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隧道斜井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方案

摘要: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受复杂的地质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围岩坍塌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施工的安全质量。现以沪昆客专××隧道2#斜井辅助坑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塌方事件为背景,全面分析隧道塌方形成的原因,研究提出处理塌方的针对性方案,并取得了显著的预期效果,可为同类隧道施工中提供借鉴。

关键词:隧道工程 塌方 原因注浆 管棚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向山区延伸,隧道工程数量越来越多。××隧道是沪昆客专贵州段的一座长大隧道,为满足施工工期要求,加快施工进度,兼顾施工通风,设无轨双车道2#斜井一座,斜井中线与正洞左侧线路中线大里程方向夹角为57°,斜井坡度12.8%,长400米,斜井断面尺寸为8米(宽)×6.5米(高)。

斜井隧区位于云贵高原斜坡地带,隧道洞身穿越区域以碳酸盐广泛分布为主要特征,总体构造发育,处于新华夏系燕山期隔槽式褶皱带的带状向斜上,区内褶皱发育,地下水量丰富,基岩主要为寒武系中统高台组(Є2g)白云岩,部分地段岩层产状凌乱,节理极为发育,岩体破碎。在斜井的开挖施工中,掌子面围岩常呈现为红褐色,围岩较破碎,伴有小股涌水、渗水。

1塌方发生的基本情况

斜井掌子面施工至里程XJ2K0+077,掌子面为白云岩,红褐色,节理裂隙极发育,岩体极破碎,地下水发育,以股状水为主,左侧拱腰处发育一溶洞,其充填物为松散土质夹少量砂石,软塑,粘性较好,遇水呈泥浆状,随地下水冲刷下泄,溶洞向隧道前进方向延伸。五天后,XJ2K0+064掌子面左侧开始坍塌,与之前溶洞相连,在已初支段左侧拱腰至拱顶形成一纵向长13米,环向宽5米,高6米的锥形空腔(图1)。而后塌方继续扩大,直至掌子面拱部上方全部坍塌。

图1

2塌方原因分析

通过综合分析地质构造等因素,结合前期施工情况及探测结果,其塌方原因主要是:

1、工程地质原因:坍塌部位位于大岩溶发育地段,岩溶发育沿隧道前进方向发育,溶腔填充为软塑粘土夹少量砂石,溶腔周围岩体极为破碎,节理多为张开节理,节理层面间夹土,在施工爆破扰动下围岩失稳,造成掌子面整体塌陷。

2、地下(表)水原因:施工期连续降雨,地表水丰富,通过裂隙进入岩体,同时由于斜井为大坡度下坡洞,地下水在隧道前进方向大量积聚,围岩受水浸泡冲刷严重,在地下水的软化、冲蚀、溶解下加剧了岩体失稳和塌落,强度大为降低,在此“催化”及“恶化”作用下,发生了坍塌。

3塌方处理方案及控制要点

根据塌方的情况、溶洞发育情况及地质水文状况,认为本次塌方难以稳定,易引起连锁反应,积累和发展扩及到已支护的后段洞身,同时溶洞易发生二次坍塌危及地表。为此,采取先稳定塌陷段后方、加强处理支护坍塌段、适当加强处理塌方过渡段三个阶段处理此次塌方。

3.1 塌方后段处理

3.1.1 套拱加固及空腔回填

对塌方后段XJ2K0+064~XJ2K0+077段采取先封闭坍塌体、安装临时钢支撑加固,再输送泵泵送C20砼回填拱顶空腔密实进行处理,防止塌方积累恶化:

