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真情帮助“三困”学生“脱贫”工作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真情帮助“三困”学生“脱贫”工作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三困”学生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投入真情,高度重视“三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实际困难,以良好的方法对“三困”学生进行学习辅导、交往指导和心理辅导,进而帮其“脱贫”,对于建设人文校园、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真情;“三困”学生;“脱贫”

自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类特殊的群体——“三困”学生,即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和心理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心理问题、人身安全问题、自我行为失范问题的高发群体,其数量和所占比率逐年增加。高校管理工作面对新的挑战,“三困”学生管理已经成为困惑学生辅导员的一大难题。帮助“三困”学生脱贫”就是帮助一个家庭,就是对社会负责,对教育负责,就是贯彻教育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探索高校“三困”学生的“脱贫”问题对于建设人文校园、学习校园和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历,从高校“三困”学生的现状及形成原因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三困”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对策。

1.高校“三困”学生现状及形成原因

由于教育公平、高校扩招等因素,各高校面向全国各地招生,“三困”学生逐年增加,对于这样一支特殊群体,大致情况及形成原因如下:

1.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是由于自然灾害、单亲、家庭变故、地理位置等因素造成的,导致学生经济拮据,从而对学生造成了思想、情感、认知以及心理等负面影响,进而表现出自卑、敏感、消沉、封闭等心理问题。据统计,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人数2285.15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527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23.06%;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人数166.1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7.27%。

1.2 学习困难学生

学习困难学生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态度不好、学习方法不佳、学习能力有限、生源地教育质量欠佳及志愿填报失误等因素造成的,表现为学生对所读的学校不满意,对所学的专业缺乏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甚至因此而被留级或者退学。这种现象在新升格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或民办院校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学业成绩的不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学习会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从而缺乏必要的自我认同和肯定,很容易导致人格的畸形发展。如因挂科本年度内不能入党、因学习成绩不好无法评优等,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长期以往,很容易形成心理问题。

1.3 心理困难学生

心理困难学生主要是由于个人性格特点、家庭教育方式、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的,表现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从而产生孤独感、压抑和焦虑,进而出现人际交往心理障碍。事实上,他们渴望被人理解,渴望与人交往,渴望得到关爱。但由于心理障碍,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使他们很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于是,他们开始迷恋网络,自我封闭,渴望在虚拟的世界中找到“朋友”,也就是我们常见的沉迷网络生。长期以往,将影响学习、恋爱及就业等。[1]

根据笔者的调研,结合自身五年的学生辅导员工作经验,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及心理困难学生分别约占我校在校学生总人数的30%、10%及20%。其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往往出现两极分化,一类积极自立自强,追求进步,一类自暴自弃,不求上进。

2.高校“三困”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三困”学生档案建设工作存在不足

如何正确动态地掌握“三困”学生的情况,是做好“三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建立准确的“三困”学生档案是有效帮助“三困”学生“脱贫”的前提和保障。目前,高校三困”学生档案建设工作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高校“三困”学生档案的建设工作认识不到位,投入精力不够,导致档案建设不健全,信息不全面,分类不明确,更新不及时等,导致“三困”学生档案建设工作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求。

二是由于受学生自身功利思想、性格特点、自尊心及教师工作方式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三困”学生档案中部分数据不真实、不全面,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真实性更难把握。

三是缺乏专人管理,档案保密程度有限,用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不多等。[2]

2.2 “三困”学生的管理方法有待改进

针对“三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切不可简单的将其视为贫困生,给予一定额度的助学金支持就放手不管。或者找其谈一两次话就觉得没有问题了,现今的大学生自尊心强,不深入了解是很难掌握其真实情况的,不投入真情去帮助,他们也不会随意接受帮助的。因而常常出现学生不愿意接受帮助、听不进老师的忠告、甚至愈演愈烈的不良现象。作为教师主要表现为投入精力不够、投入真情不够,使用方法不妥、认识不到位及考虑问题层次不够深入等。

2.3 “三困”学生帮扶渠道和条件受限

“三困”学生帮扶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时间条件和学生自身能力素质条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学校方面而言,主要是依靠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通过“奖、助、贷、勤、减、免、补”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作为地方性高校,办学经费紧张,往往出现资助指标有限,奖学金额度较少,合适的校内外勤工俭学的岗位不足等现象。另外,由于一部分贫困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很难获得国家及学校奖学金。学校资助政策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贫困学生的需求。从学生方面而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般容易自惭形秽、意志消沉。在能力素质上,由于缺乏自信,或因经济原因无法参加有偿培训,因此部分贫困生在解困能力方面也较弱。小部分贫困学生存在依赖心理,部分学生把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视为“免费午餐”,不珍惜、不合理使用资金,也没有通过努力学习、提高就业竞争力来实现资助金的使用效益。部分困难生毕业后还出现逃避还款等诚信缺失的不良现象,影响了经办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

