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戈壁行者 8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12公里戈壁艰险穿越
23支来自国内外的代表队,历时四天,以自己的坚韧脚步,徒步穿越挑战112公里的戈壁,全部成功抵达终点瓜州白墩子遗址。第二次正式参赛的浙江大学EMBA代表队,不但取得了全队完赛的“沙克尔顿奖”,而且还从去年的最后一名,跃进到第七名。
此次浙大EMBA代表队正式参赛队员为38人,分为A、B两队,另外有30多位非参赛的C队队员。A队难度最大,参与全程计时挑战赛,没有经过长期系统训练的队员很难接受A队的强度;B队队员也要走完全程,只是不计时,强度稍微小些;C队队员,以体验感受为主,行程也较短,但他们要组成亲友团,在终点处等候A、B队队友的胜利冲刺。
队员们所走路段,“长八百里,古曰沙河,目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沿途要经受高温、高寒、沙尘暴、沙土、盐碱地、丘陵、河流、砾石、深沟、泥泞、坚刺等严酷自然环境的考验。
如果说,一天只用了四个多小时就能第一个冲过终点的人被称为英雄的话,那么,那些已年过五旬,或饱尝水泡、摔伤、扭伤、扎伤等意外伤痛还坚持完赛的人,同样值得大家的尊重。无论多晚,都会有人在终点守候归来的队友,残酷的环境和艰苦的赛程,只会让大家团结得更紧密。
极限状态下的恐惧和彷徨
在戈壁上行走,即使白天也只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和呼啸的风声。独自一个人时间久了,心里的不安和恐惧就会袭来。
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莫过于戈壁地区高通透的大气造成的“可望却不可及”的体验。一座高大的风车似乎就在不远处召唤着我,可真的走过去,起码要四、五个小时。还有就是沙尘暴,狂风卷着沙土,势不可挡地冲进我的鼻和口腔,无法说话,无法呼吸,无法进食和饮水。
B队的队员孙玉民,已是第二次来行走戈壁,说起恐惧和彷徨。他讲了一段以往队友的经历:“中途GPS定位仪没有电了。当时就吓傻了,只好远远地紧盯着前方的人影奔跑,一刻也不敢放松,当人影消失在上坡的最顶端时,紧张得全身冒虚汗。”这种恐惧,只有那些曾经身处荒凉戈壁、身边没有道路,也没有参照物的人才能感受到。孙玉民也是浙江B队负责收尾的队长,他需要奔走在26名不计时队员漫长的队列两端,每当手台中呼叫不到队员时,就会心急如焚,马上返回去找他们,生怕有迷失方向的队友。孙玉民的工作极其辛苦,不愧是去年A队历练过的!
唯有毅力,战无不胜
我们每天出发的时候,携带的食物相当有限,通常是一个苹果,一些运动员专用的牛肉干,一罐八宝粥,还有如同高浓度巧克力、甜得腻味的能量包。为了减少负担,多数人只能带上一个3L的水袋,幸好沿途设置的补水站,保障我们不至于干渴倒下。加上四五十摄氏度的高温,复杂的地貌,漫长的赛程,无时不刻都在考验着我们。
然而,行走戈壁,拼得不仅是体力,更是毅力。唯有毅力,能助你走完艰苦的赛程,唯有毅力,令人战无不胜。
队员侯斌,来自厦门。在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上,侯斌在9万多名观众眼前坐在轮椅上,靠着双手和一根绳索爬上“鸟巢”的半空,点燃了绚烂的主火炬。侯斌在夜空中攀登时坚毅的眼神,令人震撼。他和我们一起,踏上了“玄奘之路”的挑战之旅。他向组委会申请,以每天行走五公里的方式,将连续几年的行程积累起来,完成全部路程。
队员陈海航,开赛第一天晚上就腰伤发作,连弯腰系鞋带都成题。被大家叫做二哥的张旭光膝盖也已经到了包扎才能行走的地步。可第二天,他俩还是坚持出赛,直到晚上9点多,两人携手蹒跚出现在西边日落的天际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