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闵伟:黑陶上的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闵伟:黑陶上的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济南齐鲁国际大厦的6楼A区,有这样一间工作室――不足20平米的室内,陈列着诸多造型的黑陶。格子架上、橱窗里,有敦实厚重的编钟,有小巧玲珑的乐器,每一件都是精雕细琢的佳品,置身其中,恍惚间,仿佛回到了遥远的黑陶年代。当然,那只是一种错觉。这里的黑陶,不只是仿古制品,而是更多地融合了现代艺术气息,给人一种传统与现代并融交错的感觉。

这间工作室的主人,就是黑陶艺术家闵伟。闵伟创作的黑陶作品,有薄如蛋壳的蛋壳杯,也有如漆锃亮的黑陶花瓶,每一件作品都能使人大开眼界。

敢做梦的少年

闵伟说,自己是―个敢做梦的人,如果没有当初执着地追逐梦想,他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对于这一点,我们从他的经历上得到了印证。

35年前,闵伟出生在济南章丘龙山镇一户普通的农户中。也许是受到龙山文化底蕴的感染,很小的时候,闵伟就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直想在国画上有所突破的闵伟,到处寻觅名师指点,可是,在一个偏僻的穷乡村里,哪有什么名师,家里人觉得他异想天开,要靠艺术吃饭,恐怕连自己也养不活。这时,恰逢镇上要成立黑陶厂,当镇长的叔叔就建议他去黑陶厂学习。那些黑乎乎的泥巴,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是门手艺,糊口没问题,况且艺术是相通的,有绘画根基的他,会逐渐喜欢上泥巴的。

就这样,闵伟一边继续画国画,一边在黑陶厂学陶艺。当时,厂里聘请了时任中央艺术研究所教授的汪易扬先生做指导。闵伟为此喜不自胜,每天天不亮,他就起来跟着汪教授,教授做什么他就跟着做什么,他把自己画的国画送给汪教授,期望得到名师的指点。可是汪教授什么都不说,只是自己认真地做泥塑。闵伟并不气馁,他也跟着做泥塑。当时,他惟一的想法就是一定让汪教授给自己指点指点。就这样两年过去了,汪教授也终于开了金口,“我画了一辈子的国画,但是我觉得你在雕塑方面比绘画的天赋高,不如你改行做雕塑吧。”

就是这几句中肯的建议,改变了闵伟的人生轨迹。闵伟听从大师意见,开始潜心学习陶艺。

学习陶艺之初,也是没有名师指点的“瞎摸索”阶段。不过,成功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正是这样的“瞎摸索”的准备,让他的命运再次出现转机。半年后,山东工艺美术研究所青年陶艺家汤建奇先生来到龙山黑陶厂,要收一名灵性和根基都不错的学徒,闵伟成为最佳人选。跟从恩师汤建奇学习陶艺,让闵伟受益终生。他说,他非常佩服老师的教学方法,就是临摹然后指正,不会事先把注意事项告诉你,而是让你自己锻炼眼力和动手能力,出了错再给你改正,这种方法让勤学好动的闵伟受益匪浅,仅1年多的时间,闵伟创作的《佛头》就荣获国家金奖,那时闵伟刚19岁。

得了奖的闵伟信心十足,在别人看来已经是步入艺术殿堂的高处,但他并不满足。眼界的开阔使他意识到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于是,在1993年,闵伟又到山东艺术学院系统学习素描、雕塑、造型设计等专业知识,使陶艺的认识和感悟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黑陶的第一桶金

从山东艺术学院毕业后,闵伟就协同诸多学者教授级艺术界同行创建了以研究制作黑陶工艺品为一体的“济南中国龙山文化研究院”,并自立门户创立了“闵伟陶艺工作室”,以实际行动走上了彰显和浓缩龙山文化特征的黑陶艺术之路。

质地坚硬、造型典雅的黑陶之所以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制作工序上有要求严格,更在于陶器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创作者独特艺术灵感。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世人对这一来自古老的文明无不惊叹!

