结果怎么样?通过辨体质,一用这个调理方法,效果非常好,甚至出现奇迹呀!我举几个特殊一点的例子,像鼻子四十一年闻不出味的、感觉脑袋瓜子开气的、三十年哮喘不能躺平睡觉的、不会发声说话的、后背像背着块冰的、像着火的、吃母奶过敏的、舌头发麻发辣的、鼻子冒火感觉划根火柴就会点着了的、淌水的,多少年久治不愈的顽症、怪症、难症,都好转了、减轻了甚至消失了,这是因为什么呀?就是因为发挥了元气的神奇作用。元气可以说是无所不为,是万金油,什么都管,什么都能做到,你只要保证元气充足,它自己就会去修复、去调整。所以在辨体质过程中,我最注重的是患者的元气状况,最需要解决的是元气与年龄的匹配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你肯定会劳而无功,这个问题一解决,结果事半功倍!所以说养生也好,治病也好,千万不要盯住病,一定要盯住人,要盯住人的元气,千方百计地养护好人身的元气,才能挽狂澜于既倒,救大厦之将倾;才能变大地为黄金,化腐朽为神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