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观点荟萃 第3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观点荟萃 第3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融海啸第二波会带来更大冲击

金融海啸的第二波在今年会带来更大冲击,早前推出的救市措施,仍不足以稳定金融体系,对已下滑的经济是雪上加霜。现阶段最重要的是要稳定金融体系,防止信贷紧缩,以及要将信贷成本压低,以及放松信贷。新兴市场经济下滑严重,在金融海啸第二波出现时可能削弱抵抗力。

很难衡量第二波金融海啸何时出现,但第二波金融海啸有三种渠道出现。第一个渠道是第一波金融海啸,即由次按引发的问题,余波未了。第二个渠道是第一波金融海啸引发的信贷紧缩和经济下滑造成恶性循环。第三个渠道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若保护主义扩至金融业,问题将会很大。

任志刚 (香港金管局总裁)

要防止财政投资挤兑民间投资

目前,各地都出台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拉动计划。在特殊时期,仅仅依靠政府投资是有局限的,还应当积极引导民间投资,尤其要防止出现“财政投资”挤兑“民间投资”的情况。调查发现,这些民营企业在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市政配套不到位,科技创新扶持面比较窄、一些专项资金支持门槛过高,无法在政府采购招标中参与、受益,企业创新缺乏公共服务平台的有效支持,受让土地、支付土地款后指标没有落实,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受限,审批流程环节多等。

目前的投资计划当中比较多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和重大产业项目,目前还没有关于如何带动民营投资以及社会投资的具体办法。我们担心,政府大量的财政投资会对民间投资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这一轮投资中民间资本不能很好地参与,就会极大地影响上海实现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

金亮 (上海市政协委员)

发消费券不如补贴就业

金融危机以来,不断有人建言中国政府直接给民众发钱或消费券,以刺激内需,提振经济。他们的理由是,同一笔钱,用于投资大概有10%能转化为消费需求,而如果按人发钱,大概有83%会转化为消费需求。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每人发1000元,将有上万亿元转化为消费需求。另外,给13亿中国人每人发1000元红包,也有利于缩小相对贫富差距,体现人人平等,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对此我是怀疑的。因为所谓直接发钱有83%会转化为消费需求,指的是在一个正常的市场环境中。当经济环境不好,人们预期收入减少时,理性的选择是捂紧钱袋,以备不足,很少有人会大手大脚花钱。而红包或消费券之类,本质上类似于天上掉馅饼,是一种意外之财,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预期。因此,如果是直接给钱,人们很有可能是把它存起来,而不是用于消费,除非政府强行规定必须消费,但这样的话,人们就可能把原本要用于消费的一部分钱储蓄起来;如果是发消费券,少了,不足以拉动消费;多了,会有人将消费券折价换成现金储蓄起来。

另一方面,不论贫富,每人发同样的钱,虽然使得穷人能够感受到政府的关怀,体现了改革成果的直接分享,但并不能缩小相对贫富差距。况且,红包对富人和穷人的效用是不一样的。如果说红包对穷人是雪中送炭的话,对富人充其量是锦上添花。而锦上添花的东西一般效用比较少,富人可能根本对此不屑一顾。

所以,我的看法是,与其给钱或消费券,不如用这笔钱来补贴普通民众的就业或创业。道理很简单,在一个经济恶化的环境中,人们最担心的是就业问题。就业不保,对于社会中的多数人尤其是穷人来说,等于断了收入来源。在这种情况下,你鼓励他去消费,根本不可能。

邓聿文(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

金融危机中的口红现象值得关注

一个女人富有的时候,往往喜欢购买昂贵商品,但当她手头拮据的时候,她就买不起高档消费品了,不过买口红的钱还是有的,因此她会更加注重涂口红。而对一直不富有的女人来讲,她依然喜欢购买口红,因为买口红给她增加不了多少经济负担。因此,金融危机不可能冲击口红产业,这就是“口红现象”。

“口红现象”并没有停留在口红产业上,还表现在餐饮等其它产业上。比如,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花上万元、几万元外出旅游的人少了,但外出聚餐的人不会少,因为他们花不起大钱,小钱还是花得起的。同理,许多人由于所在的行业不景气,生意少了,应酬少了,但不会老待在家里,于是看电影、看戏剧的多了,这样文化消费就火起来了。还有,许多人现在不想买汽车、买房子,但买几件衣服的钱还是有的,相关产业就不会萧条。

“口红现象”说明,有危就有机。我们在金融危机中应该有所作为、趁势而为,否则机会稍纵即逝。大家应该抓住机遇,说干就干,果断行动,才能够获得成功。

黄奇帆(重庆市常务副市长)

农民消费经不起刺激

受金融危机影响,一种爱国主义就是消费的观点甚嚣尘上,鼓励农民消费的声音也没有停止过。“刺激农民消费”不仅是荒唐的,而且害人不浅。农民的消费经不起刺激。因为他们手中的钱太少。相当有限的钱,用途却很大,衣食住行和养老防病就够折腾了,哪里还有闲钱来供专家们刺激?

农民的收入锐减,是不争的事实。当返乡的农民工一拨一拨回来的时候,他们的收入已经指向“零”,可消费却还得一样一样地支出。如果他们在农村一事无成,外出打工带回来的钱终究有用完的一天,那他们以后的生活怎么办?

如果返乡农民工没有了主要收入来源,却又改不掉高消费的习惯,那就可能导致偷盗抢劫,这对农村的社会治安是个难题;那些不愿意返乡留在城市、却又找不到工作的农民工,他们的生活将出现危机,又将影响城市的稳定秩序。

金融危机可能不会一下子消除,但生活却不能立刻停止。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不切实际地刺激农民消费,而是一方面如何给返乡的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刺激他们的创业热情,让他们把打工赚来的钱用到生产性投资上;另一方面,城市尽可能提供就业机会,留住农民工。

贺雪峰(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三农”问题专家)

如果立志做官那就做不好事

党和人民赋予了县(市)委书记一个很大的平台,怎么样最大限度地用手中的权力为群众办实事,这就是我的事业观。人民群众对我们有很多要求,我们要立志为群众做大事、做好事。如果县委书记要立志做官,那就做不好事;如果立志做大事,那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创新。为什么中央把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任很大程度放到县委书记这个群体上?因为县委书记是解决三农问题最基层的干部,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如果县委书记有正确的事业观,那我们的三农问题解决进程就会大大加快。

陈惠娟(如皋市委书记)

扩大内需的三种思路

世界经济衰退,外需急剧下降,扩大内需成为国家的经济战略,保8%的经济增长目标也上升为国家的政治目标。如何才能迅速扩大内需?坊间的讨论和现行的政策大致可归纳为三种思路:一是投资驱动,二是结构升级,三是消费拉动。扩大内需的三种思路代表了思考问题的不同时段:消费拉动关注的是今明两年,投资驱动关注的是未来3~5年,而结构升级关注的是未来5~10年甚至更久。

从这个角度看目前的三种思路:投资驱动的思路要回答产业链的基础设施如何构建;结构升级的思路要回答如何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消费拉动的思路要回答中国城乡的主流消费方式如何调整。三者共同提出了下一阶段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方向。因为,按照内需和外需的驱动方式看,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需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国际化和工业化,而内需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市场化和城市化。如果延续过去的轨迹扩大内需,那就是要加速城市化的进程,启动市场化的大规模“造镇”运动。而这种扩大内需的爆发力要达到二次大战对美国经济所产生的作用,我们准备好了吗?

金岩石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