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设情境,让思想品德课堂有滋有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设情境,让思想品德课堂有滋有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思想品德课堂是以思想道德教育为目的的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目的的达成不是依托于课程目标的制定,而是依托于以学生学情为基础的目标突破。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应借助真实而贴切的故事案例,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在问题的启迪下建构出新的情感认知,促使学生情感熏陶和素养提升。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故事情境 情感素养

故事情境是课堂的调味品,好的故事情境是一堂好课的良好载体,能让整堂课回味无穷、有滋有味,它不仅能让学生深入故事情境之中,让学生知道故事的来龙去脉、是是非非,还能让学生体悟到其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恰到好处的故事情境能让学生入境更入情。对于一节思想品德课,教师若只注重对教材观点的照本宣科,忽略对呈现知识点故事情境的创设,这必定是一节无生机的课。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学生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所以,教师要善于妙用故事,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思想品德课堂的主动性,让思想品德课堂有滋有味。我以一堂市级展示课“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为例,在对教材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有目的、创造性地“杜撰”了情景剧《小敏的故事》,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这一教学案例,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一、创设连贯性故事情境,促使情感的渐进陶冶

教材中,对于每块知识点的呈现一般都是独立穿插且没有任何联系的故事情境,以单独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感悟知识、升华情感,但这些故事情境的渲染效果不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就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心灵共鸣了。例如,教材在呈现“理想的作用”知识点时,就设置了“小张的大学生活”这一故事情境;在呈现“实现理想的途径”知识点时,教材分别设置了一段名人名言和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的趣事情境。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我便想能不能把这些故事串联起来变成同一个人物的经历,于是小敏的系列故事构想就这样诞生了。故事设计如下:

出于呈现知识点的需要,《小敏的故事》有四个片段。

片段一:小敏刚考进大学的时候,因没有明确目标,所以比较轻松,偶然一次被朋友拉去湖南卫视的《快乐女声》现场充当粉丝团,小敏被“想唱就唱,唱得响亮”的氛围所感染,于是一向对唱歌比较感兴趣的她决定投身于歌唱行业,别人双休时,她就去拜师学艺;别人逛街、看电影时,她就琢磨唱歌技巧。

片段二:小敏设想着自己的未来,她对自己的未来作了如下策划:

大三(22岁):参加市电视选秀节目,争取进前十强;

大学毕业(23岁):在学校开一场演唱会;

25岁:签约一家唱片公司,发行个人单曲;

28岁:酝酿两年后,发行个人专辑;

30岁:在上海或其他大城市举办个人演唱会。

片段三:小敏大三时如她规划去参加了湖南卫视的《快乐女声》,放歌一曲后,麻辣评委点评了一句“你的问题就是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我劝你改行吧。”

片段四:小敏经过慎重考虑后认为自身的嗓音条件并不适合唱歌,于是她在大三下学期决定根据自己特长报考中国古典文学硕士。某日,她研读到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被其中的一段话深深震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

经过实践证明,这样创设故事情境对于课堂、学生都有很好的效好。第一,思路清晰,加强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为故事情境之间联系密切,所以知识点的呈现便会水到渠成,容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第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因为故事是连续的、发展的,所以能自然而然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创设生活性故事情境,迎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主张,他反对把“学习知识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作为直接追求的事件”。他认为应当“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中介解决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教材内容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矛盾”。基于此,我构想了小敏的校园生活,片段一以小敏的大学校园生活作为整个故事的背景,构思了小敏的故事。我之所以能构建小敏的大学生活,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1)据心理学家研究,人往往会对他没经历过但有所期待的情境感兴趣,大学生活是初中生所向往的,也是他们学习奋斗的目标。联想我们初高中阶段,当任课教师在课上提到自己大学时的生活情境时,我们的注意力会比学习理论知识更集中。

(2)基于整个故事情节考虑,为了使逻辑合理,更符合真实情况。因为初中生、高中生一般都不会放弃学业去参加《快乐女声》,所以为了保持创设故事情境的真实性,我将小敏的系列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在她大学生活的四年里。

实践证明,因为故事完全满足了学生的兴趣需要,又联系了当前中学生比较关注的电视选秀节目,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为学生感兴趣,所以他们有话说;因为有话说,所以产生了热烈的课堂氛围。一堂好课的标准,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运用,更要观察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活动情况,真正达成以学定教、以生评教的效果,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创设启迪性故事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参与

某教育学家说过“思维就是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恰当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教学设计,依照小敏的系列故事情境,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问题:(1)片段一,小敏之前的状态怎么样?这说明了什么?小敏之后的行为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又说明了什么?(2)片段二,小敏的行为对我们实现理想有什么启示?(3)片段三,小敏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呢?为什么?(4)片段四,小敏诵读的儒家思想对我们实现理想有什么启示?针对四个故事情境,教师精心设置了四个问题,其构思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问题的设置要有启发性。教师根据故事情境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正确处理好学生的两种水平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学生已达到的水平,一种是学生潜在的水平,表现为在教师指导下能独立地解决任务的发展水平。所以,设置的问题不能让学生直接得出答案,而要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即所谓的“跳一跳摘桃子”理论。

(2)问题的设置要有指向性。问题的设置都是为了解决教材知识的难点或重点,问题设置只有基于这一出发点才有意义。因此,教师设置片段一的问题就是为了突破难点――理想的作用,片段二、三、四设置的问题就是为了解决重点――实现理想的途径。

(3)问题的设置要有渐进性。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在问题的导引下不仅知道问题的答案、问题的价值,还要学会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用教师的问题设置来实现“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创设问题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解决问题提升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教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问题设置没有注意到由浅入深;有的问题设置太过于指向教材,忽略了学生的自由发挥,等等。

这是一节我曾经执教的市级展示课,由于我精心设计了教学情境和问题,并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取得了较高评价。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通过总结与反思,我深刻理解了教学是一个学无止境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更高教学水平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地实践与反思,总结与提升。

参考文献:

[1]莫木荣.浅议初中思品课堂的情境设计与问题设置[J].基础教育参考,2016(2).

[2]王晓农,周水华.“问题情境”与“情境问题”――谈谈初中思品课的优化设计[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12).

[3]黄成智.初中思品课中情境教法的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