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长调节剂对水稻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长调节剂对水稻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试验选用优质品种长选181和吉粳83以及劣质品种吉89-45,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抽穗期喷施6-苄氨基嘌呤(6-BA)和亚硫酸氢钠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水稻煮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期喷施6-BA使各个品种的味度值增大,但蛋白质和直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抽穗期喷施亚硫酸氢钠对各个品种的味度值,蛋白质含量和直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抽穗期喷施6-BA使各品种的最高粘度和下降粘度值升高;抽穗期喷施亚硫酸氢钠使吉89-45的最高粘度、下降粘度值和粘滞峰消减值均减小,使吉粳83的最高粘度值和粘滞峰消减值变大,下降粘度值变小,使长选181的最高粘度和下降粘度值变大,粘滞峰消减值减小。

关键词:水稻;植物生长调节剂;蒸煮食味品质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314-2

1 水稻品质研究概况

全世界有大约1/3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90%的水稻种植者和消费者在亚洲。水稻品质改良与这些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息息相关。

稻米品质是稻米作为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必须具有的基本特征。就优质食用稻米而言,其优质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状,一般包括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四个方面。碾米品质表示稻米的加工适应性,外观品质表示稻米吸引消费者的能力,而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则反映稻米的食用特性。

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是最复杂的米质形状,在我国,至今仍然主要以支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及味度值等几项理化特性来反映征逐食味品质的优劣。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受遗传和环境条件的共同影响,其中遗传因素占主导地位,但综合起作用后可使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异达到6个百分点或更多。而环境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最重要的因子是结实期的温度。直链淀粉含量与米饭粘聚性,柔软性及光泽等食味品质呈负相关。稻米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对稻米的糊化和老化有很大的影响。ADPG焦磷酸化酶,淀粉合成酶,淀粉分支酶(Q酶)是影响直链淀粉含量的几个关键酶。另外,稻米中的粗蛋白含量与稻米的味度植也是影响米饭质地的重要因素。

2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稻品质上的作用

从理论上说,通过人工调控,特别是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进行营养和生理调节,减弱或消除不利因子对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原因是:(1)植物生长调节剂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每个阶段。(2)植物生长调节剂几乎与植物的每个生理代谢密切相关,如光合,呼吸,物质吸收与运转,气孔开闭,蒸腾等。(3)用量小,速度快,效益高,残毒少。

人们用化学方法合成许多具有植物激素功能的有机化合物,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禾谷类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形成中的主要作用:调节叶片衰老和光合同化物的供给;调节籽粒灌浆,提高作物产量;调节籽粒品质形成;促进成熟。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08年在长春农科院九台实验基地进行,选用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差异显著的3个粳稻品种吉粳83、长选181、吉89-45。田间试验采用对比法,不设重复,6行区,行长2m。4月6日播种,大棚旱育苗,5月25日插秧,株、行距为10mm×30mm,每穴插3棵苗,田间管理同常规栽培管理。

抽穗期开始用小型喷雾器每隔5d喷洒浓度为50mg/L的6-苄氨基嘌呤和NaHSO3水溶液,共喷3次,以没喷6-苄氨基嘌呤和NaHSO3水溶液做对照。

3.2 蒸煮食味品质特性测定方法

3.2.1 理化特性测定方法 按照农业部标准方法测定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换算系数为5.95。

3.2.2 淀粉谱特性测定方法 将3克米粉放入圆柱型小盒里,加25ml蒸馏水,充分混匀后放入日本产的Rapid visco analyser Ⅲ(Newport Sicence)仪器上。从50°开始进行糊化,并把温度逐渐上升到95°,而后又缓慢冷却下降到50°。在这一温度变化过程中,从仪器上直接读糊化开始温度,最高粘度(P),最低粘度(H),最终粘度(C)。然后由此计算得到下降粘度值(P-H),回冷粘度性恢复值(C-H),粘滞峰消减值(C-P)。

3.2.3 味度值的测定方法 用日本产的TOYOMATA-90B型味度仪,称取33g精米,装入特制的容器内,放入沸水里煮10min后,取出冷却1min。除去外保护板,将这种半熟米饭放入电磁波测定器测定1min后由计算机输出结果。由此测得的值可用于推定各供试材料食味的优劣,以100分为满分计算各品种的味度相对值。测定值越高,表示稻米的食味越好。

以上各项品质特性均重复测定2次,以求平均值。

4 结果与分析

4.1 味度值,蛋白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的品种间差异

据长泽裕滋等报道(1991),味度值与食味品质有很密切的关系,若味度值大,则食味品质好,反之,食味品质差。从表1可见,长选181的味度值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食味性最好,即是食味品质优良的品种,而吉89-45的味度值最低,是食味品质最差的品种。

