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舞蹈与音乐这两门艺术是一支并蒂莲,荣损与共、相依相伴。优秀的舞蹈作品是优秀舞蹈与优秀音乐“两栖”结合的结晶。舞蹈教师应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同时努力实现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舞蹈演员只有具备一定音乐素养,才能表演好优秀的舞蹈作品。因此,培养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舞蹈人才,是舞蹈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音乐;舞蹈;舞蹈教学

许多事实都已证明,无论是从课堂教学中的音乐运用,还是在演出实践中音乐的选择,都直接影响着舞蹈作品的整体质量。即使是以舞蹈为特色专业办学的舞蹈学校,如果忽视伴奏音乐的重要性而只将教学的重心放在舞蹈技能和技巧的训练上,那也会使舞蹈教学走向歧途。因此,舞蹈教学应以“以人为本”的文化发展观为指导,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努力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既懂舞蹈又懂音乐的全能型舞蹈人才。

一、要强化舞蹈与音乐在审美体验上的密切关系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每逢喜庆节日都会载歌载舞以示庆贺,有舞必有乐,这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舞蹈与音乐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均源于生活,而又超越生活,是时间性的艺术,都建立在节奏基础上,其表现形式又都是抽象性的。舞蹈通过人体具有美感的身体语言,通过其自身欲念和表达、显现与隐匿、确定与模糊来传输一种生动而立体、夸张而含蓄、灵与肉交汇的情感世界,以此塑造完美的视觉形象。而音乐是一种抽象的、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的感情艺术。音乐用其旋律音调的起伏、节奏的变化、调式的转换来牵动听众的喜怒哀乐,以达到完美的听觉享受。把赏心悦目的舞蹈与喜闻乐听的音乐相结合,是人们对舞蹈艺术审美的最高追求。试问:哪一部传世经典的舞蹈作品不是舞乐俱佳呢?例如:大型舞剧《野斑马》的音乐,开始是一段口琴的独白,带出优美的主题,在剧情展开过程中多次运用管弦乐来发展主题。可见,无论是在中国舞教学还是芭蕾舞教学中,我们都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强化舞蹈与音乐在审美体验上的密切关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早了解音乐、重视音乐,使舞蹈教学质量得以全面提升。

二、要重视舞蹈与音乐在情感表达上的统一性

舞蹈与音乐是两门不同的艺术,它们都具有独特性、独立性,又存在着内在的关系。优秀的舞蹈音乐不是只起到一种简单的伴奏作用,而是舞蹈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这充分说明了音乐对于舞蹈的重要性。虽然舞蹈学校的中专教育是舞蹈基础教学,但看似简单的舞蹈训练组合也要像创作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那样去对待,才能让学生在枯燥的训练中提高自己的兴趣。这首先需要舞蹈教师具有较好的编舞功力,要善于在单一而枯燥的舞蹈技巧中注入情感化的内容;其次,舞蹈音乐的选择也很重要。许多音乐作品,虽然从作曲的角度来看相当优秀,堪称一流,但却不一定适用于舞蹈。这就说明舞蹈音乐有其不同与一般音乐的独特性。因此,从事舞蹈音乐伴奏的教师一定要懂得舞蹈作品的韵律、节奏、地方风格和舞蹈的基本要点,才能准确地把握好舞蹈音乐的演奏。第三,训练者必须力求使舞蹈与音乐融为一体。教师要使学生了解舞蹈训练的目的、技巧、节奏、风格和音乐特点,在传授舞蹈技巧的同时,力求使舞蹈与音乐达到完美的融合。教师应告诫学生:若要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舞蹈表演应由内而外,要从心中涌出,成为一种自然情感的流露,这是舞蹈表演的最高境界。教师要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各种技术的基础上学会聆听音乐,并以丰富的联想力把自己溶入到舞蹈音乐之中,以丰富的情感去展现舞蹈的韵律和风格,使舞蹈与音乐合二为一,珠联璧合。

三、要注重传统民族文化基本知识的传授

在中国,不同的地域、宗教习俗、语言文化和民族语言背景培育出了不同的舞蹈和音乐风格。教师在选曲前一定要了解舞蹈的种类和音乐的风格,即使是同一民族的舞蹈音乐,但如果音乐选择不恰当,也会使舞蹈作品趋于失败。例如:的舞蹈音乐则可基本分为弦子(又名巴塘弦子,流传于四川巴塘等农区)、卓(流传于青海等牧区)、踢踏(流传于拉萨)等不同种类。弦子多使用羽调式、徴调式,音乐旋律优美流畅;卓则多为徴调式,旋律高亢豪放,节奏由慢到快;踢踏舞常采用宫调式、羽调式或商调式,节奏性强,有固定的引子与结尾。新疆的舞蹈音乐则有南、北、东三疆之分;南疆:以喀什地区为代表,伴奏乐器以热瓦甫为主,采用阿拉伯—波斯音乐体系;北疆:以伊犁地区为代表,伴奏乐器以弹布尔或都它尔为主,五声调式体系。东疆:以哈密地区为代表,是五声或五声音阶基础上的六声音阶。因此,舞蹈音乐伴奏的音乐调式,乐队配器的使用,必须与舞蹈所代表的地域文化及传统相符合。

