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近几年乙肝、艾滋病、肺结核等疫情在我国的流行日趋严重,还有新发传染病的流行,使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人数日益增多,给医务人员的身心构成了极大威胁。现就感染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防护措施进行探讨、分析,希望引起各医疗单位的重视,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知识培训,增强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警觉意识。

[关键词] 传染科;职业暴露;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c)-088-02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及其他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可能被以上病毒感染的情况。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国家,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淋病、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感染科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性相应增加,给护士的身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据估计,医务人员2%~4%暴露于HBV,3%~10%暴露于HCV,0.2%~0.5%暴露于HIV。为了保证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避免和减少职业危险,应制订有效的防护措施[1]。

1一般资料

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月共发生职业暴露16例,其中,医生2例,护士14例。意外刺伤13例,意外污染3例。由于上报处理及时,经随访无一例发生感染。

2常见的危险因素

2.1物理性的危险因素

锐器伤最常见,其中皮肤刺伤造成的感染占84.2%[2]。

2.2生物性的危险因素

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或其他分泌物,这些是最常见,最具有潜在性的危险因素。

2.3生理心理社会因素

护士工作琐碎、繁忙,人员不足,倒班频繁,易造成身心疲惫,另外,人们对传染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和歧视态度,势必会影响护理人员的情绪。

3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

3.1执行操作不规范

护士对执行规章制度松懈、怠慢,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洞察力,医护人员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护人员面部的操作时,未戴口罩、帽子、防护镜等,或未穿防渗漏性能的隔离衣;在护理操作中,光线较暗时,极易在无意中被针头、刀片、缝合针等锐器刺伤和划伤;有的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时,重新套上针头帽或用手直接取下带血的针头,这些操作都大大增加了刺伤的危险。

3.2防护知识缺乏

防护意识不够对传染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护理技术偏低,不良的操作习惯,不采纳及遵循防护针刺伤的有关规定和建议。护士普遍在为患者打针时不戴手套,嫌操作不方便,怕麻烦,又嫌浪费,存在侥幸心理,这些可能是导致护士被感染的罪魁祸首。

3.3 工作强度大

医院条件差,护理人员短缺,护士工作强度大,长期高度精神紧张,同时又要承担社会职能(婚育等),造成身心疲惫,抵抗力下降;随着社会的老龄化,护士需要提供更细化的护理、关怀、康复指导等服务。护理人员短缺明显,工作量过大,为了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护理工作,只有通过简化操作程序,才能完成繁重的护理任务。

4职业暴露的防范措施

4.1强化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护士长利用安全质量分析会,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学习并考核每位护士“职业暴露工作流程”,指导每位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及时处理。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规范感染科护理操作各个环节,重视专科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合理安排每位护士班次。利用空闲时间加强传染科疾病理论学习,使护士对疾病相关知识了如指掌,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在护理工作中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排除外界的干扰,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对各种复杂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做到沉着冷静。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自身的涵养,以朝气蓬勃的面貌迎接每一天的临床护理工作,从而把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降低到最小。

4.2保证手的卫生和防护用具的应用

严格按六步洗手法洗手,保证手的卫生,当护理人员有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用快速消毒液进行手消毒,当手有破损应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戴双层手套。医务人员提高卫生消毒的执行率,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同时也是职业暴露标准防护中的一个重要措施[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或身体时,医务人员应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医护人员在进行侵入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面出血,在缝合伤口时要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4.3医疗锐器的使用及处理

护士是发生医疗锐器伤及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4]。不要用手直接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头发等。医护人员要安全处置锐利器具,不要把用过的锐利器具传递给他人,并尽量减少搬运,严禁持锐器来回走动,以防刺伤他人。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帽,复帽时一定不要单手操作。使用过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容器内,或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及时毁形,进行无害化处理。

5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应对措施

5.1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冲洗

如果皮肤意外接触血液或体液,应立即以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如果进入到眼睛、口腔,应立即用大量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5.2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伤口处理

如果医护人员不慎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应在伤口近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受伤部位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水冲洗,消毒后包扎伤口,紧急局部处理后,应及时咨询有经验的专家进行风险评估,消除恐惧心理。

5.3发生职业暴露后的预防性用药

受伤后尽早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在4 h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 h。在受伤后、第4、8、12、24周分别进行有关血清学检查。

总之,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对职业暴露的高度重视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对预防控制职业暴露的发生,减少医护人员工作的心理压力,保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5-7]。

[参考文献]

[1]薛芬,李新,马梅.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64-65.

[2]杨华明,易滨.现代医院消毒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59-284.

[3]韩黎,朱士俊,郭燕红,等.中国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血杂志,2006,16(2):140-142.

[4]侯美荣.临床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观察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82.

[5]严慧兰.标准预防在急诊人员职业防护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6):134-135.

[6]彭及良,温秀明,陈菊芬,等.血站一线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124-125.

[7]董伟.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5):23.

(收稿日期:200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