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分析间歇性导尿术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效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分析间歇性导尿术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效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探讨间歇性导尿术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40例脊髓损伤并发尿路感染患者均对其行导尿术治疗,治疗周期为2周,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中断尿细菌培养和尿常规检查,比较治疗前后40例患者的无症状细菌尿发生率、白细胞计数和细菌计数检查结果以及膀胱容量和残余尿。结果 行间接性导尿术治疗后40例患者无症状细菌尿发生率由100%降低到35%;治疗后24h尿沉渣检查白细胞计数≥10个/HP的患者由40例减少为5例(12.5%),细菌计数≥10个/HP的由37例减少为3例(7.5%);膀胱容量从(351.7±25.1)ml上升到(391.2±32.3)ml,残余尿量从(105.6±9.7)ml下降到(48.7±5.2)ml。治疗前后差异显著,以上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间歇性导尿术;脊髓损伤;尿路感染;治疗

脊髓损伤可能引起患者膀胱功能障碍,导致尿潴留、尿失禁,引发尿路感染严重者可致死。而间歇性导尿术能够实现膀胱周期性扩张和排空,促进膀胱正常功能恢复,降低尿道感染的发生率,目前已经在很多医院广泛使用。我院自2010年3月——2013年7月对40例脊髓损伤并发尿路感染患者行间歇性导尿术治疗,临床效果较为理想,现综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3月——2013年7月共收治了40例脊髓损伤并发尿路感染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42.8±5.4)岁。所有患者均经过x线、CT或手术证实为完全性脊髓损伤,胸腰段损伤、骶髓损伤分别为13例和27例。所有患者经尿液细菌培养和尿常规检测均发现合并尿路感染,无症状细菌尿发生率为100%,超声显示膀胱残余尿量为(105.6±9.7)ml,膀胱容量为(351.7±25.1)ml,24h尿沉渣检查白细胞≥10个/HP的有4例(100%),细菌计数≥10个/HP有37例(92.5%)。40例患者或其家属均在研究同意书上签字。

1.2方法 对患者服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实施间歇性导尿术:一般情况下,每4小时导尿一次;如果2次导尿间可自动排出高于100ml的尿量,且残余尿量小于300ml时,可以改为每6小时一次;如果2次导尿间患者能够自动排出的尿量在200ml左右,并且残余尿量低于200ml时,导尿时间可延长为8小时一次。终止导尿的标准是患者自动排尿时间为每2小时或一次或者患者排尿后残余尿量少于100ml。所有患者治疗时间均为2周,治疗前后均进行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测。尿路感染的判定标准时情节中段尿菌落计数大于或等于105 CFU/ml,尿常规白细胞大于或等于10个/HP。

1.3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后,通过观察以下几个项目来评定疗效:(1)无症状细菌尿发生率。(2)白细胞计数和细菌计数检查结果。(3)膀胱容量和残余尿。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用X2对计数资料的比较进行检测,当P

2结果

2.1无症状细菌尿发生率 患者实施间歇性导尿术前后无症状细菌尿发生率分别为100%(40例)和35%(14例),前后相比差异显著(p

3讨论

脊髓损伤是通过中断初级和高级排尿中枢的神经通路(如脊髓膀胱发射中枢和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中枢),造成膀胱排尿发射功能障碍,难以形成足够的反射性收缩,导致尿潴留。传统诊疗把留置导尿作为主要手段,但是留置导尿非常容易造成患者的尿路感染,不利于治疗。留置导尿使微生物能够直接进入泌尿道,并在泌尿道的皮细胞上规模繁殖,造成组织损伤或炎症。此外,细菌进入尿路后,可以依附和包裹在导管表面,大肠埃希菌及其他细菌能够分泌一种有机胶,让细菌牢牢的依附物体表面,加上尿路的上皮细胞分泌的多糖蛋白质,两者共同作用形成生物膜,在导管表面形成全面覆盖,细菌受到保护可以免受尿液冲刷,从而增加了患者受到感染的威胁。

对患者早期实施间歇性导尿术,同时辅以压排尿和扳机点排尿对患者作膀胱训练,可能够促进膀胱平衡的而建立。间歇性导尿术还能够避免脊髓损伤换则在长时间留置导尿或膀胱造瘘,降低残余尿量,从而减少发生尿路感染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适用于逼尿肌无反射的的骶髓损伤以及马尾损伤患者。另外,由于间歇性导尿术使患者处于相对不带导尿管的状态,减少了导尿管留置在尿路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几率,对预防泌尿道感染有着关键作用。脊髓损伤患者的尿路感染有两种,包括有症状的和无症状的,有症状的合并发热、患者血细胞计数升高、膀胱出血,可以采用留置导尿和敏感抗生素共同治疗,对无症状细菌患者一般不建议采用抗生素治疗,但如果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迟早会引发尿路感染的严重症状。需要注意的是间歇性导尿术虽然可以治疗尿路感染,但是其操作本身也可能引发尿路感染,所以医护人员在行间歇性导尿术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选择软硬适宜的导管,尿道,操作轻柔,避免损坏尿道黏膜和继发尿路感染。本组研究患者在实施无菌间歇性导尿术治疗后,患者的无症状细菌尿发生率显著下降,并且没有发生尿路感染菌种改变的任何不良后果。根据40例患者的治疗实例,我们还发现对于残余尿量较多和尿路感染发生频率较高的患者,间歇性导尿术可以较少状细菌尿的发生几率,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避免尿路感染的加重。对于残余尿量小于100ml的无症状细菌尿患者,可以大量饮水冲洗膀胱,饮水量每天应超过2000ml。

综上所述,对脊髓损伤并发尿路感染患者在早期实施间歇性导尿术,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无症状细菌尿发生率,提高患者膀胱容量,减少患者残余尿量,降低白细胞和细菌计数,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适宜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忠艳,卢华君.,饶素玉.间歇性排尿训练在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13).

[2] 吕英瑛,张仲华,肖玲玲.脊髓损伤术后间歇导尿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J].护理学杂志2010(16).

[3] 郑莉斯.针对脊髓损伤患者使用膀胱扫描仪的效度与信度检测[J].中外医疗.2011(25).

[4]廖明珍.间歇性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09(05).

[5]陈玉梅,刘莉.三种排尿训练方法对脊髓损伤患者自主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