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圣地寻佛(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宗教,信教人口近40亿,占总人口的2/3。我认为,外交官必须学习一些宗教知识,以恰当把握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2006年是“中印友好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发起“玄奘之路”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我借参与准备工作之机,遍访四大佛教圣地。我的最大收获是:看到了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成功地修炼成佛的过程。
蓝毗尼园:释加牟尼诞生之地
蓝毗尼(Lumbini,梵文“可爱”之意)现在仍是尼泊尔南部一处清幽园林,距尼泊尔和印度边界约五公里。整个园区占地770万平方米,分为三个区:摩耶夫人祠、菩提树、水池、阿育王石柱等古迹构成园林区;各国佛教组织兴建的寺庙为寺院区,其中包括中国、韩国、日本、越南、缅甸、斯里兰卡等国不同风格的佛寺;以保护圣地为目的的绿化区。
我来蓝毗尼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佛陀诞生的故事,于是邀请蓝毗尼博物馆的馆长为我导游。关于佛陀的出生年代有多种说法,馆长认为是公元前624年,现在世界各主要佛教组织纪念佛陀诞辰活动均以此年代为准。当年的蓝毗尼属迦毗罗卫国。佛陀的父亲姓乔答摩,是该国的国王“净饭王”,母亲为摩耶夫人,他们均为婆罗门教(后来发展为印度教)教徒,属于刹帝利种姓。佛陀出生后,父亲为其取名悉达多。因此,佛陀作为历史人物,其俗家名字为乔答摩・悉达多。该国人属释迦族(Shakya),所以当时人称“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智者”。后来佛门弟子称其为“佛”或“佛陀”,意为“觉悟者”。
走进园林区,首先看到的是摩耶夫人祠。祠形如一白色圆塔,在万里晴空映衬下,显得圣洁无比。祠内有一黑一白两幅石浮雕,描绘了摩耶夫人生下佛陀的场景。我与导游认真探讨,可信的故事梗概是:摩耶夫人产期临近,按当时习俗回娘家分娩,途经蓝毗尼园时,因天气炎热,到水池中沐浴解暑,走出池塘后在菩提树下临盆。佛陀诞生后亦用池水沐浴。佛陀诞生的故事没有文字记载,多为口传。佛陀过世数百年后才在佛教经文中有描述,并加进了许多宗教神秘色彩。后来这个故事又广泛流传,而且越传越神。唐僧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有一段很具体的描写,我改写成白话文如下:
来到蓝毗尼园林,有一处释迦族人沐浴的池塘,池水澄清皎洁,静如明镜,池周围各种鲜花盛开。离池水约二十四五步远的地方有一棵菩提树,即佛陀诞生之处。再向东有后来阿育王所建之塔。佛陀一生下来,不用人扶就会走路,向四方各走七步,开言说道:“天上、天下,惟我独尊。”佛陀每步所踏的位置都长出巨大莲花。当时从地下踊出两条龙,飞到空中,分别喷出冷水和暖水,为佛陀沐浴。佛陀是夫人右肋生出的,当时四大天王献上金色的棉布衣服,将佛陀抱至一张金桌子上,并对他的母亲说:“夫人诞斯福子,诚可欢庆,诸天尚喜,况世人乎?”后来阿育王在四大天王抱佛陀的地方建巨大石柱为证,柱上雕石马。多年后,有恶龙用雷击损石柱,石马坠地。附近还有一条河流向东南,当地人称油河。摩耶夫人生育时,上天为她造化池塘,供光润澄清之水,使夫人洗去风尘。至今那水还有滑腻腻的感觉。
今天来到蓝毗尼园,玄奘当年所描写的菩提树、水池、小河、泉水、石柱均在。柱上的石马没有了,柱体上有一道裂缝。石柱离地三米高处有阿育王留下的铭文,译文大意为:
阿育王于灌顶之第二十年亲自来此朝拜,因此处乃是释迦牟尼佛诞生之地,兹在此造马像,立石柱以纪念世尊在此诞生,并特谕蓝毗尼村免除赋税,仅缴收入的八分之一。
关于佛陀是摩耶夫人右肋生出的说法,我当然是不相信的,因为当时不可能有剖腹产的医术。我在印度教的传说中找到了这种说法的依据。印度教将人分为四个种姓:第一种姓是婆罗门,传说生自神的头脑;第二种姓是刹帝利,传说生自神的身体;第三种姓是吠舍,传说生自神的上肢;第四种姓为首陀罗,传说生自神的下肢。此外,还有不被列为种姓的“贱民”,传说为神的排泄物。由于佛陀的父母均为印度教中的刹帝利种姓,右肋生出之说很可能由此而来。