在选用民间乐曲时,现场演奏或录音中的特色性乐器使用,也能反映鲜明的民族特性,教师要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基本了解不同的色彩性乐器所代表的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诸如:女孩子傣族舞蹈中“三道弯”所展现的婀娜多姿的体态,配上葫芦丝、巴乌淳厚甜美的音色,会使人联想到芭蕉林和隐约的竹楼上穿筒裙的长发少女。如果使用梆笛与唢呐演奏,就无法让舞者联想到西南边寨的情景,更不用说去表现恬静如水的舞姿了。反之,在东北秧歌火爆的场面,如果用葫芦丝与巴乌去演奏音乐,同样也会大相径庭,让人感到风马牛不相及。由此可见,民间舞课堂中伴奏音乐的应用及风格性乐器的使用及演奏,都是教学和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注重传授反映民族音乐文化特色的基本知识,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识别不同地区和不同舞种的一些基本规律。

无论是在中国舞教学还是芭蕾舞教学中,舞蹈教师和音乐伴奏教师都要注重传统民族文化基本知识的传授,把握好民族风格的特性,才能抓住舞蹈的民族特色,促进舞蹈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

四、要重视舞蹈作品中音乐创作基本规律的认识

我们在舞蹈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现今很多舞蹈不是歌伴舞,就是用现成的音乐去套。长此以往,舞蹈音乐的发展将制约舞蹈的整体发展。笔者以为,这样的现状并不是代表当今的时代缺乏优秀的作曲家,而是我们的作曲家群体对舞蹈音乐还不够重视。究其原因:一是编舞者对音乐的要求不高,较多使用现成的音乐作品的现成录音去生搬硬套舞蹈的动作;其二是作曲家对舞蹈音乐的认识还不足。舞蹈音乐的创作并不在于作曲技巧有多高,而是在于对舞蹈音乐概念的认识和定位,在于对舞蹈韵律特点、地方特色的深刻了解和认知,在于对舞蹈与音乐两者之间关系的正确处理和把握。写好舞蹈音乐,除了具有一定的作曲功底外,还必须具有丰富的舞蹈知识。舞蹈音乐创作必须具有“两栖”素质,兼备两种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名副其实的舞蹈音乐。优秀的舞蹈音乐对舞蹈具有两种功能:首先是刺激人体动作的表达欲念,其次是要与舞蹈作品的动作节奏相符合,使两者得以完美统一。因为舞蹈自身是有节奏的,人体动作在特定的时间里以富有审美特点的运动节律,自然或人为的形成特有的舞蹈节奏,这是不可能从简单的音乐节奏中演化出来的。不同的舞蹈作品,地域不同其韵律节奏也各有特色。例如:在蒙古族快板音乐中较多运用连续的后十六分音符节奏;在维吾尔族音乐中多运用切分和附点节奏;东北秧歌音乐中节拍重音常出现于小节的中间或最后一拍,旋律中经常出现附点节奏;朝鲜族音乐中常采用三拍子体系;等等。没有音乐和舞蹈的完美统一就不会有舞蹈性;没有两者的完美统一,舞蹈与音乐就会成为两张皮,就很难紧密结合在一起。改编成舞蹈的音乐作品《牧歌》,作曲家运用蒙古族的音乐素材,在抒情舞段运用了《牧歌》的原始音调,其舞姿舒展、优美;在欢快舞段始终用后十六分音符的木鱼节奏连续演奏,在具有蒙古族特色乐器马头琴的伴奏下,体现了鲜明而浓郁的蒙古族民族音乐特色,使观者在观赏舞蹈的过程中充分领略了蒙古族的风情。由此可见,正是舞蹈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完美统一,才使两者珠联璧合、相映成辉,从而成为优秀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汤晓宁.舞蹈艺术与实践[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肖云帆.音乐欣赏课在舞蹈专业教学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1(2).

[4]蒙昌银.浅谈音乐舞蹈教学的三要素[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3).

[5]岳丽薇.提高音乐欣赏水平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J].才智,2009(166).

科研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五项全能音乐教育理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可行性研究”(课题批准号:GLA10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