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样的教材,不一样的精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样的教材,不一样的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是课堂教学的载体,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然而,无论哪种版本的新课标教材都有其教学对象的适应性,教师在研析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教材的同时,应深入解读自己所教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力水平和思维特征,“以学定教”,从学的角度与教材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从而使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上教材中的“行政区划”为例,就如何在教学中二度开发教材这一问题,谈谈笔者的想法。

一、 关注学习起点和难点的突破

1. 准确把握知识本质,深入剖析学生学习的起点

本节教材由“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和“现行行政区划”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对社会、经济活动、人际交往有重要影响,是中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也是今后学习其他地理知识的基础。

本节教材内容虽然比较单一,但涉及的地名众多,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边界形态又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也错综复杂。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地理知识,读图、析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都相对较弱,加上行政区划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相关内容一时半会很难掌握。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研究教材、改造教材,通过读图、拼图、填图、做游戏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逐步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概念。

2. 逐步推进分解难点,放大矛盾突破难点

针对学习难点,教师要给学生搭好台阶——对难点进行必要的分解,并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突破。

(1) 在循序渐进中解惑。循序渐进式学习能帮助学生分解知识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理解新的知识。

行政区划的相对位置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只有先记熟各行政区划的大概轮廓,才能进一步掌握其分布的位置,最后来理解各行政区划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系列递进式学习环节。

a. 用形象化的方法简化34个省区轮廓,并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如陕西省形似秦兵马俑中的跪俑(秦始皇兵马俑出土地),湖南省、江西省形似兄妹头像(象征苗汉团结),台湾省形似一串香蕉(我国著名香蕉产地),海南省形似菠萝(我国著名菠萝产地),云南省形似孔雀(我国珍稀动物孔雀产地)等。b. 用Flash软件设计中国政区拼图游戏,让学生上机操作。c. 让学生用磁性中国行政区划地图进行二人一组的实战演练(在合作中学习提高)。

以上三个环节按由易到难、由虚拟到实战的过程推进,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使学生在自然、流畅的环节推进中逐步突破难点。

(2) 在矛盾冲突中解惑。为了让每个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更加深刻,真正感受到它的价值,也可以适当“扩大记忆冲突”,将矛盾“放大”,“逼”着学生去主动获取新知。

教材图3-3中各省区的位置看似一目了然,但一旦单独出示几个省区让学生辨认时,学生往往不知所措。为此,笔者通过改造地图,缩小“瞄准”范围,刻意放大矛盾,让学生有的放矢。

①化“整”为“零”。教材图3-3展示的是所有34个省级行政区划,范围太广、内容太多,学生容易混淆。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方法进行。具体可分从易到难的三步:第一步,在空白中国政区图中要求学生说出单个省区名称(空间位置确定,如图1中的“1”)。第二步,在空白页面上显示单个省区轮廓图(空间位置不确定,如图2中的“1”),让学生说出名称。第三步,在打乱的34个省级行政区中说出任意一个名称,如图3(空间位置不确定,而且有其他省区干扰)。

②化“零”为“整”。这里的“整”指小范围的“整”,不要一次性出示十几个省区,这样也达不到较好的记忆效果。具体可分从易到难的两步:一是用“包饺子”的方式判定省区的位置。如先出示局部地图:新疆、、四川、甘肃、青海五个行政区划,把中间的青海名称省去,让学生填写(图4)。二是“补缺边”的方式,如新疆、、四川、甘肃、青海五个行政区划,把边缘的名称省去,让学生填写(图5)。

经过以上处理,有助于学生缩小“瞄准”范围,各个击破,在小范围里理解各省区之间的相对位置,为掌握全部34个省级行政区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做好铺垫。