闵伟在制作陶器过程中,从最初选土到最后烧制,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为了挑选优良的原材料,他常常冒雨到黄河岸边挑选淤泥;为了调试合适的烧制温度,他一次次钻进潮湿、高温的窑洞i为了设计出好的作品,他常常要通宵达旦地构思……

闵伟的付出有了回报。他的作品得到了专家认可,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在研制黑陶路上他一路高歌。不过,1996年与凤凰卫视一名记者的交谈让他放弃普通制陶路线,开始了探索黑陶更高境界――蛋壳陶的历程。

原来,凤凰卫视深入挖掘中国历史宝藏,可是对于制作蛋壳陶,他们从北京找到德州,都一无所获,来到龙山博物馆,就问闵伟为什么不做蛋壳陶?阂伟据实将做蛋壳陶的难处讲了:按技术传承来说,蛋壳陶的技术有断代,后人只能从头摸索,而随着机器的革新,古人用惯性制陶,而现代是用电动机,但是电动机有震动,如果不小心偏差哪怕0.5毫米,蛋壳陶就失败了,因为蛋壳陶壁非常薄,大约0.2―1毫米,这样高难度的研究制作,对追求“速度”和“量”的现代人来说,这不符合追求财富的标准,因为若没有恒心,恐怕永远也做不成功。

这种项尖的陶艺技术恐怕要真的失传了吧々是不忍传统艺术失传,还是不甘心停留在普通黑陶制作上7闵伟自己也说不清,应该是都有吧,喜好挑战的闵伟就这样在别人大批量生产“大众黑陶”时,他却沉寂下了,开始专心研究蛋壳陶。

花了2年时间,闵伟终于成功做出第一个蛋壳杯――总重不到30克,杯厚度仅达0.5毫米,经过专家鉴定,是名副其实的蛋壳陶。

闵伟成功了。

蛋壳陶为闵伟的黑陶之路注入了新鲜血液。1998年,中央电视台要拍摄“中华五千年”纪录片,来到龙山博物馆,导演看到闵伟制作的蛋壳陶后,当场拍板决定让闵伟作为龙山黑陶代表人物参与拍摄中华五千年,这个纪录片记录了从夏商周一直到清朝的传统艺术。闵伟的蛋壳陶终于找到了伯乐。

影片拍摄很成功,闵伟制作的黑陶也第一次走入了北京,走入了中央电视台。这次,闵伟不仅成功挣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更打开了黑陶礼品通往北京的大门,他的黑陶因为造型独特,精美优质,一时成为中高档精美礼品的最佳选择。

1999年,闵伟为建国50周年设计的黑陶作品《垦荒牛》,长60厘米,高40厘米,宽20厘米,制作时的陶坯厚度仅为0.1厘米。由于制作精巧,在建国50周年作品评比中获得铜奖。2004年,闵伟还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乡村优秀青年工艺能手”称号。

再高我亦行

闵伟的作品并不拘于仿制前人。他把现代元素融入自己的思想,不断创作出新的作品。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展现黑陶艺术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而闵伟更喜欢用女性的柔美展现黑陶艺术。因此,他的很多作品都散发着从容、大度、柔和、细腻的女性美气质。

如今的闰伟,已经跃然成为“陶艺大师级”人物,不过他不屑于这些虚名,”大师谈不上,我只想着怎么借着龙山文化把黑陶艺术传承下去。”

谈到今后的目标,他用一贯坚定的语气说,“双管齐下方针”,~方面通过章丘龙山的工厂生产大批量的中档礼品,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要;另一方面依托济南继续开发高端收藏品的创作。

所做这些惟一的目的就是将龙山黑陶发扬光大。这个目标是他一直在做的。“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龙山文化遇到我们是机遇,我们遇到龙山文化也是机遇;将黑陶艺术发扬光大是我们的责任。”对进军国际市场,闵伟有自己的分析决策,要步步为营来推出黑陶,路还有很长,闵伟已经做好了准备。

闵伟一直在微笑地讲述着他的“黑陶奋斗史”,好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全然没有当初挣扎在创业边缘的痛苦。

经历了大风大浪的人,一路走来,他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他感谢家门口的“龙山文化”让他深受艺术熏陶,他感谢恩师的提携帮助让他在学习黑陶路上有了正确的方向,他感谢那些认可他、赏识他的伯乐,让他在黑陶路上走得更远……

他匍匐在龙山文化这片厚土上,痴心地作着持久的黑陶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