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社会转型背景下青少年社会信任心态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社会转型背景下青少年社会信任心态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改革日益深化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信任缺失现象在不同领域出现,信任危机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特点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社会信任心态在对人际关系、政府公共机构、市场经济组织以及媒体信息等方面的表现具有不同特征,针对青少年社会信任心态的现状,需要从社会信任认知、情感以及行为意向三个层面引导青少年社会信任心态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会转型;青少年;社会信任心态;信任缺失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6 — 0056 — 03

社会心态是人的一种思维和意识,反映了人内部的需要和主观的态度,它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马克思恩格斯说过:“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1〕 当代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历史性变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状况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也使人民心态和观念逐步发生转变。正如马斯洛所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旧的价值体系已陷入困境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产生的断裂时期。”〔2〕 随着互联网在整个社会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 人们接触到的负面信息也越来越多,从食品上的“毒奶粉”,到药品上的“问题胶囊”,在到媒体上的“虚假广告”,从表面上看,这些问题表面反映了我国道德水平的降低,实质上是转型期的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诚信和信任危机,如何建立和保持社会信任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当代的社会信任危机和社会不信任心态问题。

一、社会信任心态研究的理论依据

关于信任问题,各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进行了研究。从社会学角度说,社会学研究者认为信任不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它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受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影响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信任就是社会信任。从心理学角度说,信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依恋关系。信任是发展和保持幸福的、功能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3〕 在心理学家萨贝尔看来,信任是人际交往互动双方所共有的对思想、理念、文化和规范的认同,是由个人价值观、态度、心情及情绪交互作用的结果。从管理学角度说,其研究者将信任定义为:信任是建立在对他人的意向或行为的积极预期基础上而敢于托付的一种心理状态。信任意味着个体相信对方的行为会对自己有利或者个体所处的情境是积极的、安全的, 不会有任何损害自己利益的事情发生。

本文所研究的社会信任心态,是指以个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包括一定心理结构的态度为核心的体系。奥尔波特认为态度是“一种心理的神经的准备状态,它由经验予以体制化,并对个人心理的所有反应过程起指示性或动力性的影响作用”。〔4〕 社会信任心态是相对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是在复杂的外界环境和个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

二、青少年社会信任心态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问卷设计

本文测量工具为《青少年社会信任心态的调查问卷》于2013年2月对安徽、江西几个学校的初、高中学生的社会信任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12-24岁的青少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择样本,本问卷共涉及样本量共250个,有效样本共215个,安徽地区样本94个,江西地区样本121个。

问卷共涉及基本信息、信任结构、信任缺失归因三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设置了19个题目,4个维度来测量青少年的信任类型与结构。这些问题的为5 个选项: 完全信任、比较信任、一般般、不太信任、完全不信任,根据选择的选项,分别记为100、75、50、25、0分(下同)。信任得分均值所对应的标准:80分以上为高对信任,70-79分为中度信任,60-69分为低度信任,50-59分为基本不信任,50分一下为高度不信任。

为检验本问卷是否有很好的信度效度,即问卷是否有可靠性和有效性。采用a信度系数法测量本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测得的问卷总体信度为0.82,信度较高。选择了因子分析方法测定本问卷的效度,得到巴特莱球形检验统计量为1440.168,kmo值为0.858,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可知原有变量适合作因子分析。测出的第5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1.106%,说明此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

为了更明显的看出问卷中题目在几个维度上的分布,因子分析上我们采用最大平衡值法进行旋转。根据所得结果归纳出,家人、挚友、朋友同学、陌生人、乞讨者属于人际信任维度;政府各部门、中央政府、本市政府、公安部门、检察院法院属于政府机构信任维度;公共媒体、广播电视新闻、报纸杂志、政府网站、商业网站属于媒体信任维度;银行、商业企业、医疗、食品属于商业行业信任维度。

