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有效提问成为引领高效课堂的翅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有效提问成为引领高效课堂的翅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作为启发诱导的载体,深得教育专家推崇和研究。提问得法,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训练水平,挖掘学生潜能。如果不得法,可能引起课堂教学的负面作用。那么,该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感悟。

一、精心设计,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

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要根据学情、教学任务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问,考虑到提问的内容与形式,在典型性的基础上兼顾多种多样的形式,追求提问的创新,追求提问的效果。

在熟悉教材和熟悉学生的基础上,教师备课时要把握提问的难易程度,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一定的思考可以回答出问题,过易只能停留在“对”与“不对”、“是”与“不是”,过难则无法让学生找到切入口来回答,正确的是要让中上等学生“跳一跳才摸得着”。有难度的问题则需要教师设计铺垫性提问作为引导。有个细节值得注意的是,提问只清楚说一遍,不养成学生听讲不认真,期待再说一次的不良习惯。

一个问题尚未作出明确结论之前,即使课堂临时生成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暂时不予理会,不影响学生对设计好的问题的回答,只有回答好了设计的问题,才能进入下一个新问题,以免干扰学生思考。

二、发挥机智,提高课堂提问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好奇、好强、好玩、自尊心强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依据这一特点,可以设置新颖别致的提问,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激励他们踊跃发言。对于一些学生熟知的内容,寻求提问的视角,保持提问的新鲜度。当学生答问中出现答非所问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及时运用教育机智,换个角度或有针对性地疏导、铺垫发问,坚决不能不顾学生的反应而重走应试教育“填鸭式”教学的模式。

当课堂教学冷场时,教师可以发挥教学机智,暂时插入一些看似闲笔的细节,诸如讲个故事、说个笑话、猜个字谜等形式,调节一下课堂气氛,活跃一下学生思维,也便于教师调整自己的思路,找到更好的切入提问的点。

三、循循善诱,注重课堂提问后的导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提问,学生善于回答,是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但是现实中不可能达到这种境界。无动于衷、答声寥寥也是很正常的情况。此时教师要采用一些导答方法来激活课堂。如采用激将法,激起一些争强好胜心较强的学生发言。一位教师在发问冷场后这样说:“我们全班50多位同学,平时个个聪明伶俐,思维敏捷,今天这样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还能难得住吗?谁站起来打第一炮?×××,你敢不敢?”通过激将,把学生推向答问的前台。采用鼓励法,用激情的话语直接鼓励学生回答。一位教师这样鼓励学生:“我知道大家都在认真思考,而且有几位同学跃跃欲试,准备回答。看谁先举手?好,一个、两个……很好。×××你先来说。”既充分发动,又指名预先设计提问的学生回答,点、面都照顾到了。采用挑“战”法,故意说出一个错误的答案,有意挑起“战”火,诱导学生抢答。一位数学教师出了一个数学口算题,发问后见学生不愿举手,便故意说出一个错误的答案,激起很多人起来订正教师的“错误”。采用分解法,化大为小,化整为零,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来引导学生回答。

四、察言观色,适时调控提问的等候时间

教学实际中,很多教师提出问题不久,就开始要求学生回答,这样学生因为没有充足的时间考虑,无法作答,显得精神紧张,即使回答也常常错误百出,而教师在学生的错误答案的基础上花费大量时间予以纠正,这样的课堂提问是低效的、失败的。

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要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根据问题的难度适当控制提问的等候时间,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以提高学生回答的准确性。如果是开放性的问题,那么留给学生的等待时间则更长,否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还要考虑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极少数学生能够回答,并不代表所有学生能够回答,也就是教学效果的普遍性和局部性的问题。只有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一次次身心愉悦的成功体验,教学效率才会提高。

五、恰当配搭,提出封闭性与开放性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提问涉及封闭性与开放性。封闭性问题是将回答限定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答案之内的问题,而开放性问题是指问题没有固定的唯一答案。设置封闭性问题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既定的、有确切答案的知识而设置的问题,设置开放性问题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设置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的主要依据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有关调查表明,当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性较低时,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的最佳比例是7∶3,而当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较高时,二者的最佳比例以6∶4为宜。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教师的有效提问,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在师生之间架起交流的桥梁,将师生的认识、情感紧密相连,课堂将因此变得生动高效、异彩纷呈。

(作者单位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江密峰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