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武术推手训练中的擒拿对练套路图解(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武术推手训练中的擒拿对练套路图解(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演示/王风朝 朱建永

39-74、第二路练习

甲乙换上下手继续对练,乙从上步、垫步进攻,右抡臂劈腿、反臂砸甲头开始,相互练习对方的攻防技法,作为第二路练习。当乙随着甲的蹬脚顺势前滚翻,两人断开时,以乙为上手、甲为下手的第二路练习完成。

75-110、第三路练习

甲乙换左右势,仍然以甲为上手、乙为下手,甲从垫步、上步进攻,左抡臂劈腿、反臂砸乙头开始,招法相同、左右互换。当甲随着乙的蹬脚顺势前滚翻,两人断开时,以甲为上手、乙为下手的另一边的第三路练习完成。

111-146、第四路练习

甲乙再换另一边的上下手练习,乙从垫步、上步进攻,左抡臂劈腿、反臂砸甲头开始,相互练习对方的攻防技法,作为第四路练习。当乙随着甲的蹬脚顺势前滚翻,两人断开时,以乙为上手、甲为下手的另一边的第四路练习完成。

147、收势

甲乙站起,两臂下落于体侧,成并步直立姿势,双方面向而立,身体保持放松、中正、呼吸自然(图106)。互行抱拳礼(图107),以礼始、以礼终。

如此打完四路,可以把套路中擒拿、破解后反擒拿等基本技法动作的左右势和上下手全部练一遍。练习中要特别注意掌握舍己从人、不丢不顶、随屈就伸、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等操作原则,沾粘连随在一起追寻以柔克刚的技术要领,为进入刚柔相济境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可以在套路对练中的技法纯熟掌握后,不按现有顺序,尝试着各自随意连接、重新组合练习。还可以将套路对练中的技法拆开,两人反复单招操练,求索熟能生巧、精益求精,传统术语称为散拿。再进一步练习在交手中根据对手的身形变化,滋生衍变出适用招法,传统术语称为"滋杈",凭借正确的感知觉(听劲)做出正确反应,踢、打、摔、拿随意使用,由"从人"达到"由己"。

擒拿套路训练还具有较好的强身健体功能,配合呼吸、自然合道,全身上下内外一动无有不动,不但各个关节得到运动,全身的肌肉、筋腱、经络系统也都得到锻炼。练习中以技击动作对操比个人盘架单操起到了更佳的健身作用,既有利于年轻人的生长发育,也有利于所有习练者的身心健康和技击技能增长,是科学的技击术、健身术。

三、擒拿对操主要注意事项

中国武术的擒拿法,在继承古代技击法精华的基础上,又经过武林人士一代代传人的专门实践与创新,形成体系,独具一格,特点突出、实用效果显著,确有变化莫测之妙,它以巧制关节为手段,以擒伏对手为目标,崇尚不伤害对手而达擒获为高超技能,充分体现中华武术"以柔克刚、柔极能克刚;以刚制柔、刚极能制柔"的客观规律、技击之道。

1、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习练者双方进行擒拿与反擒拿进退循环操手训练时,因擒拿技术中所含分筋错骨、反关节等手法,如果不得要领,容易出现相互损伤,需要严守武德、掌握分寸、十分注重安全。在训练中要细心体会相互缠拿分错的感觉,逐步提高正确的反应能力和技能。例如想制住对方而使用"外掰拿法",将对方的手臂向外侧拧转,反抗力小于拧转力,使手臂被拧动;由于人体构造所限,如果抵抗力大于筋骨关节承受能力,则会造成筋骨的损伤;如果抵抗力小于拧转力,也小于筋骨损伤所需要的力,则会造成身体的仰翻。在这种情况下应顺其劲力,宁倒勿伤;随着水平的提高,则在随劲中化解来力,使对方落空;再进一步练习在引进落空时借力反制对方。

2、擒拿技术是实际操作的学问,有其理论基础。单纯练习技法只能达到经验层次,对于接触的技法只能靠个人悟性得到提高。一个人的生命和阅历有限,不可能和天下千千万万的人搭手较技,也不可能全用经验去体会所有的擒拿技法。即使获得相对丰富的擒拿技法,在千变万化的技击格斗中也可能因不善变化而缺乏胜机。技理是技法的升华,由技法到技理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反过来再用技理指导技法练习,可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遵循"先技法--再技理--再技法"的阶次,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方法,能使自己的擒拿技术水平不断地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层层递进地升华。

3、若要得到擒拿方法之巧和制敌之妙,必须认真研究擒拿术的劲力原理和运用劲力的法则。交手中要观察对方的劲力趋势,要善于引进并化解敌方的劲力,要有听劲、懂劲、化劲的功夫,善于运劲、变劲、借劲,抓准机会根据需要发劲,发则恰倒好处。擒拿技术的实施讲劲力变化,各拳种的擒拿都尚技而非斗力,忌蛮打硬要,巧是灵魂,力是基础,尚巧绝非否定用力,尚巧劲是以戒拙力,即依据人体的骨杠杆、人体的结构特征、运动特点,合理运用力学原理,巧妙地使用力量。无论对方出何种招法向我击打,在没有肢体接触时,只是停留在视觉意识的判断之中,在肢体接触的瞬间,才开始有本体感觉感知产生的反应,这时所说的听劲、懂劲,在于神经的传导和大脑中枢神经判断反作用于肢体的效应,分解转移对方劲力的方向,在其分化转移的方向上稍加用力,便可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毫无玄虚,只要通过科学训练,人人都能掌握。擒拿离不开肢体接触,合理运用力臂、力矩、力点之间相互关系,把握住力的方向、作用点和大小,充分运用对偶力、角速度、杠杆等原理,就能合理地使用力量,通过骨传递到所擒拿的关节上,形成擒拿制敌的力量,达到以小力制全身的目的。

