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庄稼地里出新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庄稼地里出新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他17岁从事新闻写作,至今已有20个年头;他从一位农民成长为县委新闻科科长和县文联副主席;他以发表重要稿件6000多篇的骄人业绩站立业界前沿;他先后两次出版了自己的新闻专集和文学专号。

捧着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金少庚丛书》,笔者感慨不已,这个仅仅初中毕业的农村青年,文集却多达100多万字。

荷锄笔耕,新闻伴着庄稼

1986年,金少庚初中毕业,但由于家境贫困,辍学在家。同年,金少庚到河北省蠡县打工,在发现老板多次骚扰一位女工后,他和几个同伴找机会“见义勇为”了一下,最后连夜卷铺盖走人。

回到家里,他便寻思着用手中的笔出出胸中的闷气,熬了整整一个晚上,写了《我的打工经历》一文,并寄往《河南日报》编辑部。没多久,这篇饱含农民工痛苦心酸的稿件在《河南日报》二版头题位置加编者按发表,并获当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这应该是全国最早为农民工处境鼓与呼的新闻报道了。

从此,金少庚与新闻结缘,他成了白天种地、晚上写稿的“两栖农民”。那期间,他的稿件就像庄稼地里的新苗,一天一个样,很快在各级媒体找到了发表空间。他写的《唐河农民玩广告》、《说说桐河乡科技互助组》等稿件成为60多家媒体的焦点,他写的《十七订婚十八嫁,十九就抱小娃娃》、《北京电价一毛八,唐河电价一块八》的稿件在《中国青年报》一版头题刊发。

一篇篇报道擦亮了各级媒体的版面,也使金少庚的名字响亮起来。1987年10月20日,他被乡政府招聘为新闻通讯员,月薪50元。上班后,他开始把报道的重点放在社会热点透视上,并迅速在全国多家媒体掀起了透视热潮。《中国新闻出版报》在点评中说:“中原出了个金少庚,让中国的报纸版面开始活跃起来……”

苦练成钢,洗亮一双“新闻眼”

机遇属于有准备的人。1991年,金少庚成了南阳市唯一一名靠写新闻转为正式干部的农民。1996年,唐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建涛想加大全县新闻工作力度,在南阳日报社征求时任总编辑刘少宇意见时,刘少宇说:“唐河的新闻很好办,只要把金少庚调到新闻科,问题迎刃而解。”回到县里,李建涛就通知乡里让金少庚报到,并给他直接加压:“你在宣传部干一年,干出成绩留下,干不好回家。”

在新闻科,金少庚迅速进入角色。他采写的报道由于视角敏锐、亮点突出、贴近基层,很受媒体的欢迎。他发表的《唐河院县合作改造传统农业》、《唐河泥腿子跨省执教鞭》等重要稿件抢占了《农民日报》、《科技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南阳日报》等各级报刊的一版头题。一年中,金少庚发表的新闻稿件占全县总数的三分之二,仅三级党报刊发的一版头题就有20多篇。

在新闻的选材上,金少庚用独特的眼光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潮流。2001年,他采写的《唐河科技股份制破解农业发展难题》,刊发在《农民日报》、《河南日报》一版头题,在全国率先叫响了这一经验和做法。根据这一线索,新华社记者写出了《唐河大规模引进专家改造传统农业》的内参,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在一个月内作出三次批示,

让唐河的经验推广全国。

苦乐由心,“新闻人物”成新闻

从《荷锄笔耕十二秋》到《金少庚作品选集》,他已经三次出书,并先后摘取了国家、省、市最高新闻奖项,加入了南阳市作家协会,先后被评为“唐河县十大杰出青年”、“南阳市十佳新闻工作者”。

南阳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葛宏称他的作品“攀登青山君行早、撷来风景大不同”;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杜时国称他为“庄稼地里走出来的业余记者”,著名作家周同宾、《知音》集团《打工》杂志总编辑钱钧为他的新书作序题字。金少庚,正在以一种自然的方式被肯定着。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多少个春秋冬夏,多少次挑灯夜战,已经无从说起。至今,他常常会想起在老家的日子,是怎样把一份一份草稿誊写成字迹工整的样稿;想起在乡机关的日子,妻子常常陪自己熬红双眼用油墨推印文稿;想起为保证新闻的时效性,自己连夜骑自行车跑上百里路到报社送稿……

这些年来,就是凭着这样的精神,金少庚才能始终站在新闻的第一线。他自己的座右铭是“多干活儿不吃亏”,土得掉渣的一句话恰恰是他自己经历和性格的真实写照。

“我喜欢新闻这个活,一天不写稿就着急,我会为新闻奉献自己的一生心血,让新闻伴随着我的一生。”采访结束时,金少庚告诉记者。“如果有新闻爱好者看到这篇报道后问我新闻的诀窍,记住3句话:学透政策、找准角度、不拘一格。”

我不禁为他这种奉献新闻事业的精神所感动。

(作者为南阳日报社主任记者)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