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摸摸筷子路的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摸摸筷子路的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网上曝出的四川通江县的“筷子路”,是建设新农村省钱省料的好创意,还是偷工减料偷换概念的高难度蜀道?

两条宽不到1米的水泥混凝土狭窄路面分踞两侧,中间和外侧是碎石坑,车辆只能骑行其上,整条道路盘旋于山崖之上。2010年3月,这样一条“筷子路”的照片被在网上,很快引发了热议,题为《通江县洪口镇惊现史上最牛公路》的帖子后面,被附上了照片和视频。网上舆论一时愤慨不平。

筷子路不止墨通江

在四川省通江县洪口镇古宁寨村,这样一条“村村通工程”公路,被形象地称为“筷子路”。在网络上有人讽刺其“实在太有创意”,是“独轮车、自行车双向双车道”,有人怀疑“修路钱没准被当官的给黑了,要不然路怎么少一块”。

通江县政府很快对网络舆论给出了回应,县宣传部长专程赶到民胜镇大木树村,在现场感受以及修建完成的“筷子路”。交通局也发表声明,解释说这种路名为“轮迹路”,有“建设成本低、养护方便,工艺较简单,群众有能力参与”等优点,尤其适合车辆较少,经济基础比较差的农村,且网上的“筷子路”图片只是其修建过程中的中间状态,接下来还将用石片和碎石泥把两边和中间凹槽填平。全县已有7条这样的路。

同时也有一些媒体称:“筷子路”虽然不是理想的车行道路,但是“在同样的投入成本下,它可能是诸种方案中较佳的选择”。没有做到最好但“不妨碍它的不断完善和在一定时期内的替代价值、推广价值。”

实际上,在四川内江、吉林中西部等其他地区,也一直在修建“轮迹路”。

国外筷子路主受用于环保

记者采访了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系的副教授李旭博士,李博士认为这其实“是个很不专业的做法”,这样的路段“很危险,这样的道路基本不可能符合公路设计规范。”

虽然有网友“建议”以“筷子路的创意”去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但“筷子路”,也就是“轮迹路”(Wheel Tracks,或Strip Roads)的创意其实始于国外。早在上世纪30年代,津巴布韦等非洲国家就广泛使用沥青轮迹路,二战后,许多轮迹路都被全尺寸的路替代,只有一些偏远地区还有保留。

目前更多用水泥来铺建轮迹路,如德国、北爱尔兰和奥地利等国家的轮迹路,除了经济的意义之外,还出于乡村环境保护,比如保护野生植物和小型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乡村原来的景观和地貌,降低车速和车流量,减少空气和噪音污染等,节省投资只是一个较为次要的因素;在具体的修筑上也有着复杂的标准,对轮迹路的宽度、厚度,水泥板的长度和接缝,道路的坡度与路拱,路基、基层、进出口和弯道都有着详细的规定。

似乎也有优点

有学者认为,对于我国乡村的情况,水泥混凝土轮迹路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相比同宽度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它在投资上节省30%~40%,且有利于释放大面积水泥混凝土路面所产生的温度及干缩应力,可以减少板的断裂破坏;相比沥青或泥结碎石路,它的夜间能见度好,可以降低夜间交通事故,且行车稳定可靠,道路更经久耐用,养护成本低。奥地利的资料显示,水泥混凝土轮迹道路的建设投资及养护费用仅为同宽度沥青路面的1/10。此外,还有着保护动物及植物群落,保护乡村景观和减少空气污染等环保功能。

我国的农村交通组成十分复杂,不同于其他国家。汽车、农机、摩托车、畜力车、自行车、行人等混行,如修建轮迹路面将可能导致所有车辆和行人都去抢占轮迹路面,从而引发交通事故。如果使用轮迹路,在两车会车时,其中一车必须先停下来靠边错车。同时,轮迹路面自身非轮迹部位对强度、排水有着很高的要求。

这些原因导致一直以来我国对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的应用还仅停留在酝酿和讨论的层面上。对于工艺复杂且存在争议的轮迹路,通江县真的能使它变得“较简单”,让“群众有能力参与么”?

山寨版轮迹路技术

在最早修建轮迹路的南江县,县委办公室发表的一篇题为“推广新技术促进大发展――南江县轮迹路技术应用的做法与体会”中提到了修建轮迹路的7个步骤,对比国外关于轮迹路的技术标准,它显然简略了不少。

但通江县的“筷子路”连这些简略的技术标准都没有做到。在巴中论坛麻辣社区,原帖的帖主ck850909回复通江县交通局的回帖里提到:“……有很多路刚修好不到几个月,有的路面已经严重破损,还说路面有15公分,大家可以看一下上传的照片有没有15公分,筷子路离几十米的悬崖峭壁有的地方不足S0公分,路边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筷子路有筷子路的样子,为什么称这是史上最牛的筷子路,那就是因为它比一般的筷子路更牛……大小嘛也是个工程噻,什么技术人员没有,就五六个村民在那搞……”

前去采访的记者也发现“水泥条、填充带的宽度在不断变化着”,有的地方“填充带变得比车还宽。”

未必比沥青路寿命更长

对于这种山寨版的轮迹路,李博士认为不见得比沥青公路“更经久耐用,养护成本低”。他判断说:“沥青路面养护成本高是因为容易出现坑洼,如果不好好维护的话寿命就只有5年,之后就坑洼得无法再用;而这条轮迹路,填充的泥结碎石会往下掉,路基和水泥的膨胀率不同会引起水泥碎裂,排水也很成问题,如果不好好维护,寿命未必比长过沥青路。”

李博士认为通江县县委大概是这么考虑的:如果修水泥路费用太高,修不了那么长,如果修得短,县里得到的按公里数发的国家补助就少,不如修“轮迹路”。而目前中央补助的标准是每公里4。万元。

可是从安全耐用度等各方面考虑,在轮迹路的设计方案真正成熟之前,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与其修这样一条“过渡性”的“筷子路”,还不如修一条比较短的水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