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关高层住宅转换板施工的若干问题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关高层住宅转换板施工的若干问题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为了满足建筑功能要求,高层建筑结构布置通常设置转换层,转换层就是将上部楼层的结构类型和布置转换成下部楼层的结构类型和布置的。结构转换层由于跨度大且无论是采用何种结构形式,其承受的竖向荷载都较大,通常可达到50~80kN/m2,致使其截面高而大,连续施工强度大,加工过程复杂,本文结合实例就高层住宅中转换板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板;施工

高层住宅的结构转换层是一个住宅建筑物中不同结构形式相连结的关节点,它既是下部结构的封顶,又是上部结构的“空中基础”,在整个建筑物结构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连结纽带作用。

1 工程概况及施工难点

某工程24#楼平面呈长条形,长约204m,宽约21m,高99m,共34层,建筑面积98000m2。底层为架空层,转换板作为上部结构的传力层通过自身的强度及刚度,将上部剪力墙结构传来的荷载重新分配后通过底层劲性柱传至地下室底板及桩基。转换板厚1.8m,设计混凝土标号C40,转换板自重加上施工荷载达60kN/m2。转换板总方量达5650m3,属高空大体积混凝土。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采用微机实时监测内表温差和“混凝土超临界同条件养护系统”的施工技术。

2方案优化及实施

2.1模板及支撑体系

(1)根据计算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择转换板下排架采用φ48钢管,排架间距500×500,每1.8m设一道水平拉杆以降低长细比,提高排架整体稳定性。为保证扣件有足够摩擦力以抵抗滑动,立杆及顶部双向牵杠均采用三个扣件连接,并用扭力扳手进行测试以保证每个扣件均能满足受力要求。(如图1)

图1排架计算简图

(2)考虑到转换层施工时顶板已产生一定的强度,地下室排架根据计算,排架间距可放大至700×700,其它均同上层排架。在转换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将地下室排架拆除。

(3)排架底部垫设木方,使受力均匀扩散。每隔5m设剪刀撑,以增加整体稳定性。(如图2)

图2转换层平台排架示意图

(4)转换板底模采用双层18mm厚九夹板,中间夹一层薄膜。这样不但提高了模板的强度和刚度,防止变形,还起到了转换板底表面保温保湿的效果。搁栅采用100×50木方,间距200,保证了底板面的平整度。

(5)侧模采用一层18mm厚九夹板,100×50木方间距300做竖向围檩,φ48钢管做横向围檩,φ14螺杆间距450×500与转换板上、中、下层钢筋连接,外侧打角撑。侧模在蓄热保温结束后拆除。(如图3)

图3转换层侧模示意图

2.2混凝土施工及优化措施

(1)根据工程混凝土标号较高的特点,对配合比进行了优化,通过掺入粉煤灰和矿粉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小了混凝土的绝对温升值。

(2)为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收缩裂缝,在混凝土上下表面采用了增加抗裂钢筋的做法,具体做法是在转换板的上下两个面层增加了φ8@100双向抗裂钢筋网片。

(3)采用合理的混凝土浇捣流程。做法是:先浇捣柱混凝土以增加排架的稳定性,使混凝土浇捣时不致由于排架晃动而使转换板产生位移。转换板浇捣混凝土时,采用两台泵车由西向东浇捣,减少了泵车数量,降低了浇捣难度。

2.3混凝土养护及抗裂措施

(1)在混凝土表面涂刷“养生液”进行混凝土养护,以达到保水效果。

(2)要求在第一时间覆盖塑料薄膜,以有效地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干缩裂缝。并根据测温情况增加或减少覆盖物,现场实际最多时覆盖了两层薄膜三层草袋,控制了内表温差,避免了温度裂缝的出现。

(3)在不超过规范规定的最大内表温差值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表面覆盖的保温材料,以最大限度地帮助转换板混凝土散热,有效降低混凝土绝对温升值。

(4)充分利用混凝土内的自有水分,来满足混凝土最早期的水化反应,在覆盖保温材料前不浇水,以保证混凝土表面温度不至于下降过快。

(5)在保温材料覆盖完毕后,要求养护浇水要做到“少”、“匀”、“勤”,以免引起转换板混凝土局部急速降温,危及混凝土的质量。

(6)采用了“混凝土超临界同条件养护系统”技术,充分利用混凝土强度发展与混凝土养护温度的关系,即温度越高,混凝土的强度发展越快。对大体积混凝土来说,其自身温度可达50至80度甚至更高,因此它的强度发展速度远快于一般意义上的“同条件养护”,因此用同步温控措施,使养护室温度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相同,可了解大体积混凝土的即时强度。实测结果:只用了10天试块就达到了拆模强度的要求,减少了排架支撑的时间,节约了周转料费用。常温养护却需用时20天左右。

3技术要点

3.1钢筋工程

(1)施工前钢筋翻样必须熟悉图纸,特别是对结构关键部位放大样。钢筋在绑扎前必须对施工顺序、操作方法和要求向操作人员详细交底,施工过程中对钢筋规格、数量、位置随时进行复核检查。要特别注意一些较复杂部位的钢筋位置,数量及规格。

