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农村建设要实现六个新突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农村建设要实现六个新突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年是全面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重要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业富民、创新强农”为主题,以提升城乡统筹“十网”建设水平为载体,以解决农民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重点,全面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把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放在改善民生上,从农民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抓起,建设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的扶持力度,使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二是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统筹推进城乡规划,真正形成城乡一体化的镇村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规划;统筹推进城市化、工业化与新农村建设,加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力度;统筹推进中心城、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充分发挥集聚带动作用;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公共事业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辐射;统筹推进村庄整治,从以点为主的整治向整镇连片整治拓展,整体提升农村环境整治水平。

三是坚持遵循规律、顺势而为。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着眼长远,尽力而为,努力保持新农村建设率先发展的良好态势;又遵循规律,把握当前发展阶段的实际,突出创业富民、环境整治、农民培训转移、公共服务拓展、村级组织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和中心镇村建设等重点,积极稳步推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四是坚持创新引领、改革推动。加大农村综合改革力度,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置换改革,推进中心镇体制创新,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着力形成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

五是坚持固本强基、合力共建。充分发挥党委、政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特别要发挥好每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作用,努力形成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行动。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根据上述要求,今年我们要高度关注并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努力取得实质性突破:

一、围绕推进产业新发展,重点在推动创业富民、增加农民收入上有新突破。生产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市场化、农业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功能多样化的理念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大力发展加工农业、特色农业、开放农业、休闲农业,形成一批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特色农业块状经济,培育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农业特色产业强县强镇。二要提升发展现代家庭工业。提升发展现代家庭工业是推动全民创业的重要方面,也是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重点之一。要在政策、土地、资金、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对现代家庭工业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培育扶持一批家庭工业示范村(户),加快推进一批家庭工业集聚区建设,努力增加农民的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提高现代家庭工业在致富农民中的作用。三要培育发展三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产性、生活型服务业,大力培育社区服务业。深入推进现代消费流通网建设。积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等新型业态,大力扶持发展农家乐特色村,规范提升农家乐特色点。

二、围绕完善服务新体系,重点在提升城乡统筹“十网”建设水平上有新突破。改善民生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目的。要以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十网”建设为重点,着力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一要深入推进村镇布局网建设。重抓村镇布局规划,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真正形成城乡一体的空间布局规划和基础设施规划。二要深入推进城乡交通网建设。重抓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和村内道路硬化建设,全面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三要深入推进现代流通网建设。拓展工作领域,发展连锁超市,提高配送率,加强长效管理。四要深入推进城乡信息网建设。加快实施“三电、三网合一”建设,健全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五要深入推进健康保障网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全市城乡一体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建设。加大对山区农民饮用水工程的政策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山区农民饮水难问题。加快完善县、乡、片、村四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六要深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网建设。完善统筹城乡的就业促进体系,重点帮助被征地农民、新增长劳动力、农村“4050”人员和特困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探索建立农业劳动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立起人人享有养老保障的制度体系。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人均筹资额度、医疗报销标准均有明显提高。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对困难农户的医疗、教育、住房救助力度。七要深入推进文化教育网建设。加大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实施力度,办好让农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建设,重点抓好镇乡综合性文化站及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八要深入推进城乡电气网建设。加大政策、资金、土地指标等支持力度,先期抓好“一县十镇百村”示范,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推动我市基本实现电气化推广全覆盖。九要深入推进城乡金融网建设。积极争取新型农村银行机构来我市试点,组织开展好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我市各级分支机构的组建工作,鼓励现有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机构和业务。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加大对“三农”贷款力度。十要深入推进城乡平安网建设。大力推进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网络建设,加强农村外来人员管理、服务和维权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三、围绕建设农村新社区,重点在建设中心镇村和推进“百千工程”上有新突破。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心镇村建设是重要载体,环境整治是重点所在。一要培育发展中心镇村。把培育发展中心镇村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规划县(域)中心城、中心镇、中心村布局,完善中心镇、中心村规划编制,突出抓好中心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切实落实强镇扩权政策,解决用地保障问题,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强镇、高效生态农业强镇。二要深入实施“百千工程”。坚持“点上增量、面上扩展、线上突破”,整体推进环境整治。在继续抓好一批全面小康示范村、环境整治村的同时,加快20个重点镇乡整镇整治和“三线”等重点片区的村庄整治,重点抓好“十路三河”和风景线两旁300多个重点村庄的环境整治。三要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以中心村为重点,从优化农村新社区发展规划、强化农村社区组织体系、健全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社区文化体系、提升村民素质等五个方面着手,建成一批代表绍兴乃至全省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农村新社区。

四、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在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有新突破。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难点。一要深入实施欠发达乡村、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制定出台欠发达乡村、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总体规划和产业开发、培训转移、结对帮扶等方面的政策意见,全面建立低收入农户档案,建立健全部门企业联系乡村、机关干部结对农户的帮扶机制,健全扶贫开发的投入机制、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重点帮助解决年收入低于5000元特别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二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不发达,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等就无法推进。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探索创新发展途径,努力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加大扶持力度,特别要加大对经济薄弱村扶持力度,通过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倾斜、信贷税收优惠、部门企业结对帮扶、帮助异地建物业等有效措施,增强经济薄弱村的造血功能。

五、围绕培育现代新农民,重点在提升农民创新创业素质上有新突破。提升农民素质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一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突出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加强创业教育,加大发动、组织、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快改善农村创业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二要加强农民创业培训。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层次和培训质量,重点抓好农民的创业技能培训和在岗农民工培训,切实增强农民创业能力。注重围绕绍兴发展现代农业和优势主导产业的需要,根据绍兴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农村创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农村职业教育,让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普遍接受6个月至1年的职业教育,落实好低收入家庭免费职业教育政策,让更多的农民子女通过职业教育提高就业创业的能力。三要推进农民转移就业。加强农民转移就业的牵线搭桥,探索完善农民培训后就业跟踪服务和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大资格认证力度,努力提高农民就业竞争能力,促使更多的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

六、围绕构建发展新体制,重点在宅基地置换改革和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发展上有新突破。创新体制机制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一要探索农村宅基地置换改革。重点在因中心城市和中心镇推进而面临改造的城(镇)中村、迫切需要解决解困房的城郊村以及下山移民集中村,进行农村宅基地置换改革试点,支持采用联营、租赁、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探索以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换取社会保障的新路子,鼓励农民到小城镇安家落户,真正使农村宅基地和农民住房成为农民的生活资源和生产资源。二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扩大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试点工作,强化现代农业和农村现代家庭工业各类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集生产、技术、信息、金融、营销等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村服务平台,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继续探索建立“三农”贷款风险专项基金,推进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增加农村小额贷款,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以经营性的理念创新财政投入“三农”机制,努力使财政投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