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油田常见地质灾害与防治措施技术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油田常见地质灾害与防治措施技术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油田地质灾害指在特定的地质背景下,由于人们勘探、开发和利用石油资源的工程活动而诱发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如地表变形、诱发地震等。油田地质灾害的形成、分布和演化受灾害发生地的动力学环境、石油地质环境和石油勘探开发工程活动的控制,它是由于石油地质环境产生突变的或渐进的改造和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或事件。油田地质灾害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与石油勘探开发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它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油田地质灾害的形成与防治措施是有规律可循的。本文就常见的油田采油区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展开了探讨,提出可操作性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油田地质 地质灾害 防治措施

油田采油区灾害概念在各类油田采油区技术标准、规范及相关文献中目前并未给出明确的定义,这个名词是近几年才逐渐被使用的。由于油田采油区灾害的复杂性,目前不可能给出一个公理性定义,仅能给出较泛的定义。即油田采油区灾害是指由自然的、人为的、或人与自然综合作用引起油田采油区如采油井设施损坏(或使用功能降低)、造成人身伤亡、经济损失,影响工作的事件或过程。油田采油区灾害按成因分为:油田采油区地质灾害、油田采油区气象水文灾害、油田采油区生态环境灾害、油田采油区人为灾害和油田采油区综合灾害 5 种类型,本文仅对油田采油区地质灾害作出如下探讨

一、油田采油区常见地质灾害形成原因与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类型很多,主要包括滑坡灾害、崩塌灾害、泥石流等,针对这三种病害的形成原因与治理措施作如下探讨:

1.滑坡灾害成因与防治措施

滑坡成因分析

首先是地质地貌条件。滑坡是松散岩类构成的斜坡破坏形式。当组成斜坡的岩石性质不同,特别是上覆松散堆积层,下伏坚硬岩石时,易产生滑坡。滑坡的滑动面多数是构造软弱面,如层面、断层面、断层破碎带、节理面、不整合面等。另外,岩层的倾向与斜坡坡向一致时,也有助于滑坡的发生。其次是降水条件。降雨和冰雪融水提高了地下水位,使土体饱和、液化,往往是滑坡的触发条件。一次性连降暴雨,使风化的变质岩含水量饱和,在斜坡重力作用下,表层山体沿下部坚硬岩石表面下滑。一般是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绝大多数滑坡都是沿饱含地下水岩体软弱面产生的。

再次是人为因素。滑坡的人为因素影响主要表现在:采油区施工开挖坡脚,破坏了自然斜坡的稳定状态;在坡顶上堆积弃土、修建筑物及构筑物,加大了坡顶荷载;不适当的大爆破施工,改变了斜坡原有的稳定状态,促进了滑坡的发生;排水不当等。除此之外,地震也是滑坡重要的触发条件。

2.滑坡灾害治理措施

首先是直接阻止滑坡的发育。设置各种抗滑工程,如抗滑片石垛、抗滑挡墙、抗滑墩、预应力锚固、预应力锚固抗滑挡墙、抗滑桩、预应力锚固抗滑桩、钢架抗滑桩、拦砂坝工程等。近年来抗滑桩在油田采油区滑坡治理中被广泛采用,多是人工挖孔灌注桩,一般在滑坡上布设 2~3排,适用于浅层处于蠕动挤压阶段的滑坡。当滑床为完整岩层时可采用上挡下护的办法,基础埋入完整岩层内不应小于 0.5m,若滑床为不易设置基础的破碎岩层时,可将基础置于坡脚稳定地层内,基础埋深不应小于 2m 并置于可能向下发展的滑面以下。其次是改变滑带土的性质。可采用灌浆处理(灌注石灰浆、粘土浆等)、焙烧处理(在滑坡前部利用导洞焙烧滑带土)、电渗排水(利用电极作用排除滑带土的水)、化学处理(利用化学反应增加滑带土的强度)等方法来改变滑带土的性质。

二、崩塌灾害成因与防治措施

1.崩塌成因分析

首先是地貌地质条件。地貌是引起崩塌的基本因素。一定的坡度和高差是崩塌发生的基本条件。其次是气候条件。由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温差大,高寒山区冻融过程强烈,因此这些地区岩石风化强烈,悬崖陡坡最易出现崩塌。暴雨、连日阴雨及冰雪融化等往往是崩塌的触发因素,岩体和土体中水分的大量渗入,大大增加了负荷,同时还影响岩体内部结构,导致崩塌发生。再次是人为因素。在油田采油区建设中,过分开挖山体边坡,或在坡脚大量采石取土,使坡脚支持力减弱而引起崩塌。

2.崩塌灾害治理措施

首先是削坡。在较稳定的岩体斜坡上,将危险斜坡岩体按照一定的设计坡度进行爆破开挖,目的是减小斜坡体的重量,同时也是为了清除表面较松散的岩体,露出新鲜岩体表面,使斜坡坡度达到理想的稳定坡度。但削坡不宜在岩体破碎强烈、开挖影响较大的岩体上进行。其次是喷射混凝土。该方法技术成熟,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对地形适应能力强,也比较经济。同时该方法本身能通过添加纤维来提高强度和韧性,并常与锚杆、钢筋网或钢丝格栅结合使用。但喷射混凝土对环境和自然景观具有破坏性,由于喷射混凝土的封闭作用,将毁灭坡面既有植被及其生长发育条件。

3.泥石流灾害成因与防治措施

首先是泥石流成因分析。典形的泥石流流域分为上游形成区、中游流通区、下游堆积区。形成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暴雨或冰雪融水。暴雨中心往往是泥石流的分布区,暴雨量越大,泥石流规模也越大。同时人为因素对泥石流的影响不可低估,如修路废弃土石方不合理地大量堆积,森林植被严重破坏,工程建筑物的不合理布局等,都有可能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条件。其次是泥石流治理措施。按照经验和系统来处理泥石流的方式,一般为,在前期以疏通和泄流为主。目前常采用下列措施进行防护治理。

3.1引水措施

当泥石流沟谷上游或支沟汇水区的汇水能通过截流坝和引水渠道引出主沟。导向其他地方进入主河时,可将沟谷上游或支沟的水流引走,从而减少主沟形成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和水体数量,以削减泥石流的规模,控制泥石流的危害。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形开阔、地势高差小易于向主河疏导的泥石流沟。

3.2排导措施

排导是通过一定的工程让泥石流顺畅通过油田采油区,进入主河和预定地点,而又不给油田采油区造成危害的一种措施。一般采用的排导工程主要有两种类型:急流槽和明洞渡槽。

3.3林业措施

林业措施是泥石流生物防治措施的主体部分,一般泥石流沟谷流域的不同地貌单元在泥石流形成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根据生态条件配置不同的林种将有较好的治理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油田采油区地质灾害的形成与防治措施是有规律可循的。总结已建油田采油区沿线的现有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与原因,将有助于为油田采油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