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把握趋势“走出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握趋势“走出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融危机在改变全球资本流动总体态势的同时,也改变了海外投资的地缘决定因素和区域性格局。现在,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和供应链正在经历着一次新的调整。这种调整与世界经济的结构性调整相互交织,预示着今后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和调整已经逐步展开。这为中国企业向海外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中国企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实力,随着其规模的壮大及国际经营能力的提高,出于国内生产成本上涨、开拓新的国际市场、规避国际贸易中的不利条款、寻找资源供应和先进技术等方面的考虑,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了海外淘金的投资之旅。

2000年开始,中国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具备相对优势的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以拓展国际市场,培养跨国公司,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经济发展开拓新的空间,从而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势互补。

十多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大,对外投资额也逐年提高,“走出去”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果。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9个国家(地区)的31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走出去”的案例。为此,本刊将陆续刊出一些经典的案例以及国家鼓励政策,为广大企业“走出去”提供参考。

当前一段时期内,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企业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未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将呈现出对外投资金额不断增多,对外投资方式将继续多元化,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增多,金融类投资逐渐增强,服务业将成为重要投资领域等特点与趋势。把握这种趋势,对于企业“走出去”也有着重要的参考。

中国企业走出去专题系列?案例之一

吉利海外并购案带来的启示

跨国并购作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工具之一,必须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在确定并购方向和目标后,认真做好准备工作,积极稳妥完成收购流程,实现跨文化整合,服务于企业长期发展,才能有助于充分发挥跨国并购的作用。在这些方面,吉利的海外投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005年,吉利在中国香港地区上市,并利用股市筹集的资金,收购了英国锰铜控股有限公司30%的股份,一跃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实现了完全控股;然后,吉利通过伦敦的一家投资公司,促成锰铜公司跟上海华普合资,实现了在中国生产伦敦出租车,巧妙地使生产利润从伦敦回流到上海。

这次收购是中国企业企业海外并购的一个经典案例,打破了以往汽车合资公司各占50%股份的惯例,实现了中方控股。更重要的是,吉利通过生产转移,化解了复杂的文化差异问题以及劳资关系困扰,直接实现了在中国本地低成本的生产。

2009年3月27日,吉利汽车发表公告称,已签约收购全球第二大汽车自动变速器公司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DSI)。此次收购,进一步满足了吉利自身战略转型的需要,由于变速器在汽车整机中的核心位置,此次并购对吉利全面实现竞争战略而言至关重要。

2009年10月28日,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吉利控股集团为沃尔沃汽车公司的优先竞购方;12月23日,吉利与福特同时宣布就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2010年3月28日,吉利集团与福特汽车在瑞典正式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集团出资18亿美元,成功收购福特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而福特在1999年收购沃尔沃时的花费是64.5亿美元。吉利的此次收购除了包括产品、网络、人才和供应商外,还涉及了沃尔沃轿车、吉利集团和福特汽车三方之间在知识产权、零部件供应和研发方面达成的重要条款。吉利方面表示,这些协议充分保证了沃尔沃轿车的独立运营、继续执行既有的商业计划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吉利的对外投资给广大企业以下几点启示:

1、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国际化。

虽然金融危机对国外许多汽车生产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此时也正是国内企业出手海外、扩张自身规模、获取核心资产、技术、人才、市场等各方面资源的大好时机。但是,有此意向的企业必须清楚认识到“抄底”的目的何在,企业自身到底缺少什么、需要什么;“抄底”又能为企业提供什么,是否能满足企业自身的需要;为此,企业需要且能够付出多大代价。搞清楚了自己的实际情况,企业才能不至于盲目出击,才能力争在“抄底”中做到为我所用,物有所值。

吉利在这些海外投资中就表现得比较理智。比如,当悍马找上门来希望商讨收购事宜的时候,吉利认清了自身发展的方向,没有因为其强大的品牌优势而盲目行动。简而言之,并购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缺少什么就并购什么,并着眼于自身的竞争力,不能因为贪图便宜而不顾并购带来的巨大风险。

2、合理运作资金,积极融资规避风险。

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还应善于在并购中转嫁融资风险,掌握并购的主动权。吉利在前两次海外并购中的资金运作方式和对风险的有效规避值得国内业界借鉴。例如,吉利对英国锰铜的并购,有效规避了企业内部东西方文化差异埋下的后患。再如,吉利对锰铜和DSI的并购,都没有利用国内一分钱;尤其是在收购沃尔沃的融资中,吉利的主动出击、积极寻求资金支持,打开了融资空间,这对解决吉利资金问题,保障吉利资金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3、模仿创新是吉利汽车在成长初期的合理选择。

吉利集团在进军汽车行业初期,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弱,这是由汽车行业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特点所决定的。作为没有上市的民营企业,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吉利在初期资金非常有限。这时,企业既没有强烈的创新愿望,也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创新投入。因此,此时就不适宜进行海外扩张。其次,激励汽车技术创新人力资源也不充足。汽车行业的自主创新往往涉及许多创新产品和创新工艺,是多种技术创新的综合与集成。这就要求要求有各领域的技术专家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自主创新所要求的技术突破。况且,技术创新还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它是新产品在市场上的价值实现,因此,还要求有强有力的汽车营销队伍,这也是这一阶段吉利汽车所欠缺的。所以,吉利在初创时期没有盲目地进行海外扩张,而是扎实做好内功,这尤其值得广大中小企业借鉴。

在世界汽车产业中,那些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汽车企业都具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即使是那些模仿起家的企业,其竞争优势地位也是经过一定的模仿学习过程的磨练,在取得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后才取得的。

目前,许多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走出去”时面临着信息匮乏、融资渠道不畅、国际化经营人才短缺等困难。而吉利集团在海外投资中的种种表现,值得大家借鉴。(资料来源:《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手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