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瑞典,软实力“逆袭”的艺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瑞典,软实力“逆袭”的艺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當我们把目光从沃尔沃汽车、爱立信以及宜家家居、H&M等全世界响當當的品牌中跳跃出来,去审视他的文化、外交以及艺术上的成就,或许我们会找到这个以软实力撑起来的国家是如何发挥着比自身实力比例大得多的国际影响力的答案

瑞典实力并不强悍,在国际事务中几乎无声音可言,但没有人会忽视他的国际影响力。

一位瑞典教授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国家:“只要瑞典科学院不再参与诺贝尔奖,他就可以摆脱所有的批评,但是这样的话,隅居北欧一个黑暗角落的小小瑞典,将会失去与世界科学事务所保持的独特接触。”

一句“独特”似乎能说明所有的问题。每年秋季,世界文学界的目光都会投向这个北欧小国,每年任何一个时段热爱和懂音乐的人都对此地趋之若鹜。但国土面积只有45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950万的瑞典,何以立足世界?何以受世界推崇?

當我们把目光从沃尔沃汽车、爱立信、伊莱克斯电器、ABB、哈苏相机,以及宜家家居、H&M等全世界响當當的品牌中跳跃出来,去审视他的文化、外交以及艺术上的成就,或许我们会找到这个以软实力撑起来的国家是如何发挥着比自身实力比例大得多的国际影响力的答案。

平等的典范

“瑞典”一词来自瑞典语“安宁的王国”的意思,国名来自瑞典的起始地区(今瑞典中部),别称“森林王国”。同很多北欧国家相同,瑞典也是“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他更被视为具有社会自由主义倾向以及极力追求平等的现代化福利社会。

瑞典的安宁首先来自于他的平等。1991年,瑞典完成了与此相关的第一部法案——《平等机会法》,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案。在世界范围内,瑞典在反对歧视、确保性别平等方面被认为是最成功的国家,并被称为“瑞典模式”。对于瑞典文化中的这种平等主义,以研究跨文化心理著称的美国心理学家特里安第斯将其称作为“平面式个人主义”,也就是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他的平等首先在王室继承上得到体现。瑞典历史学家安德松说:“瑞典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帝王史。”这观点即使在瑞典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国王在瑞典历史上,尤其是在中近代历史中曾起过重大,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从1980年起,瑞典开始实行完全的王位同源继承制,也就是王室的第一个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是法定的王位继承人。王储维多利亚公主将成为瑞典第70位国王,也是瑞典王国历史上的第三位女王。

瑞典人相信,性别平等就是政治,他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反过来又推进了社会平等、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

1994年,具有高度性别平等敏感的瑞典首相帕尔梅提出了一项新的战略——社会性别主流化,这一战略随后在1997年被定为联合国的国际战略。1974年,瑞典政府规定所有公民均享有“父母津贴”,在當时的欧洲各国引起很大关注。1999年1月,瑞典政府又引入新法案,给嫖客定罪(最高刑罚为入狱6个月)。这个基于“是对女性有系统的剥削形式之一”的理念制定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法律,对其他国家产生了极大的震动。

也正是在这种核心文化的影响下,瑞典人在性别平等问题上对世界作出了一系列的卓越贡献。一直以来瑞典都是举世公认的在确保男女平等方面最成功的国家。1998年,联合国在一次人文调查中把瑞典选为世界上最平等的国家,其“参数”主要是在男女平等和穷人富人之间的经济分配两个方面。10年后,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各国性别平等排行榜上,排在最前面的依然是瑞典。这个排行榜的主要依据是4个方面:男女薪酬、教育机会差异、政治代表权差异和包括平均寿命在内的健康差异。世界经济论坛对瑞典的评价是:男女劳动力就业和薪酬之间的差距正变得越来越小。

2009年10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欧盟第八次减少贫困和社会排斥圆桌会议上,欧盟委员会负责就业、社会事务和机会平等的委员弗拉迪米尔·什皮德拉表示,“就业市场歧视仍然是欧洲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欧盟在此领域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反对歧视不能只是一句空话,而要成为现实。”而至于如何让反对歧视、确保平等成为现实,瑞典政府在确保性别平等方面的做法,显然是一个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的成功模式。

