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索产业集群中的供应链金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索产业集群中的供应链金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在创新型国家构建理念的推动下,其逐渐呈现出技术密集型以及资金密集型特点。产业集群要想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势必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支持。供应链金融的产生与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产业集群发展的资金需求。文章首先对产业集群以及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然后对供应链金融在产业集群中的应用进行介绍,最后探索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供应链金融策略。

关键词:产业集群 供应链金融 推动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053-04

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就是大规模的资金支持,然而,由于国内的金融体系尚未完善,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这严重地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供应链金融的产生与发展为产业集群的资金问题解决提供了契机,其与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相互推进的良好形势。

一、产业集群与供应链金融相关理论

(一)产业集群

1.概念。产业集群主要是指:在同一个产业领域,由地理位置相近的若干个关联公司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共生、互补性企业群体。

2.特点。产业集群主要具有区域性、网络性以及共生性等特点。其中,区域性体现在:产业集群中的有关企业在地理位置上形成了一定的集聚现象。这样有助于企业间的资源共享,扩大企业的整体发展优势。“块状经济区”的形成源于该特征。网络性体现在:产业集群内部成员处于不同的供应链网络节点上,经过长期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形成了供应链贸易交叉模式,进而形成了联系密切的网状产业链结构。共生性体现在:产业集群中的成员彼此间在经济甚至文化等方面都是联系密切的,彼此之间共同构成了一个较为松散的利益共同体。其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共同的发展目标以及利益,所以,其具有明显的相对共生性。

3.金融支持。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其对资金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单纯地依靠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是很难满足集群发展需求的。相对于金融融资,供应链金融融资方式更加适用于产业集群。充分利用产业集群中企业间的资金来往,能够有效地加快企业的资金流动,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所以说,制定行之有效的供应链金融融资安排,是促进产业集群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整体经济实力提高的重要途径。

(二)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主要是指:供应链内相关的金融机构或物流金融企业根据产业集群内企业的贸易以及资金状况,提供给有关企业的金融或资金服务,进而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产业集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产业集群与供应链金融间关系

1.产业集群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了良好的企业环境。供应链金融的存在与发展,势必离不开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而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供应链能够为供应链金融提供稳定的需求节点。目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密集的产业集群,为供应链金融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同时,产业集群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了我国政府的大力扶持,具有较好的政策优势以及品牌效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在产业集群中发展供应链金融具有风险低、环境稳固等优势。

2.供应链金融有助于产业集群融资目标实现。产业集群发展需要长短期的金融支持。供应链金融在为集群供应链内企业提供短期融资服务时,通过资产融资租赁安排亦是实现了长期融资服务。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对象多数为中小型企业,这能够有效满足中小企业居多的产业集群融资需求。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产业集群中核心企业的资金成本。随着物流供应链金融的跨区域发展,产业集群也逐渐呈现出跨区域发展趋势,该趋势是对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有效应对。

二、供应链金融在产业集群中的应用

(一)应用现状

目前,集群供应链金融已经初步形成,并且,同实业结合的越发紧密。部分商业银行在融资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将产业集群的融资需求充分地考虑进去。例如:兴业银行推出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产品等。但是,相对于珠三角以及长江等区域,国内的很多区域的产业集群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些区域的产业集群无论是在资金支持,还是政策扶持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即使在珠三角区域,产业集群也面临着严重的结构升级问题。

(二)供应链金融在产业集群中的优势

1.提高了企业的融资可能性。融资问题一直都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重要难题。与大型企业相比,其并不能够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供应链金融由于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产业集群中的中小型企业,所以,其会从企业的融资需求以及发展现状等方面充分考虑,并为企业量身定做融资服务产品,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而更好地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集群中企业的财务优化。对于企业来讲,如果能够将除货币以外的流动资产转化为货币资金,将会大幅度提高企业资金的流动性。这一需求通过银行机构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借助供应链金融便能够将财务报表中的资产项同负债项直接关联,从而实现企业的财务结构优化,推动企业资金流动,更好地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融资租赁有效地解决了供应链金融的长期融资问题。传统信贷主要的关注点是企业信贷期内的偿还力。而对借贷企业的经营收益率以及现金流安排有所忽视。这不利于中小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供应链融资中的融资租赁服务,对企业的经营效益以及还款安排进行了充分地考虑,使得为中小型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更加能够促进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通过融资租赁,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流动资金,还对现有的信用额度进行了有效维护。

(三)供应链金融在产业集群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1.信用风险。主要是指:因为债务人无法做到按时“还本付息”,致使债权人处于资金无法回收状态的可能性。该风险具有长期性,甚至贯穿于信贷业务全过程。供应链金融亦属于信贷融资范畴,所以,信用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当企业因资产贬值迅速而导致资产量无法抵充融资金额时,信用风险便会产生。

