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46例疗效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46例疗效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单位:458000 河南省鹤壁市妇幼保健院

通讯作者:张春燕

【摘要】 目的 观察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4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纳洛酮与氨茶碱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氨茶碱治疗,用法与治疗组相同。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和6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与氨茶碱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呼吸暂停比单用氨茶碱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早产儿; 原发性呼吸暂停; 纳洛酮; 氨茶碱

早产儿指胎龄>28周,<37足周出生的新生儿。由于其呼吸中枢发育相对不成熟,呼吸不规则,常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即呼吸停止超过20秒伴心率减慢3次/h)易造成脑损害[1]。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与胎龄成反比。近几年研究发现,其发生与内啡肽类物质有关。近年来笔者所在科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住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46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原发性呼吸暂停诊断标准[2],并排除继发原因,如感染、肺部疾病、先天畸形、代谢异常、胃食管反流、新生儿惊厥及电解质紊乱等疾病。随机分成两组,纳洛酮与氨茶碱联合治疗组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胎龄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如低流量吸氧、暖箱保暖、鼻饲或口饲配方奶或母乳,维持电解质平衡。所有病例在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后给予氨茶碱5 mg/kg加入5%葡萄糖10 ml泵30 min,间隔12 h后按2 mg/(kg・12 h)静脉泵入。治疗组同时加用纳洛酮首次负荷剂量0.1 mg/kg加5%葡萄糖2~4 ml稀释后静脉缓慢推注,然后将0.1 mg/kg溶于10%葡萄糖溶液20 ml中,按0.03~0.05 mg/(kg・h)速度静脉泵入,每天持续泵4~6 h,用至呼吸暂停消失后24 h停药。

1.3 检测方法 (1)新生儿床边监护仪(深迈公司制造),连续监测呼吸(RR)、心率(HR)和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心率、吸暂停情况。(2)观察患儿静脉用药30 min内有无烦躁、易激惹、四肢震颤、肌张力增高及其他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用药48 h内呼吸暂停停止发作及呼吸节律正常;有效:用药72 h内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减少及呼吸节律好转;无效:用药72 h后呼吸暂停无减少或加重[3]。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16例(69.6%),有效6例(26%),无效1例(4.3%),总有效率95.7%;对照组显效9例(39.1%),有效5例(21.7%),无效9例(39.1%),总有效率60.9%。见表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P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原发性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生率为20%~30%,住院早产儿发病率高达40%~70%[4]。呼吸暂停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研究表明,呼吸暂停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早产儿神经和呼吸系统发育的不成熟:早产儿神经和呼吸系统发育的不完善可能是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对呼吸节律的控制不稳定。胎龄越小,中枢神经发育越不成熟,对二氧化碳升高的反应敏感性就越低,尤其低氧时化学感受器对二氧化碳的刺激反应更低,也是引起呼吸暂停的原因。其次呼吸系统解剖结构发育不完善,肺泡通气量、潮气量较小,肺代偿能力较差,肺牵张反射较弱,当呼吸负荷增加时,不能有效地延长吸气时间[5],也成为呼吸暂停的原因。临床应用的氨茶碱具有兴奋呼吸中枢、解除呼吸抑制的作用。(2)β-内啡肽在呼吸暂停发病中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早产儿脐血β内啡肽值高于足月儿,并认为可能是呼吸暂停发生的基础[6]。其能降低脑干神经元对二氧化碳(CO2)的敏感性,抑制通气功能。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是与心血管调节中枢神经核团上的阿片受体结合,降低交感神经的紧张性而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率减慢。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与分布在心脑等部位的阿片受体结合后,可解除β-内啡肽对呼吸中枢及交感肾上腺系统的抑制作用,从而兴奋呼吸中枢,改善通气功能,减少呼吸暂停的次数,缩短呼吸暂停时间[7]。另外,纳洛酮还能改善脑血流量,使缺氧后的脑血流量重新分布,保证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血液供应,阻断缺氧继发脑损伤的发病,从而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可谓是一举两得。

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病因尚不明确,根据目前研究显示与多因素相关。本研究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冯泽康,余字熙,曾振锚.中华新生儿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5.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78-180.

[3] 杜立中.极低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有关问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7):394-395.

[4] 刘伟东.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观察.新生儿科杂志,2001,16(3):124.

[5] 陈超.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防治.小儿急救医学,2003,10(4):204.

[6] 张雪峰,童笑梅.β-内啡肽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发病中的作用及纳洛酮疗效观察.小儿急救医学,2004,11(6):376-377.

[7] 胡跃华,孙金苹.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观察.北京医药,2006,10(28):631.

(收稿日期:201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