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石榴》教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石榴》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091-02

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石榴》)。

二 教学设想

《石榴》是一篇状物类散文,文中所写的是学生常见的石榴,但作者却能发现新意,从不同角度对石榴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寄寓石榴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特殊的含义。本文是状物类散文中最典型、最具特点的一篇,学习本文有助于学生了解这类文章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我认为学习本文不仅学生了解这类文章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激发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的兴趣,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引导学生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寄寓事物的深刻含义,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寻找关键语句,能归纳说出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2)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3)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品析、朗读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4)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品味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作者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四 教学重点

1.找出文中描写石榴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所言之“志”。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课件,朗读法。

课前学习:

(1)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有疑问的字词。

(2)寻找石榴的图片与资料,并与课文中的描写加以对照。

(3)收集前人赞誉各种花草树木的诗文名句。

五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借鉴电视娱乐节目中“我说你猜”的形式,教师出示一些蔬菜、水果的图片,要求2名学生合作,一名学生描述图中事物特点,另一名学生根据描述,猜出事物的名称。

[设计说明]游戏的形式学生都乐意参与,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抓住事物特征说明事物的能力。教师可利用石榴的图片导入本课内容的学习。

2.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1)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使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意境。

(2)学生自读课文,掌握生字和常用重点词语。

(3)提问。

a.课文中描写了石榴的那些特征?请你找出相关的语句。提示:

①枝干和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②花“深红色”,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对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

③骨朵到花“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像红玛瑙琢成的花瓶”。

④花到果“红玛瑙的花瓶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樽”即红变金黄,花瓶式变为圆肚形。

⑤果实、子粒似“破口大笑”,如“透明光嫩的皓齿。”

b.认真阅读并体会这些语句,想想它们蕴涵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生动活泼的语句,更加突出石榴的“可爱”,照应第一段。

[设计说明]环节2将引导学生对文章26自然段认真阅读,进而归纳出要点。此过程既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品味语言的习惯,又锻炼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和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c.通过作者对石榴花、果实、子粒的描写,你能分别联想到什么?

[设计说明]让学生结合充分发挥想象,发表自己独特感受,得到思维方面的锻炼,同时为文章主题的理解进行铺垫。

3.介绍文章写作背景,学生讨论。

(1)文章两次提到石榴花是“夏季的心脏”,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提示:第一个从花的外形和色彩的角度打比方;

第二个从内在特征打比方;

“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

(2)结合写作背景,小组讨论:作者写石榴有何用意?

[设计说明]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理解此文所寄寓的深层含义,感受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4.拓展课文。

(1)学了本文,你对石榴有没有新的认识?你还有什么收获?

[设计说明]新旧认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知识有整合过程。另外,再次进行口语练习,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收获,对自己的所得产生一定的成绩感,享受收获的乐趣。

(2)生活中,一定会有你喜欢的事物:或者因为它美好的外形;或者因为它蕴含的某种情趣;或者因为它引起了你的联想,触动了你的情思,试着把这种事物连同你的感受说出来。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是对本节所获知识的实践与运用,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得到情感上的培养。

5.布置作业。

(1)将你课上关于某一喜欢的事物的发言整理成一段文字。

(2)阅读课文读本《吴县四梅》、《丑石》。

[设计说明意在引导阅读、迁移写作,提高综合语文素质。引导阅读,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受到感染,同时,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描写事物要把握特征,迁移写作,借鉴阅读中体会到的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6.板书设计。

石 榴

郭沫若

物:形态美(外) 精神美(内)

志:美好情操 民族气节 必胜信念

语言:(修辞效果 情感 用词准确等)

7.教学反思。

《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既描写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写了石榴的内在精神美,同时其文章的语言美也值得咀嚼品味。

第二年教授本篇课文,我在课堂导入与品味语言上较以前作了更多的思考。原本设计时课堂导入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的,进而进入文本阅读。谜语本身应该是谜底要思考才能得出这样才有趣味,可是在授课之前已经布置了学生预习,所以课前猜石榴的谜语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于是我更改了原初设想,直接告知学习篇目名,用一句话描述石榴的形态,然后出示了谜面,比较是从哪些角度,用什么手法来描述的。这样避免了无价值的猜谜,同时又指导了学生描写事物的方法,启发思考,训练了语言组织的能力。

在品味语言上,学生似乎对直接的赏析不感兴趣,于是我设置了梯度比较阅读,第一组为一段对石榴介绍说明的语言和文章的语言比较,体会了文中描写语言生动形象,运用对比、衬托、比喻、拟人等方法写出石榴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第二组则是两段描写语言的对比,这一环节成了课堂最精彩的地方。交流中学生除了讲出了预设的答案内容,更能开拓思路,从语言的凝练和与读者形成对话拉近距离的角度赏鉴,甚至有人提到了这是“名人效应”的因素,趁此我鼓励了学生多读名家名作,提高艺术涵养。矛盾的思辨比直接的传授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智慧的火花碰撞中展现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