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3例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3例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软通道――微创介入颅脑出血清除技术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0年月2月我院3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软通道技术,应用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流器,结合血肿液化引流,总结手术效果。结果:33例中平均置管时间4.6 d,血肿占80%,清除时间3.8 d,显效占39.4%%,有效占51.5%,总有效率为90.9%。1例再出血死亡,1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软通道技术结合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流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简便,置管准确,血肿清除安全有效,再出血及颅内感染机会少,术后护理方便,对基底节“肾形”巨大血肿、深部丘脑出血及脑室出血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出血;软通道;微创介入;颅脑外引流器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0(c)-147-02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其病情发生发展迅速,致死致残率高[1-2]。我院自2008年7月引进软通道技术,至2010年2月共治疗33例高血压脑出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入选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48~76岁,平均61岁;基底节出血22例(66.7%),丘脑出血10例(30.3%),原发型脑室出血1例(3%),继发性脑室出血合并梗阻性脑积水7例(21.2%);手术时间:发病后6~48 h,平均11 h。

1.2入选标准

所有病例均有高血压病史,急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颅内高压症状或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GCS评分6~11分,平均7.5分),头部CT血肿量30~80 ml,中线移位在1 cm以内,部分病例为原发性、继发性脑室出血合并脑积水。

1.3手术方法

根据患者术前头颅CT资料,对“肾形”血肿取额部入路,血肿最大层面沿血肿长轴与额部相交处为穿刺点;“类球形”血肿取颞部入路,血肿最大层面血肿中央垂直矢状线与颞部相交处为穿刺点;侧脑室引流选用发际上2 cm,中线旁开2 cm为穿刺点。根据血肿穿刺靶点计算穿刺角度及深度。患者仰卧位,地西泮镇静。常规消毒铺巾,利多卡因局麻。先用手锥锥破皮肤,再用手钻钻透颅骨,三棱锥刺破硬脑膜,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流管在指引钢针引导下沿术前计算的角度进入。穿刺进入血肿腔时可有落空感,一般进入血肿腔后引流管末端即有紫葡萄浆样或暗红色血性液体溢出,到达术前计算的深度后即拔出指引钢针,引流管固定在头皮上。固定好后引流管末端接5 ml注射器负压抽吸,视病情初步减压后接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流器(由山东大正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经三通阀注入血肿液化剂(一般使用尿激酶),4 h后开放引流管。术后常规24 h复查CT。根据颅内残余血肿情况决定尿激酶应用,一般每次5万~10万U,1~2次/d。以生理盐水溶解成3 ml溶液后经三通管注入血肿腔,保留2~4 h后开放引流。残余血肿减少80%以上,占位效应明显减轻或仅存边缘血肿即可拔引流管。脑室引流一般持续7~10 d,拔除引流管前常规夹管24 h后复查CT,如无明显脑室扩大及颅高压症状后拔引流管。

1.4疗效判断标准

以引流管拔除后CT资料显示残余血肿和意识水平为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血肿清除80%以上,意识明显改善。有效:血肿清除70%以上意识改善。无效:意识无改善或加重,血肿清除不理想或颅内出血量增加。

2结果

显效13例(39.4%),有效17例(51.5%),无效3例(9%),包括死亡2例(6%),1例为再出血并发脑疝形成死亡,另1例为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总有效率为90.9%。

3讨论

脑出血的早期危险主要是血肿占位效应及急性颅高压危象,早期治疗针对血肿占位、颅内高压进行干预。手术治疗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的最好方法。传统的手术方式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等具有创伤大、手术复杂、适应证严格、对设备要求高等缺点而抵消了其清除血肿比较彻底的优势[3]。硬通道-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灵活性差,对残留血肿的引流效果相对较差、对脑组织的损伤较大。对基底节肾性巨大血肿,常需多针穿刺引流才能较好地清除血肿。深部丘脑出血及脑室出血由于血肿不规则及脑室受压移位,不能调整角度和改变方向,穿刺针不易准确进入血肿中央,失败率增高,补救措施难度增加[4]。软通道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适应证广泛,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易行。“肾形”血肿选择沿血肿长轴穿刺入路,根据头部CT极易定位,引流管深度及角度可调节,置管准确,可最大程度地将血肿清除。侧脑室外引流可迅速缓解颅内高压,解除脑脊液梗阻。硅胶引流管钝性分离神经纤维,对正常的神经细胞损伤较小,不易破坏血管;软管具有柔韧性,可随脑组织移动,避免受压移位脑组织回缩引起的牵拉损伤。

采用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为全封闭引流装置。其颅压瓶悬挂在一定高度,当颅内压高于设定范围时,液化的血肿或脑脊液可通过引流管排出,颅内压不高时则无液体溢出。颅压瓶也带有调速开关,可控制液体流速,避免了颅内压的较大波动,维持颅内压的相对平衡。在引流管与颅脑外引流器之间安装三通阀,通过控制阀门的方向即可控制引流走向,血肿液化剂可直接经三通阀注入血肿腔,简化了冲洗换药流程。全封闭引流器特别是颅内段不直接与外界接触,颅压调节瓶的防虹吸断流及防逆流作用,都大大降低了颅内感染的机会[5]。

再出血是致命性并发症。由于无法直视止血,术中术后管理非常重要。我们采用反复使用血肿液化剂,尽量减少用注射器抽吸,特别是暴力抽吸,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再出血的发生。研究证明脑出血在6 h前,特别是在3 h前手术,再出血的机率明显增加,而在发病6~24 h后抽吸血肿再出血的机会明显减少[6]。手术时机尽量选择在发病6 h以后。软通道技术使用的硅胶引流管对神经纤维及毛细血管的钝性分离、其柔韧性可随脑组织一起移位、颅压调节瓶防止颅内压剧烈波动,都起到了预防再出血的作用。本组病例中1例丘脑出血患者再出血而死亡,与患者病情凶险,超早期手术,梗阻性脑积水,脑干功能衰竭有关。

软通道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益高、定位准确,血肿清除率高,而早期减少血肿占位效应、缓解颅内高压,可以明显减轻继发性神经损害,减少或减轻并发症,最大限度地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尤其对丘脑出血、脑室内铸型出血、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患者效果明显。病程中需注意再出血发生。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保持了颅内压的相对稳定,全密闭的环境减少了感染机会,三通阀简化冲洗换药流程,护理方便。故软通道技术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蔡宏基,吴光辉,林辉,等.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37-138.

[2]李金枝,牛艳华,柳鲁萍.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26.

[3]杜建新,凌锋,谌燕飞,等.小骨窗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1(7):292-294.

[4]王瀛漪,张焕夫,张希阳.硬通道、软通道微创技术综合应用治疗脑出血52例临床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9(1):36-37.

[5]刘振川.软通道治疗脑出血――微创介入颅脑出血清除技术培训班教材[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8:1-2.

[6]姜道新,张声泽.脑出血穿刺时机及再出血[J].中国急救医学,2001,21(6):370-371.

(收稿日期:201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