2.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利率或者产品价格变动引发企业大量价值损失的可能性。目前,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商品、利率以及汇率等风险。其中,商品风险和利率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比较常见。

3.法律风险。目前,国内的供应链金融措施主要是参照国际贸易金融措施制定的。其无法完全适用于国内的产业集群融资环境。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尚处于初期阶段,尚未形成自身完备的发展体系。所以,难免会出现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而在相应法律的构建上,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以至于很多业务开展时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引发不必要的经济纠纷。

4.操作风险。因操作不当引发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被称为操作风险。该风险在金融领域较为常见。目前,国内金融行业面临的操作风险日益增多,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相对而言,供应链金融授信业务具有专业性强、复杂繁琐等特点。尤其是在产业集群的应用过程中,业务人员需要对业务风险防控相关知识以及信贷企业的基本行业知识深入掌握,并且,严格按照流程进行供应链内信用调查。但是,即使再小心,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业务人员也很容易因为频繁的网上供应链贸易出现操作失误,进而引发操作风险。

三、产业集群发展中供应链金融策略

(一)增加供应链金融市场的融资服务主体

1.增加供应链金融机构的服务主体。作为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参与者,商业银行对产业集群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其在多数时候将融资对象定位于大型企业,产业集群中的中小型企业如果仅仅依赖商业银行进行融资,很难全额完成融资目标。所以,为了更好地推动产业集群的良好发展,我国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多类金融机构参与到产业集群的融资服务中来,进而实现产业集群融资主体多元化。其中,担保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都可以作为产业集群的融资服务主体。例如:保险公司可以为产业集群中的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还可以推出各类信用保险产品,满足企业融资的多样化需求。

2.对非正规融资主体进行规范。民间融资之类的非正规融资具有高成本、高风险以及透明度低等特点。尽管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但是,如果对其不加以约束的话,很容易严重影响到资金市场的平稳发展。所以,有必要在不断增加合规金融机构的同时,对民间金融渠道加以规范,使其逐渐呈现出规范化和制度化,进而有效规避民间融资过程中出现的不良问题,促进产业集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对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

在供应链金融的开展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法律制度,但是,现有的法律制度由于缺乏完善性,以至于很多具体的执行工作缺乏必要的执行依据,不仅影响到执行人员的工作效率,更是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经济纠纷。例如,在应收租赁款保理转让过程中,相关的配套法律只是存在一些自律规范文件,这些文件对实际的执行需求是远远不能满足的。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所以,供应链金融发展相关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更新和完善。在完善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服务功能,要立足于服务集群网络,秉承公平、公正原则,尽可能对产业集群的产业规划进行规范,使其与市场化机制协调发展,避免出现产业过度集中或者产能过剩问题。

(三)构建信息服务系统

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其目的就在于为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成员提供业务开展所需的便捷服务,帮助其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信用风险以及项目风险等。通常来讲,供应链金融的信息支撑平台主要包括业务操作流程系统、信息服务交互系统以及行业研究系统。在金融机构进行业务操作过程中,部门间的协调衔接有助于优化操作流程,进而实现项目审批以及审核周期的缩短,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我国的产业集群大多数表现出供应链网状结构。该结构的操作环境能够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对产业集群推行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过程当中,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执行方案。例如:构建系统、完善的第三方电子服务体系或者信贷征信统一服务平台等。其中,在推行的信息征信统一系统中,能够将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成员的真实企业经营信息展现出来,从而为相关的金融机构提供授信决策的重要依据。而在集群内部构建统一的交易服务平台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产业集群内部的交易质量,还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内部企业的交易成本。不仅如此,通过这样的交易平台,大大增加了交易的可视性和准确度,并有效地提高了集群内企业同金融机构的信息对称性,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与银行的金融风险。目前,国内的很多区域都大面积推行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引导者,我国政府正积极地为当地的集群企业构建开放的企业信息评价平台,以便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集群内企业,增加对其的信任值,从而为集群内企业赢得更大的融资机率,更好地促进产业集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风险的有效控制

