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防治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防治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残余胆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收治的17例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中初次手术行经典胆囊切除术9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例。采用超声、CT、ERCP和MRCP等影像学方法可在术前明确诊断残余胆囊。17例均再次手术成功,切除残留胆囊,症状均消失,疗效满意。结论:合理掌握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术中解剖清楚胆囊三角,在距胆总管0.3~0.5 cm处切断结扎胆囊管,是预防残余胆囊的关键;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残余胆囊;防治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8-1130-03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

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残留过长,术后可以生长形成小胆囊,或胆囊切除后遗留的部分胆囊,被称为“残余胆囊”[1]。近年来,随着经典胆囊切除术 (Conventional cholecystectomy,CC)在基层医院的普及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lapcholecystectomy,M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广泛应用,残余胆囊的发生率有所增加。现就我院1996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7例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7例,男7例,女10例。年龄25―69岁,平均46.3岁。初次手术行CC 9例,MC 3例,LC 5例。急诊手术10例,其中急性期6例,亚急生期4例,择期手术7例。本院手术3例,外院手术14例。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患者均有胆囊切除手术史,术后再次出现右上腹疼痛,轻者表现为上腹隐痛不适、厌油腻、腹胀,重者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向右肩部放射,呈间歇性,同时伴恶心、呕吐,少数患者伴发热、黄疸。首次症状出现时间不等,最短时间为术后10天,最长为术后3年。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均可在术前诊断为“残余胆囊”或“残余胆囊伴结石”。本组病例中B超确定6例,CT确定3例,MRCP确定5例,ERCP确定3例。

1.3 治疗及结果:所有病例均在非急性发作期行残余胆囊切除术,其中2例同时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均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未发现肿瘤和恶变情况。所有病例手术后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2 讨论

2.1 残余胆囊的发生原因:残余胆囊常为多种原因所致:(1)因胆囊炎症反复发作,胆囊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致使组织结构难以辨清,术中难以充分显露胆囊三角,使胆囊颈管遗留过长;或因急性胆囊炎(特别是在亚急性期)胆囊壁重度充血水肿,导致剥离困难,被迫行胆囊大部切除术,未彻底探查胆囊残端致结石遗留,或对胆囊残端黏膜未认真处理。(2)胆囊管解剖变异、过长、迂曲或与胆总管并行,开口于胆管后壁、左侧壁等,也是造成残余胆囊的主要原因。胆囊切除术时,术者未能及时认识和发现胆管变异,造成胆囊管遗留过长或胆管损伤。(3)随着基层医院胆囊切除术的不断开展,各医院手术医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或由于术者经验不足、过于自信自负,术中不顾“三管”的解剖关系,见胆囊管就处理,仅满足于切除而造成胆囊管残留过长或残留部分胆囊。(4)近年来LC在我国已广泛开展,由于LC是利用器械远离手术野进行操作,缺乏开腹手术的那种手感;另外,术者在胆囊三角解剖不清的情况下,没有及时中转开腹,不敢冒损伤肝外胆管的危险去解剖胆囊管,结果使胆囊颈管及结石残留。本组有5例首次手术是LC。(5)术中麻醉不完善或部分术者一味追求小切口,致使胆囊三角不能充分显露,胆囊底部向颈部的剥离不全,留下部分胆囊。

2.2 残余胆囊的诊治:当患者有胆囊切除术病史,出现右上腹或上腹绞痛,右肩背部放射痛,甚至发热、黄疸时,应考虑是残余胆囊的可能[2],借助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CP或ERCP等项检查,一般诊断不困难。B超显像对残余胆囊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操作简便、无创伤及费用低廉等优点,应作为术后诊断残余胆囊的常规检查方法[3]。在B超初诊残余胆囊的情况下,可选用MRCP,进一步明确诊断的同时,还可以清晰显示肝内外胆管解剖情况。若MRCP显示不满意,则可再选择ERCP。

由于残余胆囊的症状易反复发作,特别是部分患者伴有胆囊结石,甚至可以癌变,所以一般应再次手术。手术时机以非急性发作期为宜。残余胆囊一般病变较小,加之长期炎症刺激,局部粘连,尤其是与胆总管、十二指肠粘连较为严重,暴露十分困难。再次手术时,完善的麻醉、清晰的术野暴露、精细的解剖以及术者的丰富经验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的重点是解剖清楚胆囊管、胆总管及肝总管三管关系,确认胆囊管汇入胆总管的开口,切除残余的胆囊。当残余胆囊与胆总管粘连紧密,不易分离时,可切开胆总管,从胆总管内探明胆囊管走向,在金属探子引导下,游离残端,可以避免胆管损伤。若同时合并胆总管结石,应先处理胆总管病变,再处理残余胆囊。

2.3 残余胆囊的预防:我们认为预防残余胆囊应注意以下事项:(1)应提高对胆囊切除术的认识。胆囊切除术本身就是一个较复杂和充满危险性的手术,应该由具有相当经验的外科主治以上医师来主刀胆囊切除术,决不能掉以轻心。(2)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急性胆囊炎时,要行急诊胆囊切除术应在72小时以内进行,超过72小时应该抗炎保守治疗,无效时拟行胆囊造瘘术。术前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CC、MC或LC。CC可以胜任各种复杂情况的胆囊切除;在行MC或LC时,若胆囊三角炎症、粘连、水肿严重,解剖不清,应该及时主动扩大切口或中转开腹手术,不要盲目追求微创[4]。(3)术者应熟练掌握正常胆管解剖,熟悉胆囊管的解剖变异。手术时要确认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的三管关系,在结扎胆囊管时,要在距胆总管开口处0.3~0.5 cm准确结扎胆囊管。注意使胆总管及胆囊管处于原位松弛状态,过度牵拉使胆总管成角,则影响正确判断及结扎。如在术中发现结扎部位距总胆管过短或过长,均应及时调整。(4)满意的麻醉也是手术成功重要保证。胆囊切除术不仅需要良好的镇痛,还要良好的肌松效果。在硬膜外麻醉不满意的情况下,应及时改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5]。(5)术中经胆囊管、胆管造影,可能确认胆囊管与胆总管的关系,避免胆管损伤和胆囊残余,临床上可考虑采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