对掌子面进行堆碴反压封闭,并喷射20cm厚C20混凝土封闭,这样既能有效防止坍塌体继续下滑外涌,又能起到止浆墙的作用。

对XJ2K0+064~XJ2K0+077段初支内侧安装工字钢临时钢支撑加固。

待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开始从预埋泵管泵送C20砼充填空腔。

图2

3.1.2 拱墙注浆加固

对塌方后段XJ2K0+064~XJ2K0+077段拱部及边墙处,采用长4.5m的Φ42注浆小导管进行注浆加固,小导管外插角15°,环向间距0.5m,纵向间距1.0m,从断面拱脚两侧往拱顶方向梅花形布置,小导管端头与初支钢架焊接成整体(小导管加工如图3)。通过注双液浆使钢管伸入范围内形成一个固结的灌浆层,通过浆液的扩散穿透产生胶结作用,提高后段围岩整体承载力,并与套拱支护及初期支护形成一个强大的支撑拱,为下一步的施工安全提高保障。

图3

3.2塌方区段处理

3.2.1 塌方治理方法分析比较及处理方案

经过对本次塌方的综合分析及各种治理方法的深入研究比较,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决定对XJ2K0+064~+XJ2K0+044塌方区段采用:

按每6m施作一次双层加密12m长超前大管棚循环搭接进行超前支护,管棚内插钢筋笼以加强承载力;

利用“双液注浆技术”对管棚实施高压注浆以扩大有效注浆半径并迅速凝固止水,使得管棚与高压注浆加固土体结合成为一有机整体,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支护效果。

注浆完成后,坚持“短进尺、早封闭、强支护、勤测量”的施工原则,采用CRD交叉中隔壁法,结合Φ42超前注浆小导管对塌方区段进行开挖,安装I18型钢钢架及仰拱钢架进行支护,确保溶洞塌陷区内安全顺利的通过,到达稳定的基岩开挖面。

图4

3.3塌方过渡段处理及监控量测

成功穿过塌方区段,到达XJ2K0+040稳定基岩开挖面后,对XJ2K0+040~XJ2K0+030塌方过渡段我们采取上下台阶开挖,适当加强支护处理,并加强监控量测工作。

3.3.1 加强支护

坚持“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的原则,用上下台阶法开挖,采用长4.5mΦ42超前注浆小导管对XJ2K0+040~XJ2K0+030塌方过渡段循环搭接进行超前支护,搭接长度1.5m。

初支钢架采用I18型钢钢架,间距0.8m,设立锁脚锚杆及落地槽钢支撑,钢架采用Φ22纵向连接筋按环向0.5m间距焊接相连,挂设Φ8@20cm×20cm网片并钻设径向锚杆后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3.3.2 监控量测

认真做好监控量测工作,根据对监控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对围岩和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判断和预测,及时采取措施来确保围岩和结构的稳定,确保施工安全。

对塌方后段、塌方区段及塌方过渡段按每5m一个测量断面,在初支拱部布设左、中、右三个测点,在左右边墙分别布设二个测点;在塌方区域地表按规范要求布设沉降观测桩;

连续不断地进行监测,随时掌握变形和沉降状态,如果有大的变形或沉降,应及时启动应急方案,采取各种加强和加固措施进行处理,保证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4结语

坚持“安全为先、合理处理、严密监控”的原则,通过三个阶段的精心组织施工,深入细化各项施工的安全质量保证措施,群策群力历时2个月,成功完成了此次斜井塌方的处理,经过长期监测,没有发生位移,表明了该方案的具体实施及其产生的工程效果,保证了后续施工的安全,达到了预期效果。

通过塌方处理及总结表明,1.处理塌方必须分秒必争,及时制定合理的方案。2#斜井塌方后,我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深入分析了塌方的基础情况和产生原因,制定了正确的处理方案,明确任务和要求,保证了抢险的及时性,为塌方的处理争取到了有力时机;2.加固塌方后段,精心处理塌方区段,严密监控处理塌方过渡段,既防止了塌方的进一步恶化,又保障了塌方区抢险施工的安全顺利的完成,深入细化每一项工序的彻底实施,做到不留遗憾、不留隐患,为后续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保证了工程工期目标完全顺利的达成。

参考文献

[1]《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2]《新建铁路沪昆客运专线时速350公里双线隧道设计图》

[3]《新建铁路沪昆客运专线无轨运输辅助坑道辅助设计图》

[4]《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作者简介:

聂佳佳(1988-12),男,本科,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