文化输出立身

平等是瑞典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也树立了他平等、谦和的国家形象。而每年诺贝尔奖的颁发和瑞典的文化输出是其对外交流的主要窗口。

外人很难想象在寒冷的瑞典,人们对于诺贝尔奖是抱着怎样的激情。每年10月份快到时,甚至计程车司机似乎都会参与到猜测游戏中去。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创立,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为全世界不同文化、肤色的人提供了一次交流的机会,这是瑞典人向世界打开的一扇窗口,他提供了一个外国人看瑞典的视角。带着高贵血统的诺贝尔奖晚宴非常受关注,这一切都能让外界了解瑞典”。瑞典民众如此评判。

虽然到现在人们对诺贝尔奖的设立和评选标准仍褒贬不一,但瑞典借此连接世界的作用显而易见。

除了诺贝尔奖影响,瑞典文学和音乐的输出也是闻名遐迩。

乌普萨拉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小有名气的文化城市,瑞典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乌普萨拉大学就建于此地。乌普萨拉大学附设众多研究所,其中有享誉世界的地震观测所,乌普萨拉城因此而扬名世界。

瑞典文化生活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小说家兼剧作家斯特林堡、诗人特朗斯特罗姆、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使瑞典文学充满生机。他们的作品被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世界各大主要语言,对世界文学包括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2004年,中国北斗文学奖就把终生成就奖的荣誉授予了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以表彰他对當代诗歌的贡献。这是第一次一个外国诗人获此殊荣。

作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第三大音乐输出国,从ABBA到Cardigans,从Emilia到Hives,瑞典流行音乐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吸引着无数世界乐迷的目光。以Max Martin(为后街男孩、小甜甜Britney Spears等制作了许多经典的热门单曲)为代表的瑞典制作人、作曲家,对世界流行音乐排行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瑞典的知名乐队,相信稍微了解一些欧洲音乐的人都会挑起大拇指,瑞典的音乐绝对堪称欧洲最佳之一,例如70年代的ABBA,这个瑞典四人组曾经轰动全世界。

在电影方面,虽然瑞典电影还很小众,但是特色分明。瑞典人自己拍片从1898年开始,1917年,斯约史特洛姆拍摄的故事片《赛尔日·维根》开始了瑞典电影发展的新阶段。在这部影片里,确定了后来被称之为“瑞典古典学派”的一些美学原则。这个学派曾对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过影响。

80年代以后,瑞典每年摄制故事片15~20部。瑞典电影学会从1966年起也摄制影片,该学会是电影情报和科研单位,有自己的电影俱乐部,学会所属斯德哥尔摩电影资料馆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资料馆之一。

对文化的重视也在国王身上得到体现。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对环境问题非常关注,是公认的环境问题专家,曾获得过美国环保署奖等奖项。他每年都会参加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斯德哥尔摩水周,并亲自颁发水奖。国王也很重视和关注瑞典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譬如向公众开放王宫、展出王室收藏和花园等建议都先后得到落实。

卡尔十六世的祖父、68岁才即位的古斯塔夫六世(1950年~1973在位)是一位热情的中国艺术爱好者和专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考古学家。1914年在他推动下,瑞典国家博物馆举行了首次从青铜器时期到19世纪的中国艺术展,其中许多展品出自他的个人收藏。

被称作中国境外最大的中国史前文物收藏地的瑞典东方博物馆,就是在他的收藏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如今已经成为欧洲研究东亚和中国文化的中心之一,收藏的中国文物约8万件,时间跨度从史前直到近代。

中立外交艺术

无可置疑,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要想长足发展,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瑞典王国是北欧最大的国家,居欧洲第5位。在17世纪,瑞典长期奉行“平时不结盟,战时守中立”的对外政策,近两个世纪没有任何内外战争,在一个世纪里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现代化的福利国家和经济高度发达的工业强国。

“中立”的外交政策正是瑞典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瑞典国家外交的艺术。

而瑞典的外交也经历了多次转变,1630年,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尔夫二世决定介入欧洲的30年战争,以保护新教、扩大斯德哥尔摩在欧洲的影响。在接下来的近200年间,瑞典曾热衷于欧洲政治并参与了大陆许许多多的争战,直到1809年被俄罗斯打败并割让一块土地(即如今的芬兰)给后者为止。

