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豁痰通络温肾法对痰湿内阻型代谢综合征C―反应蛋白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豁痰通络温肾法对痰湿内阻型代谢综合征C―反应蛋白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观察豁痰通络温肾法对痰湿内阻代谢综合征(MS)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60例痰湿内阻型M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各30例。对照组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常规对症治疗(降糖、调脂、降压),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豁痰通络温肾法方药。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空腹血糖(FPG)、腹围、血脂、血压、CRP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

【关键词】 豁痰通络温肾法;代谢综合征;痰湿内阻;C-反应蛋白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是指代谢层面的心血管危险因子的聚集现象, 临床上表现为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发生代谢紊乱。目前研究认为腹型肥胖、慢性炎症及胰岛素抵抗及其相互作用在MS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炎症病因学理论备受关注[1]。因此监测炎症指标对防治MS有一定意义。近年来研究表明CRP与MS密切相关[2]。作者采用豁痰通络温肾法治疗痰湿内阻型MS, 对CRP取得较好的干预作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来源于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 共60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 男17例, 女13例;平均年龄(48.74±4.69)岁;平均病程(3.62±0.78)年;对照组30例, 男16例, 女14例;平均年龄(49.39±4.81)岁;平均病程(3.56±0.6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1. 2. 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对MS的全球共识的诊断标准[3], 必须具备中心性肥胖, 合并血压、血糖、TG升高和(或) HDL-C降低。腰围作为中心性肥胖的诊断指标(我国男性腰围≥90 cm, 女性腰围≥80 cm), 同时合并以下四项指标中的任何2项:①TG水平升高:TG >1.7 mmol/L;②HDL-C水平降低:男

1. 2. 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目前尚缺乏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的统一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4]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5], 制定痰湿内阻证辨证标准:主症:形体肥胖、肢体困重、困倦思睡、胸脘痞闷;次症:恶心呕吐、口中粘腻、便溏、舌体胖、苔厚腻。

1. 3 病例选择标准

1. 3. 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并符合痰湿内阻证的患者;②年龄>30岁,

1. 3. 2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感染、创伤、心血管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各种应激情况;②年龄60岁者;③空腹血糖≥11.1 mmol/L;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患者;⑤收缩压≥160 mm Hg, 或舒张压≥100 mm Hg;⑥不愿意接受临床观察者。

1. 4 治疗方法

1. 4. 1 对照组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常规对症治疗, 予降糖(二甲双胍片0.25 g, 2次/d, 深圳市中联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4024853)、降压[培哚普利片4 mg, 1次/d, 雅施达(天津)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4053]、调脂(非诺贝特缓释胶囊0.25 g, 1次/d, 上海爱的发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0303)。疗程8周。

1. 4. 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治疗。组成:法半夏12 g、陈皮12 g、云苓12 g、竹茹6 g、枳实6 g、地龙6 g、大黄6 g、仙灵脾10 g、大枣6 g、生姜6 g、甘草6 g。用本院韩国煎药设备煎煮, 成袋装。150 ml/次, 2次/d。疗程8周。

1. 5 观察指标 血压、腹围、FPG、空腹TG、HDL-C、CRP、血常规、肝肾功能;中医证候总积分:主症积分(轻度记3分、中度记6分、中度记9分、症状消失记0分);次症积分(轻度记1分、中度记2分、中度记3分、症状消失记0分)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

1. 6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6]相关标准。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若有理化参考指标, 应有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若有理化参考指标, 应有相应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若有理化参考指标, 亦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治疗组90.00%, 对照组66.67%。两组疗效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治疗前后血压、腰围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压水平较治疗前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