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成功地创设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促使他们通过已知与未知建立联系,进而体验学习过程,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曾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几年来,我在教学中致力于小学数学情境的研究,现结合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创设游戏情境,数学学习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创造性地创设轻松愉悦、富有情趣的情境,使学生能从游戏中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教师可以用蕴含数学信息的故事、游戏、图片,在游戏中“做数学”,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如:在学习“6和7”时,可以设计投篮游戏,让学生讨论数的分与合的不同方法。把学生分成小组,指名学生抓起6或7个小球,一次投篮,说出投中的和没投中的球的个数,并请他讲讲是怎样想的。这时,学生就会从不同角度想出正确答案,呈现出思维的个性化、多样化,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充满了趣味,充满了数学味。再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玩“乘小火车游戏”,得到验票员头饰的学生就当小火车验票员,教师戴上火车司机头饰当“火车司机”,每个验票员头饰上都写了一个10以内的数,拿到算式卡片的学生就根据自己卡片上的得数去乘坐不同的“火车车厢”,全部上车之后,由验票员验票,乘错车的被罚下车,验票结束之后,“火车司机”就带领乘客在音乐声中“坐车”。因为有教师的参与,所以学生显得特别兴奋,学得开心、学得主动。

二、创设问题情境,思维引导探究化

洛克威尔说过:“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小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凡事喜欢问个为什么。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为学生制造探究的环境、提供探究的机会。为此,教师可依据教材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思维的障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诱发学生思考、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上课伊始就神秘地问学生:“谁有办法知道我们学校操场上东侧那块草坪的面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分组讨论、研究,教师很轻松地引导学生得出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随便报出一些是3的倍数的数,然后让学生把这些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如126261,612162等等,问:“变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呢?”学生试验后,教师可发问:“同学们观察一下,变过的数和原来的数之间有什么联系?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这个问题的研究中,主动深入探究,很快就从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从相互联系中概括出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三、创设生活情境,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要求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使数学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然后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紧密地联系起来,为他们提供观察、比较、思考的机会,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感受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数学走进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如,教学“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让学生帮助老师装修新房,举出“铺地板砖”的例子,让学生研究用边长多大的地板砖合适。再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将整节课的内容设计成学生弄坏教室玻璃如何赔偿这一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只留给了学生直尺一块、玻璃的单价。当老师提出要解决这一问题时,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便动起手来。有的学生提出,要解决玻璃赔偿问题,应首先知道玻璃的面积,就要知道玻璃的形状(长方形)、长、宽、玻璃面积的计算、玻璃总价的计算等。这样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人们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创设操作情境,抽象知识形象化

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模拟、推断、迁移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以动启思,以动促思,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从而在动手操作中萌发创新欲望,激发探究热情。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量一量、剪一剪、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圆的特点和规律,感知和认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以及圆的画法。再如:在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时,可让学生将课前准备的12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多种不同的长方体,学生在操作后,观察所摆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分别记录下来,然后利用“数方块”的方法,求出每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连乘和体积的关系,从而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样的情境,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抽象、概括、分析、推理,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