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容易疏漏的抗震救灾档案的收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容易疏漏的抗震救灾档案的收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后,举国上下立即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震救灾行动。在救灾过程中,形成了大量极具保存价值的档案。齐全、完整地收集这些归档材料是档案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为了高质量地完成这项工作,笔者就一些比较重要、但又容易疏漏抗震救灾档案收集,发表个人见解。

公开征集特殊时刻的录像档案

这里的特殊时刻是指发生重大突变的时间,如强烈地震发生的那一瞬间。此刻,地动山摇、乱石翻滚、房屋倒塌、山体滑坡。大多数人都没有遇见过这样的实际场景,只有那些经历过大地震的人们才会有切身的体会。由于事发突然,持续时间又只有短暂的一瞬,因而,一般人没法拍到这样的镜头。只有那些当时手上刚巧持有摄像设备,并且有职业敏感或者收藏意识较强的人,才会抓拍到这些镜头。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些正在四川省汶川县旅游观光的游客就抓拍到了强烈地震发生时的瞬间实景。由于只有极少数人抓拍到这样的录像资料,因而显得十分珍贵,档案部门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开征集,也可以向特定人群(如旅游团、新闻工作者、摄影爱好者等)收集这方面的录像档案。既可作为研究地震的难得依据,也可作为教学的生动教材。又如,2008年5月17日,总书记来到汶川灾区视察灾情,就在总书记向救援人员发表讲话的过程中,一次明显的余震袭来。总书记关切地对大家说:“现在还有余震,房子也不结实了,你们自己也要注意安全。”如此充满地震“动感”的录像档案,也应该永久保存。它们真实、生动地体现了总书记不顾余震威胁,满怀关爱之情,心系灾区人民,全力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此外,还有其他方面应该收集、归档的录像材料,为了节省篇幅,笔者不在此一一列出。

主动接触各方面人士,整理更多的口述档案

地震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没有现成的文字材料加以反映,所以,如果没有口述档案,人们就不能了解事件的全貌。通过采访当事人或者目击者,形成反映真实情况的口述档案,可以弥补缺陷和不足。

例如,汶川县漩口镇的一名工人甯用才关于地震的口述是这样的:12日下午2时28分左右,忽然感到地面晃动起来,先是左右晃动,然后就像波浪一样“翻滚”起来,站都站不稳,我赶紧蹲了下来。车间里的工人纷纷往外跑,但剧烈的晃动却使他们一个个摔倒在地。屋顶开始坍塌,雨点般落下的砖瓦,砸中了好几个人。瞬间,大脑一片空白,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地震了!远处的山上开始冒烟,站立的地面忽地张开,中间露出很宽的裂缝,忽然又合拢在一起。还有,汶川县映秀镇一位幸存者荆良平口述如下:岷江江面上的水竟然在“跳舞”,江水猛烈拍打着江岸,江心荡起巨大水柱,伴随着团团白烟,山上已经有大量的土石在往江中滚落。狂风把地震产生的尘土卷到空中,明朗的天空顿时变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路上都是鲜血淋漓、衣衫褴褛、披头散发的映秀居民,倒塌的废墟下传出了呼救声、哭泣声、惨叫声,仿佛世界末日突然降临了。这些口述,是幸存者关于大地震发生瞬间情景的生动、细致的描述,为研究地震、了解地震、探索自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材料,颇具保存价值。档案部门的同志应该在震后主动地与各方面的人员接触,访问尽可能多的地震亲身经历者,以整理出更多的口述档案。

多观察、多留意,为特别突出的事物建立档案

地震过后,会出现一些与众不同、特别突出的事物,认真分析研究这些事物的特点和规律,从中受到有益的启发,对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5.12”地震后,甘肃省文县碧口镇几乎百分之百房屋倒塌或者被损毁而无法居住。然而,在碧口镇窦家坝村,有一栋两层民房却没倒,只是二楼墙壁出现一点轻微的裂纹痕迹,这栋砖木结构的民房与往常无异。在经历了8.0级地震和6.4级余震后仍然如此完好,专业人士考察后惊叹不已:“房子完全没有问题,可以继续居住。”这栋房屋与其他房屋不同的是:房顶仅以木椽青瓦覆盖,至于其他方面,一楼完全用优质实心砖,二楼使用空心砖,各个房间之间的间隔并非砌以砖墙,而是以木质材料隔开。这栋震后独存的“特别民房”,对于以后的建筑防震极具参考价值。这栋民房可能还没有建筑图纸,因此,为了方便今后的研究、分析,档案馆应该联合有关的职能部门,依据现存的实物,对这栋房屋“补画”图纸,并且进行局部和整体的拍照,这些“后补”的图纸、照片等材料,作为该房屋的建筑档案永久保存。档案部门的同志在震后应该多观察、多留意一些特别突出的事物,为它们建立档案。

积极深入废墟现场,才能收集到更多的实物材料

“5.12”地震过后,救援人员在施救、清理废墟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有保存价值的实物。例如,在倒塌的建筑物下有一部手机,是一位遇难的年轻母亲留下的,她怀里搂着自己的孩子,旁边的手机里有一条短信:“亲爱的宝宝,如果你有幸活下来,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在北川中学的废墟里,发现了一页无墨的遗言,白纸上看不出字迹,只有极其细心地将它朝着阳光,转向一个角度,才能发现上面的刻痕,那不是用笔写出来的字迹,而是用细木棒之类的东西画在纸上的。纸上画着:“姜栋怀,高中一年级一班。爸爸妈妈对不起,愿你们一定走好。”又如,有一份浸染着血迹的语文试卷――《2008年春九年级诊断检测语文试卷》,这是初三学生陈继亚的,每一个标题下,孩子都写着总结出来的要点提示,一丝不苟;还有一只特殊的烟盒,一个被困在废弃的工棚里长达20天的矿工,每天在烟盒的小纸片上写一行字,第一天是“5月12日”,第二天是“5月13日”,一直写到了“6月1日”。手机、日记本、烟盒……这些本来是很平常的用品,但是,在发生地震灾难的日子里却变得不寻常了,成为这场灾难最真实、最直接的记录。档案工作人员只有积极深入到废墟现场,才能收集到更多的实物档案。

事后补记必须及时

“5.12”强烈地震发生后,由于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办公设备损坏,水电中断,文字工作难以正常进行。在抗震救灾行动过程中,有些工作虽然做了,但并没有形成文字;有些事情发生了,但并没有记录下来。如果不进行事后补记,历史将会缺少重要的一页。因此,事后补记工作不可缺少。例如,在部队赶到灾区之前,当地群众是如何开展自救的?发生了哪些感人的事情?哪些路段出现塌方?救援人员通过哪些途径进入灾区?救援被困人员时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还有其他方面具有记录价值的事情,都应该在事后逐一进行补记。补记必须及时,否则容易出现错漏。

尽力收集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材料

这次四川汶川地震震级大、波及广、损失重,世人震惊,国内外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在国内,报道的传媒有中央的也有地方的,有报纸也有电视,还有广播电台,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图像录音。报道的内容包括了中央关怀、灾情实录、各项措施、军队应急、全力救灾、举国响应、国际救援、人间真情、灾后重建等,可以说报道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内容翔实。通过这些报道,能够全面地了解抗震救灾的各种情况,尽力收集保存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材料(包括文字和音像材料),对今后的工作查考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51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