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山西潞城贾村赛社活动的历史与地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山西潞城贾村赛社活动的历史与地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山西潞城贾村有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其特有的迎神赛社文化源远流长,它表达了远古先民对土地神灵的崇拜,并于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与地位。

【关键词】贾村;赛社;历史;地位

一、贾村概况

山西潞城贾村地处晋东南之隅,晋东南古属上党郡,大体包括了今长治和晋城两市,累代相沿,积聚了丰厚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潞城市是长治市所属11个县市之一,历史悠久,秦时已置潞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潞城县,宋、元、明、清民国一直相袭,已有两千多年的县制历史,潞城市属县级市(1994年撤县建市)。旧称潞城县。古有潞水(又称潞河),春秋时有潞子国,县因此得名。县境三面环山,唯向南有平川接长治市区。境内最高为大禹山,海拔1316.1米;最低为古河滩,海拔565米,平川仅占全境四分之一。因地势落差较大,年平均气温仅摄氏9度,年降雨量450毫米左右,无霜期150――170天。境内有煤、铁、石膏、石灰等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丰富,故今有山西化肥厂、山西水泥厂和王曲电厂。浊漳河流经域内,邯郸长治公路经过市境。

贾村原名南贾村,是潞城市古老大村,位于城关西南约五华里处,紧邻长邯公路309国道,中间隔山西水泥厂与城关相接,距长治市亦仅十余公里,村西接凤凰山,村南有无影岗,均为小山丘,大部分为平川地貌,适宜农耕。南村今为翟店镇下属的13个村子之一,分别在西北向与河移村、北舍、南舍,西向崇道村,西南与小天贡、东天贡、西天贡、南天贡、郭村,南与羌城、寨上,东南与翟店等村相邻(原社南庄、北庄属城关)。

二、贾村赛社的历史

赛社之兴,源于远古先民的土地崇拜。于是封土立社,祈福报功,“春祈风调雨顺,秋报五谷丰登”,形成以“春祈秋报”为标志的祀神赛社。唐初已明立典制加以规范,宋代帝王更多倡导,使赛社规制仿同皇宫寿宴。由此,以神“圣诞”为期的民间赛社成为定制,亦礼亦乐明清仍然,从而积淀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赛社文化。见于上党,仅今存古碑,就见唐记“春祈”,宋创“舞楼”,金代“祭祀祈赛,殆无虚日”,从而相关赛社的古庙乐台宋元明清不绝。近年更搜集到一批民间赛社资料,不但涉及民风礼俗、文学艺术、工艺制作、古庙建筑、饮食服装等诸多方面,而且具体记有赛社演出的唐宋大曲、宋金杂居、金元院本、元明散曲等。其中用于队舞队戏的唐宋大曲,更于宋代宫廷见用的基本相合。尤为可贵的是上党地区不仅遗存较丰富的实物和文字资料,而且有亲历赛社的老人可访,有支应赛社伎乐的乐人可寻,可望恢复几近失传的赛社表演。正因此,遗存上党的赛社文化以其独具的有时日益受到学术界关注,正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包括美国学者在内,已多有研究者亲来潞城考察,贾村赛社已成为考察研究的重点i。

贾村庙赛之多,今仍有二月二、三月十八、四月四、六月十八由赛社而来的庙会。见于后期赛社,二月二主祀玉皇,俗称“上香会”,三月十八主祀蝗王“唐太宗”,原与周围十二寸(社)轮流主办,属古传“转赛”,后变异成各村自办的小赛,四月四主祀碧霞元君,古例有官府参与属传统“官赛”,1937年日寇入侵才时办时停,1945年后中断,六月六主祀灵王,原属村内小社轮办的小赛因其神殿附建立在碧霞宫内,民国以来渐被四月四庙赛取代。因此,唯四月四赛社传承最久,最见完整,也最具贾村赛社特色。

