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策略与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策略与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素质教育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教育,不能只限于少部分“尖子”,应既爱“优”又不嫌“差”。分层次数学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有助于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分层次数学教学的策略与反思,以期对数学教学有所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 数学教育 分层次教学策略 反思

分层次教学就是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风格、个性特长等分为几个层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以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尊重和发展。

随着免费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同一班级里学生的思维品质、知识、能力差异十分突出。面对基础各异的学生,如何让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真正树立“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大众数学观呢?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因为它是建立在承认学生差异、面向学生差异之上,从学生有差异的学习需求出发来实施教学的。

1.分层次教学策略的实施

1.1组织分层策略

组织分层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按学生的数学能力及参考数学成绩,临时的、可变的分为不同层次的类别组织。分层在于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和接受老师及同学的帮助,做到好保优、差升优。教师应科学分层,让学生明确分层目的,对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1∶2∶1。对学生分层,教师可根据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为了减少显然分层的负面心理效应,教师可与每个学生个别联系,不予公布。学生分层由学生自择、师生协商、动态分层。隐性分层则只由教师掌握,作为编排座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分层教学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心里明白:分层是相对的,也是短暂的,优会落伍、差可创优,只要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能力和水平可以提高,成绩可以优保持、差上升。

1.2教学分层策略

1.2.1根据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基础和特点,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定位。教师应根据教材、教学大纲的一般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制定出分层的教学目标。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目标,即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适用于低层学生;二是中层目标,包括教学大纲中所有的教学要求,适用于中层学生;三是高层目标,即超过大纲原教学要求,适用于高层次学生。目标分层要注意对于各层次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考虑其最近发展区。

1.2.2教学过程和方法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分层原则。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但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自卑甚至恐惧时,它将直接阻碍、削弱思维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注重激励因素的作用,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越来越爱学,越来越想学,提问时思维有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C层学生回答,适中问题让B层学生回答,这样使每个层次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各类学生都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到获得学习的愉悦和欢乐,从而在愉快中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向高一层次的转化。例如在介绍较复杂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时,教师可让后进生做y+2y-24,让中等生(x+3x)+2(x+3x)-24,让优等生做(x2+3x-2)(x2+3x+4)-16。这样可不仅使问题层层加深,便于理解,而且使每类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信心。

1.3评价考核分层策略

评价分层,就是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不同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评价要着眼于过程、着眼于鼓励,更要着眼于发展,让各类学生在发展中感受成功的乐趣。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这里仅从常见的提问、练习、考核评价谈谈如何做到评价考核分层,让学生体验成功。

1.3.1提问评价。这是对评价各类学生认知活动展现思维的直接形式,能对分层问题正确解疑的学生,应给予及时鼓励,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激励学生对成功的追求。

1.3.2练习评价。这是当堂评价各类学生认知水平和表现数学能力的具体方式。能对分层练习上一个档次正确解答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促进他们提高数学学习的水平,激励他们对成功的进取。

1.3.3考试评价。这是阶段评价各类学生认知结果检验数学水平的主要方式。如考试应试行基础卷和能力卷,或试卷分为A、B卷,让学生有多次成功的机会,能对分层考核上一个类型的学生,给予调动积极性的祝贺,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2.分层次数学教学实践后的反思

为了更好地实施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我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分层次数学教学要求教学要明确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起点在于明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并能有效地针对差异进行分层施教。如果每位教师能够让自己所教的学生从不同层次都获得较好的发展,充分体现大众数学观,那么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围绕这个目的,分层教学模式一方面要求教师采取专门措施预防个别学生学习中落后现象,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应努力发挥全班学生的有利因素,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并加以巩固,永不停留在已达到的水平上。

2.2分层教学模式要求教学要从实际出发。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确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学习要求,使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设计梯度练习题,让学困生做基础练习题,中等生做中档练习题,学优生做拔高型练习题。对不同学生教师应量体裁衣,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设计,有利于各个阶层学生的不同层次的提高。教师应精心设计多样化有针对性的练习,合理科学地进行训练。

2.3分层次教学要重视思想引导。

分层次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后进生心理上的关心和学习上的正确要求,既要放低学习起点,让他们能听懂、能接受,又不能一味降低要求,放任自流。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也应加强引导,帮助他们克服骄傲自满情绪,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总之,“分层次教学”本质上是创设各种有利条件,排除不利因素,分层次地去开发学生的潜能的问题。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正确地运用“分层次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分层次教学也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与改进。

参考文献:

[1]冯跃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中学数学,1997,(2).

[2]郦秀丽.新课标下数学分层教学.教育,2007,(9).

[3]李丽洁.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索.科技咨询导报,2007,(1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