4、擒拿克敌需要手拿脚绊、上下相随,手法之巧妙,有赖于步法与身法的密切配合。要重视对于步法、身法的研究与运用。身法与步法,是运劲、发劲的总机关,无论是进攻或解脱变化,都是从腰的转动和脚步的变换开始。在技击实战中,身与步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对步法的运用与变化要求较高,主要是分虚实、忌双重、多绕行、善切插。实践经验表明,步不快,则手慢;步不顺,则手散;步不稳,则手乱;步不灵,手难变。手法易会,身法难求,步法不活,周身不顺,技无所施,必陷于被动。武术注重周身之功,无论是套路或散手,都讲究手眼身法步的协调一致。

5、擒拿术也非常注重肩、肘、腕、胯、膝在交手中的巧妙运用。擒拿术重在巧制关节,肩、肘、腕、胯、膝是拿制的重点目标,由于具有屈伸旋转功能,所以又是擒制对手的基本手段,若能将肩、肘、腕、胯、膝运用灵巧,擒拿之时如虎添翼。在拿法中发挥各关节可屈伸旋转的功能,配合手上的手法和脚上的步法,运用裹缠、旋绕、切压、沉挫、扳撇及跪腿、蹩胯、绷弹、挑跟等招法,就使擒拿术不单形之于手,而且遍身是法、浑身有解数。

6、每一擒拿技术的实施,客观上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果不管具体情况如何,胡乱抓住便以为得手是不行的。擒拿技术的实施讲究不同部位擒拿技法的变化和转换。例如对腕部的拿法,遇其力大反抗,可转换成与对方用力方向一致的另一拿法,借其力而制则非常省劲;也可依据形势把对腕部的控制转换成对肩、肘的擒拿;也可以暂时放弃对肢体的擒拿而改用拳打脚踢,再次寻找、创造擒拿的机会。只有虚虚实实、活而不死、因敌变化,才能形成实用成功的擒拿技法。

7、擒拿需要一抓得势,但这一抓之技,深含法理。两手相交,不是恃力猛抓,拿住关节后,也不是强扭硬压。如果自己凭借力大而猛抓硬压,不但可能伤人或伤己,也很可能用不上技法而难以奏效,若遇高手必被化解而遭反擒。交手接势,应注重轻灵绵随,以沾连为主;运用招法,先抓战机,切忌露形,避免打草惊蛇;抓拿得势即可进招,制在措手不及,对方则被擒住。要善于运用擒拿术所需要的正确手型手法,正确地抓拿住对方肢体关节的准确方位,才有巧变的根基。抓拿得法,巧施妙招,才能发挥擒拿术的威力,从而达到制其一点而制服周身的奇效。练习者须悉心钻研,反复揣摩,确实掌握抓拿技法之奥妙。

8、擒拿术有适应性也有局限性,因为有局限性才有了破解和反擒拿。从刚被抓拿开始到对方拿住得手之前,既可变化脱走,又可拼力反击,所以有"巧拿不如拙打"之说。"逢拿必打"之说是指被对手抓拿身体某一部位时,可用打法直接进攻要害部位来破解擒拿。这是根据人的心理、生理共性特点,利用技击时间差问题来解围。直接先取对方要害部位,一般对方都回防,可将对方注意力引开、擒拿力度或减弱或放弃,从而变被动为主动,这是以打破拿的技法运用,并不是否定擒拿这门技术。以打破拿也是有一定条件的,用打来解围要根据拿的方式、部位、进程、力度等方面的破绽,有针对性的打击对方眼、耳、裆、肋等薄弱部位。

正确使用擒拿技术首先就要研究、做到减少破绽、不留空挡。例如撅臂拿:无论是拿左臂还是右臂,一般都要采取站外位,使对方不易打或打不着,将对方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点。自己在擒拿过程中也可用打,从擒拿的技艺特点来看,在拿制对手的过程中,几乎每招每势都含有可打、可踢、可摔的机会。而拿住之后,一挂脚即刻跌倒,一撒手便可击打,拿住后的一击更有把握,可使对手防不胜防。

9、擒拿术招法丰富多彩,并且处在继续创新与发展之中。但大家知道,擒拿法虽巧妙,并不是万能。"踢、打、摔、拿"四大门类技击法,是一个互相依存的综合整体,单独拿出某一技术,都有适应性和局限性。前人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远踢、近打、贴身摔拿"的原则,是说在距敌中、远距离时,使用拳打脚踢的方法,较易展其所长;在双方近身、逼紧贴身之际,使用摔法与擒拿较易取胜。技击格斗双方争雄斗胜、各展所长,拳加、瞬息万变,闪赚腾挪、进退神速,适合各类技法的机会交互出现,需要看目的和形势要求而定。由于技击诸法本身的局限,所以要巧妙地实施踢、打、摔、拿各技之长,灵活运用,宜打则打,可踢则踢,可摔则摔,宜拿则拿,随机就势,因势应招,拿中含打,打中带拿,手中有手,劲后有劲,把握战机,巧施妙法,则能制敌于一瞬,武术交手中要踢打摔拿兼施并用,才能战胜对手。

研习擒拿术不可不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