有研究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和蛋白质是稻米的主要成分,也是对稻米品质影响最大的因素。直链淀粉含量高的稻米,米饭粘性差,而蛋白质含量高的稻米,米饭发硬。因此,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高的稻米,其食味品质差。食味值大的品种,即食味品质优良的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上有所三种类型:其一是低直链淀粉含量和高蛋白质含量类型,其二是高直链淀粉含量和低蛋白质含量类型,其三是中等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类型。从表1可看出:长选181的蛋白质含量最低而直链淀粉含量最高,吉89-45蛋白质含量最高而直链淀粉含量中等,吉粳83蛋白质含量中等而直链淀粉含量最低。所以从中可以得出,长选181食味品质优良。

4.2 稻米的味度值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的处理间差异

稻米的味度值,蛋白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和处理间差异列于表2。

由表2可见,用6-BA处理使各个品种的味度值增大,而对其蛋白质含量与直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NaHSO3处理对各个品种的味度值,蛋白质含量与直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NaHSO3使吉粳83与长选181的味度值略降低,即NaHSO3使吉粳83与长选181的食味品质降低。NaHSO3使吉粳83与长选181的直链淀粉含量升高。说明抽穗期喷施6-BA可以提高稻米的食味品质,但NaHSO3效果不明显。

4.3 稻米的RVA谱特性分析

4.3.1 稻米RVA谱特性的品种间差异 就食味品质与淀粉谱特性及米饭质地特性的关系而言,一般认为最高粘度和下降粘度值大,粘滞峰消减值小,其食味品质优良,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林尚种等报道,最高粘度与最低粘度,下降粘度值呈正相关,与粘滞峰消减值成负相关,而下降粘度值与粘滞峰消减值,回冷粘滞性恢复值成负相关。最高粘度和下降粘度值与饭味,粘性呈正相关,而粘滞峰消减度与饭味成负相关。

由表3可知,最高粘度和下降粘度值最高为吉粳83,其次是长选181,吉89-45最低。粘滞峰消减值吉89-45最高,其次为长选181,吉粳83最低。说明食味品质好的品种具有最高粘度和下降粘度值大,而粘滞峰消减值小的特点。在实际优质育种工作种可以把这三个品质特性作为选择指标,对食味品质进行间接的选择。由此可知吉粳83的饭味性最好,即是食味品质最好的品种。

4.3.2 稻米RVA谱特性的处理间差异 由表3可知,6-BA的处理使各品种的最高粘度和下降粘度值升高,粘滞峰消减值降低。说明6-BA处理使三个品种的食味品质变好的趋势。NaHSO3的处理使吉89-45的最高粘度,下降粘度值和粘滞峰消减值均减小;使吉粳83的最高粘度值和粘滞峰消减值变大,下降粘度值变小;使长选181的最高粘度和下降粘度值变大,粘滞峰消减值减小。说明,NaHSO3的处理对吉89-45和吉粳83的食味品质的影响无法确定。而NaHSO3的处理有使长选181的食味品质变好的趋势。

5 讨论

稻米的味度值越大蒸煮食味品质越好,而直链淀粉含量与米饭的硬度呈正相关,与淀粉谱特性中的最高粘度和米饭的粘度成负相关,与炊饭特性中的膨胀容积溶出的固形物呈正相关,与官能鉴定的综合评价成极显著的负相关。降低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是提高食味品质的重要途径。最高粘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下降粘度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最高粘度下降粘度值及粘滞峰消减值呈负相关。最高粘度与下降粘度值呈正相关,与粘滞峰消减值呈负相关,下降粘度值与粘滞峰消减值呈负相关。最高粘度与最低粘度,下降粘度值呈正相关,与粘滞峰消减值成负相关,而下降粘度值与粘滞峰消减值,回冷粘滞性恢复值成负相关。最高粘度和下降粘度值与饭味,粘性呈正相关,而粘滞峰消减度与饭味成负相关。

本研究结果表明:用6-BA处理使各个品种的味度值增大,最高粘度和下降粘度值升高,粘滞峰消减值降低,而对其蛋白质含量与直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所以6-BA处理使各品种的蒸煮食味品质都变好,起到了提高稻米品质的效果。

NaHSO3对三个品种的味度值,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等影响都不明显,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文绪,汤圣祥.我国水稻品种蒸煮品质的初步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1,5:32-37.

[2] 陈能等.优质食用稻米品质的理化指标与食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1997,11(2):70-76.

[3] 郭银燕等.浙江省早籼稻近期区域品种蒸煮品质研究[J].作物学报,1997,23(5):573-579.

[4] 周广恰.杂交水稻,1989.1:39-43.

[5] 李欣,顾铭洪,潘学彪.常见水稻品种稻米品质的研究. 江苏农学院学报,1987.8(1):1-8.

[6] 石春海,何慈信,等.釉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主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分析[J].china J rice Sci 1999, 13(3):179-182.

[7] 刘喜珍.影响稻米品质的因素[J].北京农业科学,2000,18(2):20-23.

[8] 吕文彦,邵国军.辽林省水稻品质兼及品质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辽林农业科学,2000:1-3.

[9] 孙平.蛋白质含量会降低稻米食味品质吗?中国稻米1998,(5):31-33.

作者简介:李晓伟(1980-),男,吉林长春人,东北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长春农业博览园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水稻育种与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