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急性肝衰竭21例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急性肝衰竭21例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分析

急性肝功能衰竭(ALF)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在临床并非罕见,其发病急骤、进展迅速,预后不良,病死率高。为提起对本病的重视,收集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肝衰竭病例21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ALF 4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根据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2006年制订的《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中急性肝功能衰竭诊断标准: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Ⅱ度及以上肝性脑病(按Ⅳ度分类法划分)并有以下表现者:①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②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③出血倾向明显,PTA≤40%,且排除其他原因;④肝脏进行性缩小:ALF典型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呈一次性坏死,坏死面积≥肝实质的2/3;或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死,伴存活肝细胞严重变性,肝窦网状支架不塌陷或非完全性塌陷。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8~71岁,其中60岁4例(19.05%)。以药物性肝病最常见,占所观察患者的39.47%,其次为HBV感染与病因未明者各占18.24%。

1.2 治疗方法 内科综合治疗措施:①绝对卧床休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出入量变化;②保肝,降酶,退黄药应用;③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④营养支持,抗生素预防感染,对症处理及并发症处理。

1.3 疗效判断 ①临床治愈: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②好转:症状消失或缓解,肝功能好转,但未正常;③未愈:症状或肝功能无改善或恶化;④死亡。临床治愈和好转按存活计,未愈和死亡均按死亡计。

2 结果

21例中以药物性肝病最常见,占本组病例的42.86%,其次为HBV感染占本组病例的33.33%,病因未明者各占23.81%。本组病例死亡3例,3例死亡病例均出现了合并症,合并肝性脑病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

3 讨论

3.1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侯群,病死率很高。根据病理组织学特征和病情发展速度,肝衰竭可分为4类: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1]和慢性肝衰竭。国内报道肝衰竭以慢性肝衰竭或慢加急性肝衰竭为主,急性与亚急性重型肝衰竭仅占少部分。病因以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为主[2],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酒精、化学制剂等)。由于药物是导致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最常见的病因,临床医生应严禁滥用药物,尽量减少联合用药,避免疗程过长。同时用药过程中注意检测肝功能,以免肝衰竭的发生。

3.2 对病毒性肝炎所致肝功能衰竭是否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目前还存在争议。一般对于HBV复制活跃的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尽早应用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醋、恩替卡韦等,但应注意后续治疗中病毒变异和停药后病情加重的可能;干扰素在肝功能衰竭时一般不使用[3],积极去除诱因,限制蛋白摄入,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氨类物质等排出;酌情使用精氨酸、谷氨酸、鸟氨酸门冬氨酸等降氨药物,补充支链氨基酸以调节血浆支链/芳香族氨基酸比例。脑水肿是肝功能衰竭最严重的并发症,在控制液体摄入量,应用甘露醇、袢利尿剂等降颅压的同时,要注意维持足够的血容量;重症病例可用亚低温辅助治疗。

3.3 肝肾综合征防治原则为合理补液,少尿者适当应用利尿剂,肾灌注压不足者可用白蛋白扩容或加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特利加压素有加重脑水肿的危险,应慎用。对于出现严重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容量超负荷等尿毒症表现的患者,可使用连续血液透析、持续静脉静脉血滤等方案,后者可能效果更好。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人工肝学组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疗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643646.

[2] 王宇明,陈耀凯,顾长海,等.重型肝炎命名和诊断分型的再认识附477例临床分析.中华肝脏病杂志,2008,8:261263.3.

[3] 王融冰,周桂琴,江宇泳,等.799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原学与实验室分析.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6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