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软件园区重点产业选择面临形势与思路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软件园区重点产业选择面临形势与思路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重点产业选择的内涵和作用,重点阐述我国软件园区重点产业选择面临形势,并给出围绕区域发展战略,明确产业定位;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遴选重点领域;顺应产业发展生态规律,着力发展重点产业;以构建产业价值链体系为核心,打造园区差异化竞争力等四项思路建议

关键词:软件园区;重点产业选择;差异化竞争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5-0012-02

软件园区是以加速软件研发、生产及其成果推广应用,满足软件市场需要而设置的软件产业发展集聚区。自1995年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认定以来,全国各地建设的软件园区已超过200多家,作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其通过集聚资源、形成合力,有效地推动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但随着园区数量的增多,部分园区产业发展内容雷同,缺乏园区特色,导致各园区难以获取差异化发展的竞争优势。因此结合园区产业选择内涵,分析我国软件园区产业选择面临的形势并给出思路建议,对指导我国软件园区顺应园区、产业、城市、企业之间的耦合关系与内在规律,找准各自特色,科学选择和发展重点产业,以重点产业带动园区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软件园区重点产业选择涵义和重要作用

1.1 软件园区重点产业选择涵义

产业定位是指某一区域根据自身具有的综合优势和独特优势,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各产业的运行特点,合理地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确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软件园区为进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最终实现快速发展,就必须进行重点产业选择,也就是围绕产业定位,选择适合园区发展的重点产业,形成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产业集群。

重点产业选择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结合园区所处区域经济、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关联产业、基础环境以及人才供给等因素进行基础条件分析和优劣势分析,提出可能的重点发展产业发展方向。二是充分发挥园区相对优势,根据产业定位,从产业集聚和产业链打造角度明确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其中主导产业是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着较强的带动作用,能迅速有效地利用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具有持续的高增长率和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是园区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支柱产业是发展速度较快,具有较强连锁效应,对园区产业发展、经济发展有引导和推动作用的产业;基础产业是对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具有支撑作用的产业。三是分别在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中明确重点发展的细分领域。

1.2 软件园区重点产业选择的重要性

1.2.1 对产业:有利于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实现规模经济。重点产业选择有助于在复杂的产业发展形势和不断涌现的产业热点中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在落后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在新兴领域实现抢先发展,从而提高产业整体实力。尤其是对优势领域,清晰、明确的重点产业选择可以充分发挥优势环节作用,以优势环节带动产业链整体发展,促进产业集聚乃至产业集群的形成,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形成规模经济。

1.2.2 对园区:有利于推动园区实现差异化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当前,我国许多软件园区都缺乏明确的规划和产业定位,园区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同质化现象严重,甚至许多园区误将入驻大型企业数量等同于软件园竞争力,一味加大优惠力度招商引资,忽视产业生态体系构建,不利于园区良性、特色生态环境打造。据相关数据显示,半数以上的园区都面临恶性竞争问题。重点产业选择可以充分发挥软件园区的相对优势,结合产业条件来发展带动性强、发展潜力大的业务环节,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进而提升软件园核心竞争力,实现差异化战略。

1.2.3 对城市:有利于推动园区与城区互动发展。软件产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软件产业,其发展必须要与各行业实现互动。而软件园区作为推动软件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功能环节,其发展必须符合城市功能定位。软件园区的重点产业选择通过围绕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层级提升,能够实现与城市主导产业间的协同发展,进而实现园区与城区的互动、融合发展。

2 我国软件园区重点产业选择面临形势

2.1 软件园区同质化竞争愈发激烈,产业选择亟需注重差异化

当前,我国相当数量软件园区的发展重点主要是通用软件产品和信息技术服务,缺乏特色鲜明、整体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与此同时,随着软件产业集聚发展趋势,政府对软件园区重视度愈发高。2011~2012年,各地“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重点打造产业集聚区,产业园上马和扩建令人瞩目,各地规划的千亿级软件产业园就有十余个,未来将进入各类产业园区建设的高峰期,园区竞争也将更为激烈。为实现差异化错位发展,在重点产业选择方面需要加强创新,必须结合园区自身的城市、产业发展基础与需求,合理确定发展领域,有针对性地集中发展,不必贪大求全。特别是空间距离较近、主要产业相似的临近园区,需要加强统筹协调,各有侧重,避免兄弟城市之间的残酷拼杀。同时,要结合软件产业发展新趋势、新形势,及时确立和调整发展重点,抢占新兴领域发展先机。