(2)钢筋绑扎完成后,必须特别检查直螺纹接头以及悬臂结构的撑脚是否牢固可靠。

(3)严格控制柱插筋位置,避免发生钢筋位移及规格与设计图纸不符。控制面板负筋的高度,特别是悬挑部位的钢筋,设置钢筋支架及跳板,避免人为踩踏后落低,悬挑结构必须单独开具隐蔽工程验收单。

(4)工程结构上的钢筋不得任意代换,实际情况需调整时必须由技术部门与设计协商同意后方可施行,并办技术核定单。

(5)钢筋的绑扎搭接及锚固除规范要求外还须满足抗震设计规范要求。钢筋绑扎时如遇预留洞、预埋件、管道位置,须割断妨碍的钢筋,要按图纸要求留加强筋,严禁任意拆、移、割。

(6)浇捣混凝土时要派专人看管,随时随地对钢筋进行纠偏,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7)转换板底部保护层厚度为35mm,采用35×50×50的混凝土垫块,梅花形布置,每平米不少于一块。顶部保护层厚度为35mm。

(8)柱头、剪力墙插筋与底板下皮钢筋绑扎牢固,在底板面筋上套一只箍筋,箍筋位置放正确后与底板面筋点焊,离面筋1m的范围内再套三只箍筋,插筋与箍筋绑扎牢固。剪力墙插筋根据面筋的轴线,用麻线拉出剪力墙的外边线,在底板面筋点焊剪力墙插筋的定位筋,根据定位筋插入钢筋,下端与底板下皮钢筋绑扎牢固,上部与定位筋绑扎牢固,离定位筋1m高度范围内绑扎三道引铁,并设置板墙“S”拉筋。柱头、剪力墙的插筋长短应相互错开。

3.2模板工程

本工程采用优质覆膜胶合板,首先从材料上把好关,以确保支模质量,并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行模板及支撑系统的配置设计,画出模板排列图。必须对模板支承、排列、施工顺序、拆装方法向班组人员作详细交底。对运到现场的模板及配件应按规定、数量逐次清点及检查,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得使用。

(2)模板安装按排版图,控制轴线位置及截面尺寸必须正确、模板不得扭曲、拱裂,模板拼缝要紧密。当跨度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度为0.2%。

(3)模板支撑承系统要横平竖直,支撑点必须牢固,扣件及螺栓必须拧紧。浇混凝土前对模板的支撑、螺栓、扣件等紧固件派专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正确留置孔洞、埋件等,在翻样图上自行编号,防止漏放。安装要牢固,经复核无误后方能封闭模板。

(5)每层模板施工完毕后,要进行技术复核工作,达到要求方可浇捣混凝土。

3.3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1)由项目经理部组成一个大体积混凝土浇捣领导和施工生产班子,负责混凝土施工全过程,确保混凝土浇捣顺利进行。参与的全体施工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职责分明。

(2)严格把好原材料质量关,水泥、石子、砂、粉煤灰、外掺剂等要达到国家规范规定的标准。

(3)混凝土坍落度严加控制,到达现场为12±2cm。严禁任意加水。质量部门分三班巡回监督检查,发现质量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向各个搅拌站反馈现场混凝土实际坍落度、可泵性、和易性等质量信息,以有利于控制搅拌站出料质量。

(4)按照浇捣方案,组织技术交底会,使每个操作工人对技术要求、混凝土下料方法、振捣步骤等做到心中有数。

(5)混凝土搅拌车进场,混凝土品质严格把关,检查搅拌车运输时间、混凝土坍落度、可泵性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对不合格者坚决予以退车。每台泵车进料量要及时反映到调度室,按浇捣总量及时平衡搅拌车进入各泵位,基本做到浇接速度相同,齐头并进。

(6)混凝土浇捣时按每皮下料高度控制在400,做到边下料边振捣,每台泵的混凝土浇筑面不少于6只振动捧进行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浇捣必须连续进行。

(7)采用测温、保温(混凝土表面)、控温(混凝土内部)等技术措施,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不产生结构贯穿性裂缝。

4几点体会

4.1排架体系计算要采用合理的计算模式,使排架系统除了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外,尽可能达到最优化的要求,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底模采用双层模板夹薄膜的方法,使用效果非常理想,不仅减小了模板的变形,而且对混凝土底表面的保温、保湿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底层模板可再次做面板使用.

4.2通过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降低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最高温升值,减小了保温难度和时间,节约了工期。

4.3通过在上下表面增加抗裂钢筋、混凝土上表面涂刷“养生液”和计算机实时测温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混凝土内外温差值和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缝的产生。从现场的实际效果看,整个转换板未产生有害裂缝。

4.4“混凝土超临界同条件养护系统”的应用,为混凝土试块的养护提供了即时的温度值,有利于我们及时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情况,为提前拆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