碧霞宫创建年代已无法考证,依今唯能见到的明代残碑记,“成化丁未岁次(1487年)”重修时,已见“梁栋日朽,瓦石尽无”。由此推断,其创建当与宋真宗封玉女有关,不迟于上党赛社“殆无虚日”的金代,应在宋金之际。从而该庙赛社亦当兴于其时。又由残碑知,该庙重修乃“平基重建”,历时“十有九载”,始成今存规模。与此相关,该庙赛社自明代以来,又有“每年一小赛,四十年一大赛”新规。大赛规模较大,用人较多;小赛用人较少,但礼乐规制不变。依规,每年办赛从三月筹备,三月底办赛人员正式进庙。四月初一开始“下请”(请神),初二正式迎神,初三乃头场赛社,初四属于正赛(正场),初五末场,初六送神,前后共六天活动。三场赛社有大致相同的节次,从清晨开始,依次有报晓、盥洗、祭太阳、卯筵、午筵、祭风、晚筵等仪节。头场加“监斋”祭台下厨表演,正场加寿星八仙一行庆寿,末场加“打太平鼓”。每筵皆依供盏礼规,进食献酒时侑音乐歌舞侑盏。每晚乐台由乐户演出“队戏、院本、杂剧”,既为娱神又兼娱人,清代以来地方戏兴起,庙外又每年有“大戏”(上党梆子)演出。一般请两班大戏作“对台”表演,南贾村大赛时见同时开演三台。民国六年(1917年)碧霞宫办过最后一次大赛,因四十年一遇,远至河北武安、涉县等外省民众亦纷纷赶来观看。据亲历者言,届时街门洞房檐下皆露宿着远方来人,其大赛规模及影响由此可以想见。

三、贾村赛社的地位

迎神赛社文化源远流长,它表达了远古先民对土地神灵的崇拜。贾村赛社文化于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和四月初四,在贾村举行盛况空前的民间社火文化活动,至今还保留着自商周时期的祭祀文化和由祭祀产生的乐、歌、舞、戏、剧等内容,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戏曲文化积淀。潞城贾村民间赛社是上党地区乃至黄河中游遗存的特殊典型,也是宋元以来赛社文化的一个缩影是研究中国赛社文化的“活化石”,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第一,可填补历史文献的不足或空缺。比如,我国称“礼仪之邦”,历代帝王无不重视制作礼乐,然而民间具体情况如何却缺乏详实记载。又比如,史籍中亦见“赛社”、“队戏”、“杂剧”、“院本”、“搬说词话”等文字,但具体形态、内容却不见记述,这些都可以通过民间赛社得以感知、给予填补。

第二,有展现民族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研究价值。赛社文化源远流长,由先秦而唐宋,由宋元而明清之后,赛社虽渐不存,但民间庙会、年节、红白理事等礼乐中仍见其遗响和遗韵,这本身已体现出一种生命力。而其生命力又源于历代的不断创造。这种创造力见于一些具体表演之中。比如《过五关》、《斩华雄》等,不仅由队舞时前行从旁讲说故事一变而为人物自己念唱,而且见台上台下作流动表演;既见发展中多种要素的综合,又是由广场艺术向舞台剧的过渡形式,这正是创造力的具体体现,一些工艺制作技巧,更是民间艺术创造力的具体展示。

第三,有展现民俗文化凝聚力、向心力并升华为民族情感的功能价值,民间赛社具有一种民俗性、自娱性,使其潜移默化地有着教育功能。从而,由文化认同、集众参与、乐在其中,就有了凝聚、向心作用;由浓浓乡情,升华出一种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文化的爱国情感。

注释:

i 见于杜同海.上党赛社(上册)[M].湖南地图出版社,2011:129.

【参考文献】

[1](美)杨庆.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宗教的现代社会功能与其历史因素之研究[M].范丽珠,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王守恩.诸神与众生:清代、民国山西太谷的民间信仰与乡村社会[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美)韩森.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M].包伟民,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4]杜同海.上党赛社(上下册)[M].湖南地图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