2.2 吸引企业入驻因素由政策主导向产业环境主导转变,产业选择合理性要求更高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政策的鼓励下,各地产业园区的优惠政策逐步趋同,土地、资金等优惠政策对企业入驻园区的吸引力不断弱化。良好的产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链条和完备的产业配套等产业环境成为企业考虑是否入驻园区首先关心的因素,因此使得产业选择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唯有合理选择产业发展重点,并围绕发展重点打造完善产业链条和完备的产业配套才能为入驻园区企业带来可观的外部经济,吸引更多企业入驻,进而推动园区的可持续

发展。

2.3 新兴产业加速涌现,产业选择调整周期加快

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加速涌现。各地园区为抓住新兴产业发展机遇,不断调整产业选择方向,着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以获取先发优势。

2.4 园区城市化发展趋势愈发凸显,产业选择需符合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当前,我国以园区为载体,推动产业集约化发展的模式已经成熟,随着园区内各经济及社会要素的不断完善,软件园区正向城市化方向发展。产业选择除了具备推动园区软件产业发展的作用以外,必须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一致,推动园区环境的建设和创新发挥重要作用,进而提高园区吸引力和竞争力。

3 我国软件园区重点产业选择的思路建议

围绕区域发展战略,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顺应产业发展生态规律,充分发挥相对优势,以构建产业价值链体系为核心,选择和发展重点产业,推动园区形成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产业集群,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

3.1 围绕区域发展战略,明确产业定位

围绕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园区产业定位要符合园区所处的区域的功能定位,立足所处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迫切需求,明确产业定位。例如,大连软件园,紧抓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契机,明确产业定位以推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为主要方向,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福建软件园结合福州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行业应用软件。

3.2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遴选重点领域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是指综合考虑地区经济、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关联产业、基础环境、人才供给等因素,选择和发展重点产业。对于区域经济发达地区的园区,建议发展基础软件、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对于区位条件优越的园区,建议发展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云计算;对于电子信息、制造业等关联产业基础雄厚地区的园区,建议发展嵌入式软件和工业软件。例如深圳软件园充分利用深圳市汽车、通信、医疗设备、数字电视、数字装备及电力自动化等关联产业快速发展的优势,带动相应领域的嵌入式软件的发展;南京软件谷依靠人才资源,大力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成都软件园依托先进的基础设施和有利的地理位置,发展金融后台服务、IT外包服务等。

3.3 顺应产业发展生态规律,着力发展重点产业

顺应产业发展生态规律,是指遵循软件产业细分领域发展要素,选择适合的重点产业集中各方资源,着力发展。为实现差异化错位发展,在重点产业选择方面需要加强创新,有针对性地集中发展,不必贪大求全。同时,要结合软件产业发展新趋势、新形势,及时确立和调整发展重点,抢占新兴领域发展先机。例如天河软件园基于中国移动南方基地,加强创新大力发展信息增值服务;深圳软件园在服务外包领域集中发展面向欧美的服务外包,与大连软件园和福州软件园错位发展。

3.4 以构建产业价值链体系为核心,打造园区差异化竞争力

构建产业价值链体系,是指围绕重点产业,着力引进有重大战略带动作用的项目和世界性的行业龙头企业以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以构建产业价值链体系为核心,形成产业集群。例如南京软件谷在选择重点产业时,着重以产业链打造为核心,聚焦通信产业、信息服务产业和软件外包产业,吸引龙头企业入驻,以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 安晖.准确定位,推动城市软件产业创新发展[N].中国电子报,2012.

作者简介:陈阳(1984—),女,江西人,供职于工信部赛迪智库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所,博士,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服务业、云计算、数字内容服务产业;张鼎(1985—),男,北京人,供职于工信部赛迪智库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所,硕士,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服务业、云计算、工业软件;陈光(1983—),男,吉林人,供职于工信部赛迪智库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所,博士,研究方向:云计算、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