对于学习困难和心理学生,由于高校培养平台有限、教育设施有限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管理水平有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困”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3.高校帮助“三困”学生解决困难的对策

帮助“三困”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不能仅仅局限于从表面上解决“三困”学生的经济困难、帮助提高学习成绩和走出心理的困惑,而应该全面考虑其深层次的问题,要遵循“投入真情、奉献爱心”的宗旨,坚持“长期支持”和“不断引导”的原则,采取分步走的策略,不断深入分析“三困”学生问题的本质,争取彻底解决“三困”学生的困难。

3.1 以高度的责任意识重视“三困”学生管理工作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端正态度,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职业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三困”学生的管理,把“三困”学生管理工作提升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议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三困”学生管理是日常管理和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切不可漠视或歧视“三困”学生,思想上要多引导、学习上要多关注、生活上要多关心。采取个别谈话、集中座谈、鼓励组织或参加学生活动、提拔担任学生干部、公开表扬、生活资助等方式加强“三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三困”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增加自信心,变“被动”为“主动”。

3.2 以良好的业务素质开展“三困”学生管理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优良的业务素质深入开展好“三困”学生的管理工作。

一是多阅读人文、伦理、文学、心理、人际交往等相关读书,增加知识面。“腹有诗书气自华”,面对90后的大学生,只有多读书才能跟学生有共同语言,才能更好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增强他们学习、生活的信心,引导他们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源。

二是要不断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知识。要不断学习和了解国家、省、市及学校相关的文件精神和政策,如就业创业政策、资助政策、考研考证信息等,这样在指导学生学习、生活及就业时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3.3 以完善的帮扶体系资助好“三困”学生的经济困难

深入推进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好“奖、助、贷、勤、减、免、补”的帮困体系,通过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学习获取奖学金、公平公正评定和发放国家助学金及困难补助金、帮助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提供合适的勤工俭学岗位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从而真正解决“三困”学生的后顾之忧,减轻他们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忧虑感;教师适时引导,启发他们学会感恩,报答社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争取从生活层面使其脱离“三困”学生的行列。

3.4 用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解决好“三困”学生的心理困惑

要不断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综合分析“三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分类引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困惑。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是要善于发现“三困”学生的优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三困”学生自卑感强,内心压抑,往往容易自暴自弃,甚至放弃了自己原有的兴趣和爱好。我们要能够发现“三困”学生的特长,并因势利导激发他发挥特长,同时给“三困”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树立他的进取心。

二是要用爱心和耐心温暖“三困”学生,多宽容他们。“三困”学生内心敏感,性格内向。我们平时教育的时候,要注意保护他们脆弱的心灵,用爱心和耐心,给予他们温暖。不要急于求成,要把教育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宽容学生的缓慢进步。

三是要善于倾听,排除诱发心理问题的其它原因。大多数“三困”学生不善言谈,有时候很难进行有效的沟通。我们要适当掌握一些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善于倾听,启发“三困”学生说出心中的困惑,细心去发现他心中压力的源泉。[3]

3.5 以精干的帮扶团队引领好“三困”学生成长成才

“三困”学生大多自制力不强,缺乏自律意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成立精干的帮扶团队。团队由院系领导、学生辅导员、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青年志愿者等组成,实施“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帮扶措施,帮助“三困”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监督不良行为,有力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好“三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3.6 以和谐的校园文化陶冶“三困”学生的情操

大学校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它是知识的象征,更是社会文明的渊源地;它环境优雅,秩序良好;它能净化人的心灵,唤起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于自信心不足、不擅长展示自我的“三困”学生,需要高校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和与他人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定期举行各种学术讲座、学科知识竞赛、学习方法交流等活动,使学习困难学生被浓厚的学习气氛所感染,使他们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举行文娱活动、社团活动、体育活动等,使心理困难学生能够明显地感受到来自友情和团队给予其的力量,从合作中学会宽容、体谅,逐步成长、成熟起来。在校园文化中,引导他们学会交流,学会生活,学会减压,学会快乐。

“三困”学生是高校一支特殊的群体,是高校学生队伍中的主要部分。“三困”学生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投入真情和真心,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慈母般的心怀去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体验成功。

参考文献

[1]张晓琴,陈松.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150-152.

[2]祝国群,楼建晴.高校“三困”学生档案建立刍议[J].兰台世界,2007(7):36-37.

[3]张思佳,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关注“三困学生”成长[J].新西部,2009(12):9.

作者简介:

刘健(1983—),男,湖南衡阳人,硕士,现供职于湖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系,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创业教育。

黄丽娟(1986—),女,湖南永州人,现供职于湖南省双牌县茶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