(二)青少年社会信任心态的表现

1.青少年对社会信任水平的认知状况

社会总体信任是指人们在一般情况下,对社会上信任状况的基本印象和判断,而不是具体信任对象(机构、制度或他人)的信任。〔5〕 在所调查的青少年中,95.8%的学生都认为社会诚信是重要的,但青少年对社会信任总体认知持肯定态度的为40.5%(对社会总体非常信任加比较信任的)。进一步赋值分析,青少年总体的信任均值为56.98,处于“基本不信任”水平,可以说已经到了信任的底线,青少年的社会信任状况堪忧。

2.青少年基本条件对信任水平的影响

在各种不同的基本信息层面,青少年在人际信任维度上的均值相对其他维度较高,大部分处在60分以上。在性别方面,男性在维度一和维度四上的得分都很明显的比女性得分高。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青少年在对政府机构、媒体、商业行业的信任水平都成逐渐降低的趋势。在青少年的居住地方面,居住在城镇的青少年的人际信任水平明显的比居住在城市和农村的青少年低,在其他维度上的差别不显著。在青少年受教育阶段上来看,随着其教育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人际信任水平也相应的提高,但是对政府机构和商业行业的信任却明显下降。是独生子女的青少年比非独生子女的青少年的人际信任的得分高。无的青少年比有的青少年的人际信任水平高。在人性观各个维度的得分上,认为人性本善的青少年比认为人性本恶的青少年在几个维度上的得分高,说明前者更加信任社会。认为社会诚信无所谓的青少年,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比其他的青少年的都低,说明青少年对社会信任水平低。同时,在不同选项的各个维度得分的平均值上,认为人性本恶和认为社会是否诚信无所谓的青少年的得分在50分左右,对社会的信任水平非常低,属于高度不信任水平。

3.青少年社会信任的主要表现

社会信任感是一个宏观的社会心态指标,容易收到社会各类事件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社会环境不同,可能导致信任情况的差别。在各种复杂的因素影响下,不同的个体对不同的事物持有不同的态度,甚至对相同事物也会产生不同的态度。〔6〕 在调查结果中,两地青少年的总体信任均值为60.03,其中安徽的总均值为59.93,江西的均值为60.13,两地的信任总体水平相差不大。

(1)青少年人际信任状况

人际信任指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词、承诺以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可靠性程度的一种概括化期望。〔7〕 家庭关系和亲友关系是人际信任的主要来源,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对家人的信任得分最高,为85分,其中有88.8%的人对家人“非常信任”或“比较信任”。挚交好友是青少年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是除了家庭成员以外关系最密切的群体。本次调查中,挚友的得分为82.09分。普通同学、朋友和同事也是青少年日常经常交往的对象,本调查显示得分为67.33,青少年被访者对其有一定程度的信任,但是青少年对陌生人和乞讨者的信任水平极低,分别为55.47和51.98。我们生活在陌生人居多的现代社会中,虽然不相信会使我们相对的安全,但如果只信任身边的家人好友,而不信任普通朋友和陌生人可能会影响青少年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

安徽和江西两地在人际信任维度的比较上,安徽青少年人际信任水平明显高于江西,得分为70.43,属于中度信任水平。

(2)青少年对政府机构信任状况

本次调查的政府机构分为政府各部门、中央政府、本市政府、公安部门、法院与检察院。结果显示,中央政府和法院检察院的得分在60分以上,分别为68.14和62.67,比其他三个机构得分相对要高,而政府各部门、本市政府、公安部门受信程度比较低。政府机构的受信程度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安徽和江西两地青少年对政府机构信任的比较上,江西的均值为60.91,安徽为56.91,信任水平略高于安徽。后面两个维度上两地均无明显差别。

(3)青少年对各类媒体的信任状况

青少年对传统媒体即广播电视新闻的信任程度较其他类别高,为68.14。对于一般的商业网站、论坛的信任得分最低,为47.79分。其他的三种公共媒体、报纸杂志、政府公开网站得分虽都在在50分以上,但也处于“基本不信任”范畴。

