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红袍红天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游武夷山,不可不去九龙窠品大红袍。
九龙窠是武夷山景区内一条普通的小峡谷,周边有九座山峰汇聚,因此得名。九龙窠的景观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一路奇峰峭岩,四处鸟语花香:峡中细水长流,清风徐徐;还有许多颇值玩味的摩崖刻字。然而对于一般的游客来说,到此处去的主要目的是看号称“武夷茶王”的大红袍茶树。
武夷山自古出好茶,大红袍是武夷茶中最负盛名的品种。据专家考证,九龙窠内崖壁上的那三棵大红袍茶树,是目前存世最久,同时也是所有大红袍的母本茶树。在有关武夷岩茶的各种传说中,大红袍的故事流传最广,规格也最高。比较公认的版本有二种。一是御封说。说的是此处茶树叶曾洽好过一位皇后娘娘的病,因此被皇帝赐名“大红袍”。二是状元说。说的是此处茶叶曾救过一位秀才的急病,秀才后来中了状元,成了驸马。脱下身上状元大红袍,亲手披在树上。从此,那茶就被称为“大红袍”。
传说当然只是传说,不足为信,却表达了当地茶农对大红袍的崇拜心情。而真实的大红袍母树,确实也创造了许多物以稀为贵的传奇。民国时,一斤大红袍茶值64块银元。折当时大米4000斤。2005年,20克大红袍母树茶在第七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上拍出20.8万天价。也正因如此,保险部门为这几棵茶树给出了上亿保价。据说,早在时代,大红袍就有兵看守;解放初,也派兵看守过,人数多达一个排。是否真的有兵看守,谁也没亲眼见过,但多年来一直由政府派专人住在九龙窠看管,则是事实。早些年间,每逢采制时,有关领导必定亲自到场监督;制好的茶叶使用时,每一片都必须县长批准。
2006年,为了更好地保护母树,当地政府决定停止采制。最后一次采制的母树产品也赠送给了国家博物馆,成为国家博物馆的茶叶藏品。如此一来,大红袍就更加神秘了。随着武夷山旅游业和茶业的发展,大红袍的传说也就越传越神。以至于许多地方的人一提起武夷山,就想起九龙窠;一提起武夷茶,就想起大红袍。
去九龙窠,一般是先乘旅游车往天心寺方向进山,至峡口后再步行入内。沿途一边是茶园,一边是涧流。涧流名为九龙涧,隐藏在悬崖下的树丛中缓缓流淌。茶园则是典型的武夷山景观茶园,东一片西一片,每一片都很小,大者不过几十平方米,小者不过数株。茶园虽小,品种却极为丰富,著名的除了大红袍,还有肉桂,水仙,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等等,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武夷茶品种。
沿着石壁上凿出来的小阶,跨过涧流,转两道弯,眼前豁然开朗,这便是大红袍母树所在之处了。母树长在一侧石壁的半中间,离地约二十几米。上边有一石块砌成的平台,茶树便在这有限的地盘上生长着。大红袍枝叶密集,叶梢向上斜着伸展开去,叶子是宽椭圆形的,尖端向下垂,边缘则往里翻卷。叶子颜色深绿有光泽,若是新芽则带紫红色。每年早春茶树发芽的时候,远远望去,整棵树艳红似火,仿佛披着红色的袍子。
从远处看,能看到山壁间刻有“大红袍”三个朱红大字。是1927年,时任崇安县县长的吴石仙所书,然后由天心寺僧人所刻。茶树的历史当然要比石刻久远的多,据说树龄最长的一株将近六百年了。看母树的最佳角度是附近茶园中的一座木屋。木屋其实是供人小歇的茶轩,茶自然是地道的大红袍,从数元到数百元一壶,各种档次齐备。坐在茶轩中,一边品尝用九龙涧水冲泡的大红袍,一边欣赏对面母树和周围山色,在浓醇的茶香中,可以有无数的回想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