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行为有效性之我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行为有效性之我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有效,教师应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导入设计、问题设计和课堂调控四个方面提高自己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学长期性的“高耗低效”,是个不争的事实。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呼声不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认为,提高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心理学家认为,目标使人的行为有了明确的方向性,增加人做事的耐性,激发人的灵感,开拓寻求新的策略,目标的确定很大程度上能减少学习活动的盲目性。国内外的教学实践都证明: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因此,制定明确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的先决条件。

学科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学科的性质。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目标偏离了这一特质,就是无效的。因此,备课就要紧紧抓住这点,根据学生实情,每一节课制定12个教学目标即可,因为贪多嚼不烂。例如,《自序》,作者围绕“梦”展开,在叙述经历中列举了不少典型材料来说明自己思想发展的历程以说明《呐喊》的来由和含义。因此,教学目标可定为:了解鲁迅写作《呐喊》的缘由和思想发展过程;学习围绕中心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选择典型事例说明思想发展过程的写法。分两课时讲。

但有的公开课却把该文的教学目标定为:了解作者的思想经历及其对看客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爱心去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虽然“激发学生的爱心去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思想教育课的内容,但这样的目标很难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对于语文课的目标,它是无效的。

二、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导入既要有趣,又要紧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提高学习效率。

上海特级教师于漪曾说:“阅读课文的起始阶段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须反复斟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轨道。”可见,课的开头十分重要。一个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把导入当花架子,只停留在“有趣”上,是徒劳的。例如。《胡同文化》的一个导入:播放《前门情思大碗茶》,在音乐声中问学生有没有去过故宫,让学生猜猜故宫的特点。学生在音乐声中想象畅谈故宫如何金碧辉煌,因而他们的“趣”上来了,但这歌、故宫、课文三者之间的联系,没有说明。将近4分钟的时间,就在这样的“有趣”中浪费掉了。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曾说:“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也就是说,导入的内容要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机结合,要精心编排,让学生在开课时迅速集中精力,在2-3分钟的时间内了解要学的知识并对其产生兴趣。例如,《胡同文化》另一个导入:老师请大家边听歌边看一组图片,然后说说这是什么地方,有何特点;接着播放《胡同歌》和胡同图片。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过渡:音乐、图片中的胡同是这样的特点,那么文人笔下的胡同又是怎样呢?请同学们跟随汪老先生的《胡同文化》去找找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前后3分钟就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找胡同的特点。“胡同的特点”在导入中已经大致呈现,因此,这一环节学生用4分钟就把问题解决了。

三、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则说:“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科学地、精心地设计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效率。

因此,每节课要紧扣教学目标,设计23个精练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老师适时点拨,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和回答的过程中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分析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就够了:林冲发配沧州并无反抗复仇之意,后来为何走上反抗之路?

解决同一问题,有些教者却这样问:

1.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2.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3.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4.山神庙的奋起反抗,我们又看到林冲什么性格特点?

5.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这些问题有针对性,但繁多、“臃肿”、琐碎而又乏味,容易引起“审美疲劳”,它和设计面面俱到、多而广、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性的问题一样,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

四、课堂调控的有效性

首先是语言的调空。教师要用准确到位而又精练的语言调控课堂,用恰当的语言适时点拨引导,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学生回答的问题,正确的则给予中肯的评价,不对的要及时纠正,给学生对某一知识有正确的认识;适时地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辩证地评价学生的练习,以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上进。一公开课上,要求学生以“关爱”为话题仿句。一生仿道:我要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高兴地到我们家乡来投资;我要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高兴地来购买我们家乡的一套商品房;我要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高兴地来参与我们家乡的建设。仿句尽管与“关爱”无缘,但这学生的想法很好,听课的老师都为此暗漏笑容,但执教老师只说“这不符合题目要求”,就没有下文了,无形中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有的老师爱嗦,即使学生已清楚地回答了问题,他也要重复一遍;有的老师爱问“是不是这样”、“大家说对不对”之类的是非问,浪费了不少学习时间;有的老师喜欢用填空式的问,像“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劳动妇女”之类,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些行为实属无效。

其次是课堂节奏的调控。每节课进度的快慢不尽相同。教学进度的快慢取决于所学知识的易难程度,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推进快些,难理解的要讲慢些。思考、分析、讨论后,对大部分学生还不明白的问题,教师必须再花时间点拨,直到理解,才往下一个教学环节推进;否则,只管走完各个教学环节,表面上看,教学任务完成了,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学到知识。提问也是这样,根据问题的易难程度给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有的老师说给3分钟的思考时间,但5分钟后还没要求学生回答,或者不到两分钟就请学生回答了;有的老师问题一出,思考的时间都不留就请学生回答。这些不顾效果的、或慢板式、或快板式地推进,都是无效的教学行为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且要导之有方,导之有效。这“有方有效”,就是要制定明确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精心编排导入,精心地、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注意语言、课堂节奏的调控,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玉秋,余昱.高中语文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王荣行.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沈龙明,陈玉根,王艳燕.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蓝佩达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高级中学54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