(4)青少年对商业行业的信任状况

银行属于最受青少年信任的商业行业,其得分均值为76.86,其他几种被调查的商业行业,零售商业与企业、医疗机构、食品制造得分都在60分以下。尤其是食品制造业,近年来媒体报道的食品问题严重,可见青少年对食品制造业及其不信任。

4.青少年对社会诚信缺失的归因

调查中的79.5%的青少年都认为政府部门诚信缺失最为严重。政府部门是国家机构正常运行的基础,如果政府是“病态”的,这无疑影响政府的职能运行,影响政府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和公信力。

青少年对社会诚信缺失的归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因素,现在浮躁的社会风气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个人过度关注自身的利益,万事以利当头,思想道德水平下降,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越发薄弱。另一方面是社会原因,收入差距逐渐拉大使公众感到不公平,产生相对剥夺感,对信任的产生形成了阻碍;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媒体的影响力无比强大,各媒体对社会事件的夸张报道,使得广大群众对社会的信任更产生怀疑;在政府监管、法律规范上,中国目前许多不足,不遵守行业道德的人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监管不严。对于渎职腐败惩罚力度不够。

三、青少年社会信任心态的引导机制

心态是个体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种心理倾向和心理态度。社会心态主要通过认知、情感、行为模式等显现出来,是隐藏在个体心里深处的社会意识,是可以在外界环境和个人因素的影响下改变和发展的。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必须注重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认知、情感、行为模式的教育,引导青少年增加其对社会的信任感。

在认知层面上,首先,要让诚信道德成为青少年自身的行为准则,把诚信内化到人的意识里,将诚信作为立人之本。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让青少年树立一种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观念。青少年素质和道德决定着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信任是相对的,是信任者对守信者的主观认知,受外界的环境的影响。如果每个人都能遵守诚信,营造一个诚信的大环境,那整个社会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其次,要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代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矛盾复杂,社会心态也是躁动不安,尤其是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心态,如物欲化、无责任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们首当其冲的需要满足生理和生存的需要,这原来是无可厚非的,但在现代社会金钱与利益却成了人们的主要行为指标,物质的满足成为人活着的唯一目的。这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股浮躁的风气,在这种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唆使下”,人们做什么事都无所顾忌,对自己做出的有损诚信的勾当不以为耻。所以我们应该从价值观上教育青少年学生,严以律己不随波逐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青少年的心态内涵和品质。

在情感层面上,要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根基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对社会心态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论语·述而》里面阐述“以四教:文、行、忠、信”;《孟子》里也有这样的话“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传统文化是历史的沉积,也能在当代的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其中合理的、开放的准则、观念教育教育青少年,发掘、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重建青少年对社会的信任。

在行为倾向层面上,首先,在社会上更多的树立诚实守信的榜样。在社会上,个体为了实现社会归属感,会选择接受群体的行为做自己的行为模板。如果诚实守信能够发展为一种群体行为,个体的周围都是诚实守信的群体,那么个别背道而驰的人就会备受指责、产生压力。所以,青少年的教育者需要做好榜样并不断发现榜样,发挥榜样在实践中的引导作用。其次,组织青少年参加有关坚强社会信任的活动来转变心态。在活动中增加了与外界对象的接触与交往,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态度。鼓励青少年尽可能多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使青少年能够更客观的认识社会,才能敢于信任社会。心态的形成与转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对青少年社会信任心态进行长期而有效的引导社会所希望的相互信任一定会成为青少年内在心态的成分。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5:32.

〔2〕马斯洛.人类价值新论〔M〕.胡万福,等,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1988:1-2.

〔3〕张宁,张雨青,吴坎坎.信任的心理和神经生理机制〔J〕.心理科学,2011,34(05):1137-1143.

〔4〕许若兰,许传新,谢琨.农村青年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四川农村青年对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态度调查〔J〕.青年探索.2007,(05):47-50.

〔5〕王俊秀,杨宜音.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第三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45.

〔6〕吴新平,徐艳.态度转变三阶段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云梦学刊, 2011,32(05):118-122.

〔7〕郭秀丽,姜峰.大学新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人际信任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05):639-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