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借鉴德国企校合作优势对国内员工培养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借鉴德国企校合作优势对国内员工培养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训练有素的工人是达到当今全球制造行业高标准的必要条件,如何培养出合格的工人,并非教育机构单方面努力的结果。而需要通过企业和学校共同努力,培养出更适合企业要求的员工。

关键词:职业教育 双元制 校企合作

人力资源和培训是企业获得成功的两个关键因素,训练有素的工人是达到当今全球制造行业高标准的必要条件。因此,教育具有战略重要性,也是确保企业今后获得成功方面的一项远期投资。

学历教育是指我国由来已久的高等教育,而职业教育的历史并不长。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职业技术教育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中,“要使高中阶段的教育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20世纪80年代中国产生了以短期职业大学为代表的高职院校。经过试点、扩大办学规模和教育教学改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新模式逐步清晰,即高职教育“中国模式”。在这以后,国家逐渐认识到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文件。

职业教育的机构是各种职业教育学院、各种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教育程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共五个级别。尽管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实际上还未达到与学历教育并驾齐驱的地位。重学术、轻应用,重普教、轻职教的传统思想,目前还在教育界和社会上占统治地位。但是,职业教育是目前社会发展所迫切需要的,随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和深化,传统思想将会逐渐发生转变。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西方工业化国家的成功经验。校企合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够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适用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具有科研优势,而企业是生产和经营单位,两者合作,能够取长补短,能够开发出创新的产品,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也提高学校的名望。

本文作者对北京一家制造型企业用人部门的访谈中,在用人过程中,认为职业教育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职业教育包含“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教育三方面。根据工作情况,重点排序是: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知识。而学生自身素质不是很高,特别是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素质较低,表现为:缺乏时间观念、欠缺大局意识、团队精神,组织纪律性非常差。虽然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学习掌握操作技能能力较以往有所提高,比非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学习进度快,但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责任感。

②技术性岗位的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入职后,一般3-5年方可能独立顶岗。原因是,学校设置的专业课程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特别是动手能力和工作经验较为欠缺,缺乏实践经验,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

1.我们来借鉴一下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使德国的企业能够判断学生的成绩,从而提升他们在管理层职位方面的关键能力。德国的系统化和策略性路径确保卓越的教育质量和较高的保留率。

“双元制”(Dual System)职业培训结合了理论和实践,是德国开发和制定的教育模式。学生在两个独立的法律实体进行学习,其共同目标是学徒的职业资格。这个体系充分利用了职业学校的理论知识以及企业的实际业务培训。学校和企业通过协调其课程提纲和共同承担教育责任来进行合作。

模式化的企校合作是,学生第一年至一年半在学校学习基本技能;第二年到第三年在企业进行实习,这期间会被指派到不同的部门或生产线进行工作,由熟练的工人担当指导员;最后一年会进行最终的考核,并被最终指派到某个部门工作。

2.结合目前国内职业教育和企业使用职业教育学生现状,提出以下培养建议

①从市场角度来说,职业教育的内涵定位应是帮助学生在就业前,掌握一项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并同时具备一定的、可实现个人发展的基本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职业教育应推广深化定向管理方式,改进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强企校合作,针对企业的需求,不断调整和改进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编排,根据企业的需要,不断深化办学方向,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学校教师,特别是负责制定专业、教授课程的教师,应定期到企业了解和参与一些普通工作,获取信息,修正和调整办学方向,更好地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

③互聘专家。学校教师去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针对企业员工专业理论知识欠缺的问题,给工人上课,或与工人一起研究探讨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企业的技术人员去学校上课,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传授工作经验。

④有针对性地跟踪从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的学生就业后,自身的工作发展情况,听取意见。

⑤职业教育过程中,实践、实习的机会应加强,使学生在就业前,就对今后的工作具有有感性认识和充分的了解。以便毕业前、后,能够作出最终的选择。

总之,发展企校合作办学模式,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黄尧,21世纪初叶的中国职业教育:挑战与创新,中国成人教育,2003.

[2]郭俊朝,试论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教育“中国模式”,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