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情有独钟,致使板书在纷繁热闹的课件背后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难道在物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板书已失去了它实际的教育教学意义吗?我们应如何科学地设计板书,有效的运用板书,使这传统的教学手段发挥其优势,实现其特有的教学价值呢?

这里,笔者从板书的意义、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这几方面,尝试对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板书的相关问题进行一番粗浅探讨。

一、好的板书是有生命力的

诚然,多媒体的使用无疑增大了每课时的信息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速率,这是其长处。但电子化教学手段,究其实质,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形式来运用,如果过度或盲目使用,它将很可能使语文教学陷入困境。例如有的老师在课件制作上做到“面面俱到”,而黑板上空无一字,学生望着纷繁的PPT,“乱花渐欲迷人眼”,课件中既定的答案更是制约了学生的体验和思维。如此这般,能起到多好的教学效果呢?

中语室副编审聂鸿飞曾在《怀念这样的语文课》中发出这样的感慨:“被电脑敲出来的汉字的确干净整齐,但是它却是机械化大生产的产物,它的美观与否与书写者的心情无关,与书写者的性格无关,在我看来它是冷冰冰的符号。”

其实好的板书是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在一方黑板上奋笔疾书,那或遒劲或飘逸的字体在莘莘学子面前营造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独具匠心的艺术凝聚着教师的创造精神。流逝的时光逐渐淡去了黑板上的字迹,那些充满生命力的字却镌刻在学生们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感染力。

即使在多媒体教学手段广泛应用的今天,从某种意义上说,板书依然有着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能与之媲美的优势。但是,作为有创新意识的教学工作者,我们不要简单地把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置于对立面,而是应一视同仁,作为不同的教学手段,它们各具优势,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让它们各司其职,各尽其妙,相辅相成,像一对蹁跹的舞者,在教学舞台上发挥出更大的教学空间。

重新审视和反思传统意义上的板书,我们应取其精华,并加以创新突破,使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在这种新型的“板书意识”下走向更深层次、更多内涵的教学。

二、语文板书的设计

板书设计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可或缺的环节,好的板书是教师在对文本全面深刻理解和细致钻研的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学情,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而进行的独具匠心的设计,显现了教师的教学设想、教学风格等。老师们切不可将板书视为“雕虫小技”而等闲视之。

(一)抓住重点,凝聚精髓

板书,是教师用言简意赅的文字、精要的线段、形象的图形,对一课内容进行高度的浓缩,从而来突出教学内容的中心,理清教学的脉络,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提高记忆效果,促进知识迁移,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目标。

这正如心理学家沙塔洛夫所说“纲要信号可以在化繁为简的情况下,把复杂的内容通过简单信号输入学生脑际,并有助于学生在记忆犹新时不断复习巩固。”

教《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重点是让学生品味词中的景物及动作描写,并解读典故,从而看清辛弃疾的心灵世界,理解他的愤慨与痛苦。

仔细研读文本后,我深思熟虑,结合自己对古诗词鉴赏的见解,决定采用“意―象―言―法―意”的鉴赏路径,在教学时,首先以文中表示作者登高抒怀的词语“登临意”为切入点,摄住全词的灵魂(此时板书),这时学生还并不能领会其内涵,然后我让学生逐步探究词中的景物、动作、典故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登临意”,逐层深入(此时板书),从而感悟到“登临意”是辛弃疾在当时的际遇中迸发出的满腔的爱国豪情和愤懑不平(此时板书)。

形成板书如下:

(注:此板书中对景物、动作、典故的归纳概括为课堂教学实践中师生互动的生成答案)

应该说,以上的板书体现了教学的重点,以大写的“登临意”辐射全词内容,望上去言简意赅,一目了然,学生紧扣表达词人情感的此关键词进行分析探究,加上老师板书的启发,很好地掌握了本词重点,并且在抓住情感、逐层深入的思维过程中,也领悟到了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进一步提升了鉴赏能力。

板书的设计,应像巴尔扎克说的那样,我们“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只教给学生最本质的最主要的东西。又可类比钱钟书在《谈中国诗》里做中国诗的比喻“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简短的篇幅可以有悠远的意味,“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二)理清脉络,化繁为简

学生上一篇新课文时,好似走进一个陌生的风景区观光游玩,面对纵横交错的阡陌,眼花缭乱的景致,不知该怎样行走观赏。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发挥板书的高效,板书历来被人称为教学中的“导游图”,它能够化繁为简,清晰地展现全文的思路,为学生指点迷津。

如《拿来主义》,文章所针对的事件距今时间较久,且用的又是杂文体,学生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在教学时突出中心,从题目“拿来主义”入手,理清全文脉络,着重于分析鲁迅提出的“拿来主义”,并引导学生领略文中的论证方法。这样全文的思路就豁然开朗了:对文化遗产的问题,全文先破后立,先批驳错误的三种做法,分别指出其危害(此时板书),在因果关系中提出正确的主张即“拿来主义”,后几段也用了先破后立的方法(此时板书),并结合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此时板书),证明了作者的观点,最后得出“拿来主义”的结论(此时板书)。