二、 关注学习方式和材料的呈现

1. 丰富呈现素材,直观理解教材

仔细分析教材后不难发现,教材中图3-3呈现的图片信息比较单一,图幅偏小,省区轮廓不明显,又省去了实际生活中非常有用的地理元素如山脉、河流、湖泊等,而这些内容恰好对记忆部分省区非常有用。为此,教学时笔者为学生另行提供了直观性很强的素材,例如,百度地图(可放大缩小,信息可多可少,如图6、7、8中的湖南省);卡通而又形象的省区轮廓对比图(如山东——“跪着的骆驼”);有典型地理事物的省区轮廓图(如新疆的塔里木河,山东的黄河——地上河部分),以及中国政区磁性拼图、汽车车牌、中国气象预报画面等,让七年级学生通过大量形象而又感性的图片等加深对省级行政区划的认识和理解。

2. 激活呈现形式,在活动中感悟教材

实践表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呈现动态的特征。这是因为,虽然教材中图文兼备,但仍受时空的限制,这种平面的、静态的呈现方式,只能把探究结果完整地呈现在教材上,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体验。所以,我们应激活呈现形式,用“动态式”呈现法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提高学习效率。

为此,笔者设计以下逐步推进的系列教学活动:a. “拖一拖”——用Flash软件设计了中国政区拼图游戏,通过鼠标拖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快速掌握各处省区的轮廓和空间位置。b. “拼一拼”——人手一份中国磁性拼图进行练习。c. “猜一猜”——猜车牌简称所代表的省区全称(如浙A55777、沪B56789)。d. “连一连”——设计“长江万里行”“黄河万里行”“陆疆万里行”“海岸万里行”活动,串联部分省区(要求说出经过省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旅游名胜等)。e. “编一编”——将34个省级行政区通过口诀形式来加强记忆,如“三北两广两宁山,五江四南藏蒙川;陕甘青贵福吉安,港澳重天上台湾”。

通过适当增删、重组、改编教学内容,创设多项活动,使教材内容呈现更具情趣化、生活化、活动化,从而创造出文本、情境、活动三位一体的立体教材。

三、 关注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发展

1. 凸显过程与方法,渗透课程学法指导

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是相互渗透、水融的有机整体。其中过程与方法是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目标之间的纽带,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以及形成正确社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主渠道,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与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达尔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单纯的背诵,无法完成理解过程,不利于学生内在洞察力的培养。例如,“行政区划”一节中图3-3、图3-4显示的是34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和全称、简称、省级行政中心的整体内容,许多色块、文字高度综合在一起,学生要掌握难度确实很大。

据此,笔者通过“动手动脑”的方式进行教学。a. 动手体验,通过行为训练强化认知,在这里指通过“拼图”(虚拟—实战相结合);b. 动脑创新,通过知识迁移、比较内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是让学生依据材料,合理想象,从多角度思维,将34个省级行政区“化整为零”“化零为整”,自编口诀进行学习理解。

正如林格伦所说,学生动、说、做比听、看更能增强责任心,更能激起学习动机。通过“动手动脑”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树立空间概念和位置关系,课堂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2. 挖掘教材隐性知识,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所谓隐性知识,通常是指课本文字没有直接表述而实际上隐藏在其中的知识内容与内在联系。毋庸置疑,这些隐性知识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隐性知识的发掘,正好能帮助学生提高综合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注重自主探究又关心合作交流,与教育改革的趋势是一致的。

行政区划中的简称就包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如山东省之所以简称“鲁”,是因为该省的大部分地区春秋时期隶属于鲁国;贵州省东北部秦朝时曾名曰“黔中道”,故简称“黔”;陕西省因战国时为秦国故简称“秦”等等。

行政区划中简称的由来也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如安徽省境内西部有皖山(天柱山),故简称“皖”;江西省因赣江纵贯省境,故简称“赣”;湖南省也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福建省简称“闽”,也是由境内的闽江而得名。

浙江省车牌“浙A12557”中的字母A代表的就是省级行政中心,而BCDE等其他字母则代表的是浙江省内的其他城市。这些知识在现在交通条件异常发达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如车祸中车辆的快速识别,侦察过程中通过车辆获取重要的信息,等等。

历史与社会课标指出:作为综合课程,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有利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促进他们整体地、历史地认识社会,在获得相关人文社会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和社会现象出发切入主题,根据主题去开展各式活动,从而为学生创设表达和展示的机会,真正体现“据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以学定教”进行教材的二度开发,正是落实新课改理念的有效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