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哲学指导中学语文创新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哲学指导中学语文创新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学的创新教育是时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必然,然而作为我们的母语-语文的创新教育却一直被人们所忽略,这其中的因素有很多,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很多教育工作者没有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认识这一问题。文章从哲学角度分析了语文进行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并且呼吁教师理应走出传统束缚,勇敢的承担起这一重担,为语文创新教育开创出一片爽朗的新天地。

【关键词】 哲学;中学语文创新教育

Use philosophy instruction a high school language innovation education

Zhang Xin

【Abstract】The innovation in the high school education that time generation development of demand, society development of inevitable, however Be our mother tongue-languages of innovation education but is always neglect by people, this factor in which have a lot, can't denial of was a lot of of our educator and don't treat from higher angle, understanding this problem.The article is from philosophy angle analysis the language carry on innovation education of necessity, and appeal a teacher to should come out a tradition tie, brave of start to undertake this heavy burden, for language innovation education found an one open of new world.

【Key words】Philosophy;High school language;Innovation education

中学的创新教育是时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必然。然而作为我们的母语-语文的创新教育却一直被人们所忽略,这其中的因素有很多,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我们的很多教育工作者没有从更高,更深的角度来看待,认识这一问题。哲学有助于人们认识世界,分析问题。如果我们站在哲学的角度来审视中学语文的创新教育,就会对它之所以实施创新教育有更进一步的,深刻的认识,也才能更好的去实施创新教育。

1. 教育因创新而精彩——没有创新,教育便没有生命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达兴旺的标志”,没有创新的民族是一个衰朽的民族,没有希望的民族,教育承担着民族发达兴旺、国家繁荣昌盛的重担,教育必须也应该不断的适应时展的需要,而要适应时展就必须创新,只有创新的教育才能培育出创新的人才。

2. 风物长易放眼量——创新教育是历史的辨证的

创新教育并非一时权宜之计也并非现代专有,只是时代特别强调创新而已,特别需要创新的人才,所以应把创新的教育放在历史的天平上去称量,辨证的去看待,只有这样才能明了创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也才能在教育中自觉的实施创新教育。

3. 否定之否定——扬弃是创新教育的标志

创新教育是扬弃,经历否定——肯定——否定,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如像中学语文的教学:语文课程应打破“知识中心论”的拘囿,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培养其语文能力。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实践性是其与生俱来的固有属性。然而,传统语文课程教学却严重地忽视了这一特点,割断了语文教学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的联系,把语文教学局限在书面语言的学习上,忽视了语文的交际性和生活性,使语文教学失去了源头活水,成为脱离语言实际运用的机械训练。正如学游泳不可离开水,学语言也不可脱离开学生的社会生活。语言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语文实践就是语文学习过程自身。因此,脱离开语言交际的生活情境,脱离开语言运用的实践活动,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丧失最基本的动力与内容。

刘国正先生向来重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他曾说过:“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各种孔道使教学和学生生活息息相通。这样,会使教学充满生气,使语文训练多趣而有效。”美国教育家杜威亦曾说过:“离开了语言的自然的目的,难怪语言教学成为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想一想,把语言当作孤立的事来进行教学,是多么荒谬。如果儿童在进学校以前要做些什么,那就是谈谈他感到有兴趣的事物。但是,如果在学校里没有什么可以吸引儿童的浓厚兴趣,语言只是用来重复课文的话,那就没有什么奇怪,祖国语言的教学将成为学校工作中主要困难的问题之一。由于所教的语言不是自然的,不是出自表达生动的印象和信念的真正愿望,儿童运用语言的自由就渐渐消失了,直到最后中学教师不得不创造种种的办法帮助儿童自然地充分地使用语言。”可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个特点告诉我们应把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与学生的整体感悟有机结合起来。汉语言文字有什么特点呢? 形象地说,汉语就如同儿童玩的积木或七巧板,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词组块,照事实发展的自然顺序,组成完整的句子。汉语的造句以意合为原则,以词组为单位, 主语很少受核心动词的制约。因此,辜鸿铭先生说汉语是儿童的语言,不能按照理性法则机械地分析与理解,而需要直觉与顿悟。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则幽默地说: “中国的文字好像一个美丽可爱的贵妇,而西洋文字好像一个有用而不美的贱婢。”从理论上讲,汉语言文字具有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信息冗余性,属于汉藏语系的汉泰语族,与印欧语系存在着巨大差异,不能用西方语言学家的观点简单地分析汉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立足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探讨适合中国人文化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的教学方式方法,而不能生硬地照搬外国的语言教学模式。试以汉字教学为例。我们知道,汉字是汉语言文化的基石,是汉语文的微缩景观。汉字中包含的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成为汉语文化的滥觞和源泉。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具有以形表意的特点,表意性使汉字超越了语音的羁绊和时空的局限,成为一种 可直接“视读”的“活化石”文字。这种表意性体现了汉字“以意赋形、以形写意”的造字规律,它使每一个汉字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文化信息。

以最简单的象形字 “水”为例。试想,现实中水的存在形态是不可胜数的,既有江河湖海之,又有沟溪塘池之恬静,既有大浪淘沙之雄奇,又有“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明丽,可谓 丰富多彩。面对如此变幻莫测的水世界,古人没有被丰富的表象所困惑,而是大胆地舍弃了这么多外在的感性经验,深刻地抓住了水的流动性这一根本特征,把水描写成流动状。因为在远古时期,人们所接触到的最广泛的液体也就是水了。所以以后凡是表示液体的字,大都有三点水作为偏旁。可见,象形字并非镜子映物般地机械描摹客观事物,而是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蕴藏着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此外,“水”字的造型还体现了汉民族的审美特征:一是对称美,二是曲线美。因此,汉字教学决不能仅仅局限在识字写字的机械训练中,还应该通过识字与写字教学,进行传统思维方式教育、文化教育、审美教育,使学习汉字的过程成为自主的文化积累、审美体验和创造性想象的过程。

4. 去掉束缚——走出泥淖天地新

“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创新教育需要你走出束缚,走出僵化,就像语文的阅读一样: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孕育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而学生反应的独特性、多元性则体现了语文教学过程的生命体验、运动、成长本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与心路历程,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阅读期待视野。而在阅读过程中,由于个体原有生活经验与阅读体验的参与和观照,同样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夏丐尊先生曾指出:“在语感锐敏的人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吧。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感。见了‘落叶’二字, 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说不尽的诗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袁行霈先生也曾说过:“读者在读诗的时候,他们的想象、联想和情感,以及呈现在脑海里的形象,虽然离不开词义所规定的范围,却又因人因时而有所差异。生活经验、思想境界、心理气质和文艺修养互不相同的读者,对同一句诗或一句诗中同一词语的意义,可以有不同的体会。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体会也不会完全一样。”因此,“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的“碧玉”,既可以理解为质地纯正的绿宝石,也可以理解为“小家碧玉”的美貌女子;“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中的“虚室”,既可理解为“虚空闲静”的居室,亦可理解为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全要看读者的学养积累与感悟体验如何了。尊重学生理解与体验的差异,倡导阅读的个性化,就是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就是坚持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开发的、多元的、个性化的阅读观。 

创新教育需要富有创新理念的人,而这一担子无疑历史的落在教师的肩上,教师理应走出传统的束缚,勇敢的承担起这一重担,为语文的创新教育开创出一片爽朗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