这也导致瑞典随即发生了宫廷,并采纳了新宪法。新宪法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规定国王与议会分享国家的统治权,不再醉心于征战欧洲大陆,贪图王国的领土扩张。如此一来,瑞典在对外政策的选择上变得更加谨慎,开始权衡各种政策的利弊得失。瑞典最终选择了“平时不结盟,战时守中立”的外交取向。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瑞典即退出了欧洲大陆的政治、军事纷争,成功地避免了欧洲的连绵争战。

瑞典采取“平时不结盟,战时守中立”的独特外交和安全战略,并不意味着他不介入世界事务,置身于国际事务之外;恰恰相反,他的中立主义是以积极的国际主义外交为补充的。与其有限的国家规模和外交资源相比照,冷战期间瑞典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活跃程度是十分引人注目的。

战后瑞典介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独特的政治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其福利制度之完善,即使當时最成功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难以企及。一时间,“瑞典模式”成为各国学者和政治家们纷纷研究和关注的焦点,甚至被经合组织誉为“世界的典范”。这一成就给瑞典政府带来的不仅仅是自信,而且使他获得一种道德上的优越地位,加上他不依附美苏集团任何一方的中立主义外交取向,这一切很自然地将他推向“国际主义”外交路线。

然而,德国的统一和冷战的结束,促使瑞典重新审视他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上所处的位置。特别是1990年瑞典遭遇50年来最大的经济衰退和社会问题,传统的“瑞典模式”正在走向一个时代的尽头。

瑞典也随之试图通过加入欧共体来缓解国内面临的经济困难。不过,此时欧共体正准备发展成为欧洲联盟,这对瑞典这个最坚定的独立外交维护者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与瑞典长期以来所奉行的不结盟、中立的对外政策格格不入。同其他北欧国家一样,瑞典加入欧盟实际上是在进行两种交换,即“以自主换取富有,以换取声音”。

创新推动转型路

當然,对中立瑞典的处国艺术,评判不一而足。而瑞典的发展却有“积极”的一面,科技创新是瑞典由“软”变“硬”的重要途径。

瑞典是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知名跨国公司,在各自所在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科研投入在国内生产总值占比居世界首位,并坚持把有限的资源高度集中到几大支柱性产业,而不是遍地开花。

从瑞典全国科研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来看,瑞典在世界各国中高居榜首。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数据,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瑞典科研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已达3%,比美国高出将近05个百分点。进入21世纪后,瑞典进一步加大了科研投入。经合组织的数据显示,2001年,瑞典科研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一度高达4.3%。

瑞典科技创新机制的一大特色是,企业起到了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绝大部分科研创新成果是企业取得的。约20年前,瑞典企业用于研发的经费就已经占到全国科研发展总经费的2/3,时至今日,其比重进一步增大到3/4,如2007年瑞典全国1100亿瑞典克朗的科研总投入中,企业研发投入占到74%;高等教育机构的研发投入占21%;政府机构,如备事业署、备省市研发资助机构的研发投入占5%。

瑞典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还得益于大学和企业的密切合作,知名学府成为企业科研项目“孵化器”。

瑞典企业之所以愿意与大学展开密切合作,是因为瑞典拥有一批世界知名学府,其科研水平也是世界一流的。如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被广泛认为在医学研究上仅次于哈佛大学。此外,已有500多年历史、造就了9位诺贝尔奖得主的乌普萨拉大学,以及皇家理工学院、隆德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查尔摩斯工学院,都是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高等学府。长期以来,瑞典人均发表科学论文数仅次于瑞士,位居世界第二。

2004年6月,瑞典政府颁布《创新瑞典——革新增长战略》,这项新战略内容包括:要把瑞典建设成为欧洲最具竞争力、最有活力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体,从而成为对世界上各类知识型企业最有吸引力的国家;更加密集、更快地开发商业产品和培养创新人才;政府投资将成为创新并促进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瑞典将建设成为世界上受教育水平最高,利用人才能力最好的国家,具有鼓励首创精神和技术开发的工作环境等。

不过,一般而言“软实力”与“硬实力”是成正比的,有形的力量越强大文化就有可能越具有吸引力,至少是形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两种“实力”的有机结合互为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一国实现对他国具有影响力的文化资源,从这个层面上,或许瑞典还需要更多的转变,而这个路将会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