悉达多出生后作为王子,自然有很多人赞美他如何聪明。宫廷里的婆罗门大师更断言他有慧根,将来会出家修成圣人。净饭王当然希望他继承王位,而不是出家。于是除了学习,什么事情都不让他做,也很少让他出王宫接触民间疾苦,努力使他的生活过得富足快乐。王子16岁时,净饭王早早为她娶了表妹耶输陀罗公主;28岁时,公主为他生了一个儿子。然而,富贵和安逸不仅没有使他感到满足,反而令他厌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目睹了辛劳的农夫、老人、病人及死人,这使他陷入沉思:人们无论怎样辛苦劳作,都不能避开生、老、病、死。
后来一位弃世修行者告诉他:出家修行是脱离人间无穷无尽的烦恼与痛苦、超出生死轮回的惟一途径。他听后毅然抛弃荣华富贵和娇妻幼子,独自离家出走。据说,他出走后还曾传话给父亲并转告所有亲人:不要为他出走而难过,应该为他感到高兴,因为他出家修行的目的如能实现,便能使普天之下所有生灵都脱离苦海,永享极乐。
菩提伽耶:悟道成佛
悉达多离家后,首先脱去王子的锦袍玉带,与人交换了麻衣草履。为了方便单身汉生活,免去每日梳洗的烦恼,他还请人剃光了满头长发。他一路南行,遍访名师,苦行六年。当他瘦得皮包骨头时,他认识到: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则一切都无从谈起。于是他放弃了绝食苦行,在尼连禅河沐浴之后,接受了牧女供献的乳糜。他的体力得到恢复之后来到伽耶城南约十公里的一棵菩提树下坐禅。他立下誓言:不成正觉不起此座。经过49天的冥思苦想,他觉悟成佛了。
我抵达菩提伽耶(Bodh Gaya)时正值黄昏。菩提伽耶的中心是摩诃菩提寺,寺内寺外点燃了数千盏油灯,来自世界各地的僧人操着不同语言诵经念佛。这里的主体建筑是典型印度风格的螺塔。据博物馆里的史料记载,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最早在这里建寺,它原为一圆形佛塔,7世纪改建成现在的尖细金字塔形状;12世纪曾被穆斯林捣毁,14世纪又被缅甸国王修复,并在围墙四角各建一个小塔,它们形似主塔,呼应而立。后来,因发洪水,塔身被泥沙埋没数百年。现在保留下来最古老的部分是正面和两侧的围墙,它是公元前1世纪扩建的,围墙石壁上雕有很多莲花瓣构成的圆盘图形及描绘佛陀生活故事的浮雕。寺内供有金身佛陀像一尊,法相庄严,光彩照人。摩诃菩提寺的灵气来自后院的菩提树。据寺内僧人讲,佛陀悟道时的那株原树曾被阿育王王后派人砍断,原因是她气愤阿育王热衷佛法,不理后宫。后来阿育王用牛奶浇灌被砍断的树并使其复生,还派专人守卫。阿育王之子曾采其枝,移植斯里兰卡,以感化当地人皈依佛教。复生的原树若干年后枯死,现在的树是1870年这里重建时斯里兰卡的佛教徒从移植的树上采枝重栽的,现已枝繁叶茂。树下是阿育王所建“金刚座”。
我来到树下,此时日已西沉,菩提树在漫天红霞衬托下尽显圣灵,成群的善男信女朝树跪拜,祈求佛陀佑护。我盘膝坐在人群中,模仿佛陀冥思苦想:按佛理论,万物生来皆有佛性,佛陀度人在于助人发现自己的佛性,并弘扬光大;自己提高觉悟远胜于求佛佑护。即使是罪孽深重,关键也在自救。以阿育王为例,早年兄弟争王取胜,继位后南征北讨,杀人无数,统一了除德干高原南部以外的印度。一旦佛心发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执政的后20年中,建佛塔八万四千座,以赎前罪。
离摩诃菩提寺不远,有20世纪初以来世界各国佛教组织修建的二十多座佛庙,由此可以看出:佛教虽然起源于印度,但传播到各国后发展了各自的特色,不仅佛庙样式迥异,即使佛陀像也不尽相同:印度佛像鼻高眼大,面长庄严,显然是印度人的特征;中、韩、日等地的佛像鼻子小,脸盘圆润温和,带有东亚人的特征;泰国的则是四面佛。中华大觉寺是典型的大屋顶式建筑,虽规模不大,但显露出地道的中国特色,令我备感亲切。
我离开菩提寺后,访问了两公里外的一个小村庄。村里住着一百多户居民,他们的生活似乎两千多年来都没什么变化。低矮的茅草屋密密麻麻地连成一片,有时人和牛、狗挤住在一间屋里。多数男人都只在腰间围一块布,妇女则身着颜色鲜艳的纱丽躲在牛和狗的后面张望着我们这些外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