1.一般策略。要想真正地确保产业集群内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融资安排,企业需要对集群供应链的行业前景、企业自己的资本信息以及运营状况给予充分地考虑。然而,即使将这些都做好,依然不会完全避免金融风险的发生。通常情况下,供应链金融在风险缓释上都会有一些常规措施,例如:资产抵押。除此以外,在实际的贷款服务过程中,金融机构会要求企业为其提供必要的反担保举措。具体的举措主要包括:他物抵质押、投保财产险或第三方保证等。其抵押率多数是在50%左右。这样一来,产业集群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成本将会大幅度提高。金融机构需要在每一个融资业务的执行全过程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控制工作主要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在事前控制过程中,要确保金融信贷工作人员具有高水平的行业研究能力,使其能够与企业进行良好的信息交流,并对企业的产业准入资格进行认真审核。在事中控制阶段,要有效判断企业的融资安排是否合规,彻查企业的征信记录,全面而准确地掌握企业的实际经营和财务状况;同时,充分发挥金融混业经营优势,利用各类信用保险产品,为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责任保险投保,从而借助信用以及责任保险,与保险公司实现“风险共保”。在事后控制过程中,要随时对企业的风险变化进行全面跟踪,例如,对企业存货的估价、监管以及仓储等。其中,积极、有效的货物仓储模式是避免融资风险的有效途径。目前,很多产业集群都会借助第三方物流或者担保机构,满足企业的仓储需求。

2.产业集群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的措施。(1)供应链金融的流程风险控制。根据项目流程的时间安排,供应链金融风险在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事前防范环节的防范重点主要体现在对融资需求以及融资自偿性资产的科学评估上。通过对企业资信状况科学调查,设定符合实际的最优融资安排;操作风险是供应链金融事中风险的主要表现,例如:负责信贷的工作人员因为粗心大意,或者某些原因导致信贷操作不合规范,进而导致操作风险的发生;供应链金融的事后风险主要体现在:在持续不断地进行跟踪、监管过程中,因为某些原因而出现了跟踪不到位或者监管不及时问题,进而引发风险。对于这三种情况下的风险,前两种可以通过规章制度的完善以及适当的安排进行规避,而事后风险则可通过保证金制度或者担保抵押制度进行风险规避。(2)对拟授信产业集群进行慎重选择。“光伏产业”以及“钢贸集群”的结构融资问题理应引起金融机构的高度重视,并以此为鉴。在对企业的信用进行认定前,应对产业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尽可能选择优质的集群产业。因为,只有优质的产业集群,才能够借助其自身的高成长性,对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企业无论是生产还是经营,都同供应链金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在申请贷款过程中,提供的融资安排抵质押品多数情况下是企业的自偿性资产,为了更好地避免此类资产引发的金融风险,金融机构要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实时监控,例如:货物监管或者经营追踪等。从而掌握更多的与融资安排相关的信息,如企业经营状况以及财产变化情况等。通过这些风险控制措施,才能够对企业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全面掌握,并结合内外部环境,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例如: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违约状况,金融机构要将抵押物品及时追回,并将其变现,进而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额。(3)密切关注产业集群的宏观系统风险。目前,国内的产业集群普遍具有风险特殊性,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集群内的成员彼此之间存在互为担保人的现象,以至于构成了一个风险共同体。为了更好地降低系统风险,应对风控措施的具体含义以及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在供应链金融的风控措施中,供应链企业征信调查非常重要,其主要是对集群内企业的特定交易资产、对象以及涉及的基本信息进行调查。在调查之后,根据调查结果对供应链内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科学、合理地评定,从而将评定结果作为是否对企业进行授信和授信额多少的判断依据。通常情况下,国内的产业集群内会涉及到几条主要的供应链,这些供应链的现实情况体现了该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能力。随着我国供应链金融的不断发展,对供应链内企业的授信调查将会逐步扩展到对核心供应链的整体评价,(下转第58页)(上接第55页)从而对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的授信度以及授信额度进行判断。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亦是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其将逐渐涉及到系统的风险甄别方面。

金融机构可以选择供应链金融合作模式。在多产业集群分散融资放款模式下,仅对一条供应链进行融资安排或对不同的供应链交叉结点进行放款安排,能够有效降低系统的融资风险。积极构建产业集群内部行业信贷统一调查系统,可以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问题。从宏观方面,进行风险控制预判,认真坚持事前的慎重选择,事后对融资对象的经营管理进行实时跟踪,进而将风险降到最低。同时,金融融资服务机构要对产业集群中企业经营预警信号实时关注,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而及时避免宏观风险的发生。

近年来,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推动下,供应链融资发展迅速,并且,其已经成为了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尽管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但是,相信其一定会取得理想的发展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辑慈.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M].科学出版社,2010

[2] 马建会.产业集群成长机理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 汤曙光,任建标.银行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信贷理论、模式与实践[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4] 李毅学,汪寿阳,冯耕中,张媛媛.物流与供应链金融评论[M].科学出版社,2010

[5] 陈李宏,彭芳春.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08(11)

[6] 陈祥锋,朱道立.融通仓与物流金融服务创新[J].科技导报,2005(9)

[7] 董纪昌,张代飞,吴迪,李秀婷,周克成.基于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的博弈论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1(10)

[8] 郭金童.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其化解[J].商业时代,2010(29)

[9] 高亚芳.产业集群中的信任机制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