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语文学本课堂刍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语文学本课堂刍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崔允教授说:“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引起、维持并促进学生的学习。”[1]课堂由教为主转变为学为主是时代的潮流和教育改革趋势,把“重教”的“讲堂”转变为“重学”的“学堂”是当前课堂变革的核心。2012年初始,温州龙湾区启动“学本课堂”变革实验。“学本课堂”是相对于“教本课堂”而言,是“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教合一”的课堂,它围绕“学”展开,包括课堂启动课堂学习课堂指导 课堂反馈等四大环节,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兴趣、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效益、效果,力求做到“还教于学、多学精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为中心,教为学服务”。本文以初中语文学科为例,对“学本课堂”做一阐述。

根据初中生的学情、语文学科的特性和汉语母语学习的规律,笔者认为“预学”“合作”“思维”“言语”“反馈”和“审美”是初中语文学本课堂的六大关键因素。

一、保证预学的基础作用

预学有别于“事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的预习,更有别于学生在教师教学之前的“练习”;它是学生在正式课堂教学之前所进行的目标、任务明确的自主性前置学习,有效预学是学本课堂的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自主预学,教师须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先行学习的支架――“预学单”。

预学单一般包括预学提示、预学问题、我的收获、我的疑惑等内容。准确把握学习内容的核心知识、基本思想方法和学生学习起点、认知规律及学习难点,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设计预学提示,帮助学生明晰学什么、怎么学。精心设计预学问题是重中之重。遵循“低入、多做、深思、高出”总要求,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的要求。[2]

学生凭借预学单掌握了预学方法,养成了预学习惯后,教师就不必再每篇课文都设计预学单,而可以逐步指导学生“裸预学”:尝试解决文本写了什么(文本的内容或主旨、情感与情趣等);深究课文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行文风格、结构与方法、语段类型、语句与特色、语词特点与修辞等等)。逐步培养语文意识和言语意识,激活原有经验(知识、生活、思维),提出自己的疑惑。

二、落实合作的关键要素

学本课堂中学生经历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讨和全班展示交流等学习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的关键环节,是学本课堂最有效的“组织学习”方式。

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学生围绕预学单交流预学的收获、困惑,启动课堂学习,快速且有兴致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合作学习的内容是个人预学中难以解决的有关文本内容主旨、语言运用和写作方法方面的问题,也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盲点问题,特别是“学生能感觉到但表达不出来,或学生一望而知,其实一无所知的东西”。学生先小组交流预学单问题,合作探讨疑惑,再讨论课堂生成的能激发学生思维碰撞、推进学生思维发展、直达文本内核和学生内心深处的问题。在合作中,时时在意“语言的存在”,体现“语言的自觉”。 [3]

尽心组织合作学习的活动。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进行分组,组建好合作小组;明确组员分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和管理小组的意识;强化落实倾听细则、组内交流细则、组间展示汇报细则,掌握小组合作的要素与流程,建构小组文化;制订小组短期和长期目标,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4]合作问题和环节不宜过多,一般围绕两三个有价值的问题,组织两三次深度合作。

充分发挥小组讨论作用。人人主动而有质量的参与学习讨论是有效合作学习的标志。学生预学充分,是讨论高效的前提;教师对预学情况全面了解和有效组织,是讨论高效的保障;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高效讨论的关键;小组长的高效管理,是讨论高效的保证;及时科学的评价能促进讨论高效的持续发展;多样化的讨论方式,能更好地刺激讨论高效。[5]“观点交流―观点改进―观点总结”是讨论的三部曲。

发挥教师促进学习的作用。教师可以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上适当适时引导,教给学生阅读的理念、阅读的方法;在“学生不喜欢的地方、学生读不懂的地方、学生读不好的地方”点拨[6],使学生读懂、读好,领略文章之美之味之韵;学生提出有价值、有创造性的问题时,教师要适时适度介入,或变换角度发问、临场指导,或分解问题、铺设台阶,以较高的思维水平引领课堂,进入更深层次的探讨。

三、强化思维的核心功能

促进学生有意义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是学本课堂的核心功能。

要把学习权即学习的时间权、思考权、对话权、自主评价权还给学生,解放学生的学习时间,解放学生的智力,解放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合作交流,自由与文本、作者、他人及自我对话,提高提问与应答的能力、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发现与反思的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要保证学习活动的充分展开。学本课堂中心环节是“学的活动”,教学环节就是对学生“学的活动”的组织;教学流程是“学的活动”的充分展开。始终关注学生学的内容、学的状态、学的过程、学的方式以及学的成效。王荣生先生认为“学的活动”充分展开有三要素:“学的活动”有较充分的时间保证;学生的学习经验要有较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学习经验。一堂课的学习环节,以2―3个为宜(即每个环节15―20分钟)。[7]课上得简简单单、实实在在,工夫下在学生潜心琢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下在朗读、质疑、体验、品味、感悟、交流、展示上。

努力构建思辨课堂。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慧眼敏锐地发现文本中“似是而非”的模糊处、“计白当黑”的空白处、“以一当十”的凝练处、“语微旨隐”的含蓄处、“戛然而止”的结尾处[8],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学生变成质疑、置疑的人,就能提出不同的看法,提出不同的问题,以问题作为纽带,组织学习,极大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9]

发挥语言文字的独有优势。引导学生根据汉字的字形特点和演变历史,启发感觉、激活思维、燃烧情感。如借助“拆字法”,培养联想和想象力;借助据形索义、因文断义、因声求义、察今推古等方式,还原思维过程,培养理解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