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然地导,自由地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然地导,自由地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要求有了一定的改变和提高,要求学生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内心思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强调“亲历”和“真实”,这就要求学生善于主动挖掘生活、乐于积极表达思想、勤于自觉动笔习作。我在近段快乐作文课题研究中,并结合自己中年级语文教学,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写下来见教于同仁:

1体验与背诵――为有源头活水来

1.1观察自然,思考生活,闪现灵光。

写作源于生活。学生的习作内容大多是对周围人、事或物的见闻和感受,而且是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叶圣陶说: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源头活水那样自然地流淌了。因此,我们要善于观察自然,更多地引导学生体验丰富的学习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以及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

一方面绚丽奇妙的自然是习作的重量内容。春华秋实,夏花冬雪,茫茫宇宙,微微小草;灿烂的旭日东升,平常的日落鸟归,这些美丽每天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但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忽视。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常带一双摄美的慧眼,常怀一颗易感的心灵,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有几次教室里正上语文课,屋外却在顷刻间变得天昏地暗,一场大暴雨即将来临!学生内心强烈的好奇与冲动教师可以明显感觉得到,这时不妨将学生带到阳台上,让他们尽情领略大雨倾盆的壮观场面。再比如我们学校校园环境比较优美。绿树成阴,鲜花怒放的季节,不要把学生关在教室,让他们到草坪上打个滚,或者三、五成群地坐一坐,看看天气,聊聊心情,他们会不会又多了一份对自然的热爱?对多数农村学生而言,不会经常出远门,不可能常常游山玩水逛公园,他们的见识也许不广,但不代表他们可以忽略身边的美,自然的美。

另一方面,我觉得可以带领学生做小实验,小调查,小问卷,

进行实地考察,近地游玩,参观附近工厂等,借以丰富学生的生活。

这时教师要有一颗善思的头脑,有灵活的组织能力。例如小镇近年来新的超市接二连三地开张,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系列调查――购物如何选择超市、进超市如何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怎样才能看懂商品包装?哪些小零食是垃圾食品?这就要让学生实地进行考察,进超市去发现去比较。虽然是个相当烦琐费事的活动,但学生从中学会了不少购物和生活的小窍门,发现不少生活中有用的常识,写上来的作文当然也就言之有物了。笔者曾学习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前”作文教学的做法,强调先做后写,先体验后表达,动笔之前笔者都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摄取生活素材”,以便让学生言之有物。

1.2背诵诗歌,欣赏美文,润“文”无声。

中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几千年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学习母语的范本,我们可以通过背诵和大量阅读来吸收优秀的语言。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孙洙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近代茅以升也说:“经常背诵古文,使我渐渐掌握了作文的道理,了解了抒发感情表达感情的方法,谙练了语言的流畅和优美。”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要注意积累和背诵,但笔者觉得语文教学给学生静下心来背诵和读书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因此,从五年级开始,笔者每周轮流让学生推荐古诗,并抄写在黑板一角让全班同学背诵。推荐者还要简单说说诗意,谈谈自己为什么推荐这首诗,然后教师范背,推荐者再背。课堂上学《村居》,学生就回家找以春为题材的诗,从《咏柳》到《早春》到《客至》,一下子背了十多首有关春的诗,接着教师就顺势复习了有关四季的古诗;不光背诵,还连带讲些诗人与诗的小故事,从李白爱酒讲到杜甫忧民,从千古流传的名句讲到古人写诗“斟字酌句”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背得也轻松自如。

见多识广,厚积薄发。观察自然,思考生活,背诵积累,这些做法恐怕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非常熟悉的方法和手段了,但教师如果能够换一种方式,尝试一种新的激趣手段,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指导和训练――巧把金针渡于人

2.1指定内容,激发竞争。

习作教学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和导,但怎么样引导学生更能理解和接受呢?笔者觉得教师的指导要有开放的心态和自由灵活的方法,这样才能“巧把金针渡于人”,收到更好的效果。

学生有相当一部分的生活经历是相同的,因此有些事大家有目共睹,有些事人人参与。笔者觉得教师应有敏锐的习作意识,规定以这些事为内容写日记,说说事情的完整过程,谈谈自己的见闻感受。

2.2自由周记,释放心灵。

我觉得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进行的个性化表达。这里的个性化表达有两层意思:一是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要真实。二是习作的表达要突显出自己的个性,不可人云亦云。因为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心灵的感受是千姿百态的,笔下的文字也应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我每周安排两次自由日记,内容自选,题目自拟,体裁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的是记学生是乐于写的但也是很难写的,刚开始不少学生写的是流水帐。我精心挑选,有目的地展读,让学生懂得:好的日记就是在记生活琐事,能从每天的生活琐事中选择那些值得思考的回味的东西,然后文从字顺地表达出来,就是一篇好日记。每一篇日记我都是认真看,认真思考,哪怕一篇日记里只有一句精彩的话,我也会把它找出来,写下我的感想。每次学生都迫不及待要看到老师的评语,一部分学生还要在我的评语后再加上一段自己的感想。

2.3借鉴范文,灵活模写。

学生学习习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阵地,那就是阅读课。阅读课强调要听说读写并重。很多时候我们却忽略了语文课上写的训练,却另外找大量的时间去学怎么写,这难道不是事倍功半的做法吗?语文教材上的一篇篇范文都是编者经过精心筛选的习作范例,我们在理解课文内容,赏析其语言文字的同时当然要很好地挖掘其习作示范作用,借助于课文所给的坡度,寻找到练习习作的机会。笔者所说的模写,就指抓住课文的空白点进行扩写,抓住精彩点进行仿写,抓住延伸点进行续写,抓住争论点进行改写。

上述种种训练,是各有侧重的:规定内容的日记可以培养学生完整叙述事情的能力,以及学生思考生活,表达个体见解的能力;自由日记侧重训练学生选材意识、创新立意和个性表达的能力;语文课堂的模写则侧重训练学生习得规范语言的能力,在斟字酌句、修辞选用、发挥想象等写作技巧上有所提高。这些形式让我们找到了学生爱写并且能写作文的最佳契合点。

3赏评与自改――语不惊人亦可休

传统的习作评价和修改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生杀大权被教师一笔定音。这种忽视学生习作主体地位的做法极大地伤害了学生习作热情。许多学生因此要么“消极怠工”――不愿意写作文,怕写作文;要么就是“卖力讨好”――极力地迎合教师的审美品味,写假话也就成了必然了。新课程倡导习作的评价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鼓励为主,充分激发起学生习作的热情。我觉得不妨尝试以下做法:

3.1以赏为主,尊重个性。

学生的习作除少数主观不努力,书写潦草、叙述凌乱的以外,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万不可一棍子打死。教师要有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不精彩,不精彩也可以有平淡之美嘛,这是从心里上尊重学生的劳动。其次要耐心地发掘学生作文的闪光之处,肯定其好的一面。最后还得借助选读、示范、投稿、张贴、推荐比赛等方式激励优秀,鼓励后进。

3.2鼓励自评,提倡自改。

提到修改,我反对教师用红笔反反复复划、删、大量改动,直至体无完肤。强改就是把教师的观点强行地加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加不到学生的心里。教师不可能完全了解学生完成一篇习作的整个心理和生理的过程,修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谈谈不足与体会。

丁培忠先生说:“我对写作是这样理解的,写作的源头是生活,写作的基础是阅读,写作的秘决是多练。让我们的习作指导回归到“自然”与“本色”,让学生的习作过程回归到“自由”与“本真”,那么期待我们习作教学有所突破也许就不是一件多难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