形成板书如下:

(注:此板书中对三种错误做法及其危害的归纳等为课堂教学实践中师生互动的生成答案)

板书,“是教师教学引人入胜的导游图,学生学习中把握真谛的显微镜。”(王松泉语)这样,这篇原本繁杂难懂到让学生望而却步的议论文,经过板书提要钩玄,纲举目张,被提炼出了议论脉络,帮助学生较快地把握住了课文,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去思维,提高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

(三)勇于创新,灵活多变

针对具有不同特点的教学内容,板书设计可以灵活多变,以文字为主,辅以图形、线条等,效果会更加直观、明显,这需要老师孜孜不倦地探索,在刻苦研究文本的基础上发挥自身巨大的创造潜能,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匠心独具的一幅幅板书。

《李凭箜篌引》是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里的课文,这首诗为唐诗中描写音乐的杰作。音乐本身就是无形的,而本诗的音乐描写充满了浪漫主义手法,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让学生“且从名诗听妙曲”呢?

在反复仔细研读这十四句时,我忽然想到物理学中的声波,霎时来了创造的灵感:何不将这千变万化的箜篌声用直观明晰的音乐波形图展现出来呢?比如:开篇“张高秋”巨大的声浪澎湃滔天,搏击苍穹,用急速上升的曲线表示,而“空山凝云颓不流”,使飘散在寂寞山间的闲云都为之动容,凄然停步,节奏转慢,强度转弱,旋律曲线婉转下降;第二段中“昆山玉碎凤凰叫”,突然,弦上暴发出强音,美玉破碎般清脆,用短促的线条……这样独特的板书可以调动学生的多方面知识积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感到板书的新颖别致之时,对这首诗的音乐描写有形象具体的感悟,从而曲径寻幽,逐步深入。我的眼前顿时豁然开朗,立即在稿纸上对图形进行尝试和反复修改,并就声波问题请教了物理老师,最终定型,完成了这一特别的板书设计(下面为板书截图):

这个板书,把诗中抽象的音乐节奏与旋律用直观形象的波形图画面体现出来,图文并茂,别致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同时还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与想象力,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美学家莱夫贝尔曾指出:“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的艺术的共同性质。”不同文字、图形、线条及其巧妙组合,各有不同的审美特性。板书是一门精妙的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再创造,它有着自身的独特的美学价值。

三、注意实际情况,追求动态生成――语文板书的运用

板书作为教学手段、课堂艺术,不是孤立于教学过程之外的,无论怎样预设周到的板书,都要经得起教学实践活动的检验、修正和完善,否则只是水中月空中楼阁,美则美矣,却没有实际操作价值。

有的老师呵护自己精心制作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即使学生提出了与原来板书预设时不同的观点,老师也不愿意即景修正改动原来的文字,这样不仅有教学的教条僵化之弊病,而且让学生觉得回答问题只是走走过场,长此以往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的老师图省事,生搬硬套别人的板书,不联系教学实际自主设计运用,这样惰性地复制板书,没有任何的创造力,将不会起到好的课堂效果,也会对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造成阻碍。

真正成熟的板书,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缜密思考、学生主动化多元化思维、教学过程动态生成这几方面的智慧结晶,其更切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板书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板书的每一部分需要伴随师生双方解读、质疑、分析、归纳等步骤,有条不紊地逐一展开,呈现在黑板上,最终水到渠成。教师不要拘泥于预设的板书,一方面要对教学内容胸有成竹,善于驾驭,另一方面要具有教学灵敏性,重视和善于发现学生作为主体的个性体验,才能碰撞出智慧的花火,从而在动态教学的过程中,自然生成了凝聚着师生共同价值创造的板书。

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课时,教学重点是分析结构,品味语言,并通过梳理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全文结构可分为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我在预设文章结构这部分的板书时,设想先以简练的文字概括出主体内容,即“赞其功”,然后让学生以此为例仿写出其它两部分的内容,出于严谨,我事先想好了其它两句,即“述其哀”、“颂其德”,以备课堂未知情况。

而实际教学中,学生提炼归纳出的答案要素是“哀其逝”,这时我才发现原来预设的“述其哀”的“其”是指恩格斯,和其它两句表示马克思的“其”并不一致,相反,学生的仿句更为准确,于是我果断地采用了这位学生的答案,这样,在师生双边互动下,共同完成了板书内容。

板书是教师将教学知识浓缩的“微型教案”,如同把握学习真谛的“显微镜”;板书是有生命灵性的,在师生间架起了一座知识、情感的桥梁;板书,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师生共同凝聚的价值创造;板书,是语文教学知识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是优质教学的审美的享受。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是凝练的教学精华,精妙的课堂艺术,值得教学工作者们孜孜不倦地探索,以发挥它巨大的教育价值,使它在教学中绽放出灿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