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问题学生的“扬长避短”教育法浅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问题学生的“扬长避短”教育法浅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何为问题学生呢?顾名思义,就是身上存在一些问题的学生,这些问题外显在行为上,不符合初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常规行为;内隐于思想上,也许他们的思想道德意识与社会或学校要求的规范还离得很远。有的专家是这样定义的: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的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时多方面的,但是作为承担教育重任的学校、教师可能也存在着一定的因素。当然,不管“有”或“没有”,我们教师必须正视“问题学生”的存在,必须想方设法去扭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让他们脱离问题学生的行列,这正是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对于问题学生的转正,是我们教师正面临的一大任务,许多教师也正在为之奋斗与努力,笔者在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也尝试着运用多种方法去转化问题学生。效果最好的是运用“扬长避短”的教育法,给点阳光,让其灿烂。

一、转化问题学生基本立足点 ——满足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呈现层次性的发展的五个阶段,即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问题学生,会因其带着问题学生的帽子而缺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缺乏父爱、母爱、师爱;甚至可以说连起码的尊重都得不到,常常面对的是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冷眼、家长的责备,所以缺乏一种“安全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又要对学生心灵里滋长的一切不好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这种结合的真谛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我们可以这么说,我们教师不仅仅要指出学生的“问题”,更重的是要真正去关心问题学生,和他们一起分析探讨存在的原因及改正得到方法,如果教师付出真诚的关怀,学生一定能感受到老师的这种“爱”,如果学生在老师长期的关心、温暖下,他们的心理上能得到满足,那么要转化他们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我想,这是我们转化问题学生的一个基本立足点。

(听一位班主任课余谈论)有一初三学生甲,家境比较富裕,成绩平平,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也不端正,性格比较外向,平时喜动,活泼有余沉稳不足,无论上课还是下课,常常是手动脚动嘴不停,害得老师常常到班主任处告状,结果是可想而知,往往是被班主任以扰乱课堂纪律而狠狠地批评一通。另外更为严重的是,他喜欢课余在教室里追追打打,经常与其他同学闹矛盾,同学反映到班主任处,往往倒霉的就是他(名声在外);而且有时追打,也会损坏一些公物。由于屡教不改,班主任对他是恨之入骨,只要一有错处,不是点名批评,就是拉到办公室去好好地教育一番。而且班主任厉害的是把该生所犯的错误一一登记在案,每一次批评教育,班主任都要把他的旧帐翻出来,一一数落一通。应该说这位班主任的工作极为细致、严格,学生有错了应该对他批评教育,可是效果呢,可以说是微乎甚微,也可以说是没有,因为这位学生一直是这样,也许他习以为常了,至于他内心如何,他没有吐露。

直到有一天,语文老师在学习了《心声》一文后,叫学生也仿照课文的写法,把自己埋藏在心里的话也一吐为快。这位学生就在作文里一吐心声:他也认识到了自己这样做是不好,对自己不负责,对班级有影响,也妨碍了同学的学习,他也想改,可是他自制力比较差,一时半会改不过来;但是班主任又不给他机会,总是严厉地批评指责,而且总是新帐老帐一起算,让他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他希望老师给他时间与机会,相信他,信任他,给他一点关心与指导,让他能改邪归正……

看了这则案例,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并不是一味的严厉,就能教育好学生(因为过分的严厉常常带给学生的是压抑的环境和心态)。

二、转化问题学生有效出发点 ——长善救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坚定地相信,儿童在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应当认识自己,应当充满一种深刻的自我肯定的感情。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自尊感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名誉感、健康的自爱心的最强大的源泉之一。当你走上教育工作这个创造性的岗位时,请记住:你必须教会儿童进行脑力劳动,教会他们思考、观察、理解,从脑力劳动的成果中感觉出自己的精神力量。”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番话,其实是告诫我们教师,必须引领学生去正确认识自我,去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上“优点”,最终引导学生去作自我肯定,以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同样心理学家发现,任何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可确认的心理缺陷,通常可以改变现状,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变化,并最终成为合格的、以致优秀的社会成员。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任何一名“问题学生”,他们都有向良好方向发展的愿望,都有着积极向上的一面,他们也希望自己的成绩好、表现好,能被老师、父母、同学看得起,问题就在于我们教师如何引导,疏渠开源,打破偏见,以其所长克其所短,充分挖掘其身上的闪光点,用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来克服消极因素,做到“长善而救失”。

上个学年我所教的董扬洋是一个颇为“有名”的人物,纪律差,常常惹祸闹事,字迹潦草,作业拖欠,成绩很差,当面听教,背后一套,令所有教他的老师都感到头疼。

我想:与其一味的批评教育,何不寻找一下他的闪光点,诱发他主动改过的内驱力呢?但是他那么调皮,我真的想不到他的优点,拿什么来表扬呢?但是我可以为他创造条件啊。

这天有一位老师借我们班上课,我在后面听课。那位老师让学生朗读文章。他高高地举起了手,那个老师也不知道他的实际情况,就叫了他。没有想到他朗读地出乎大家的意料,特棒,老师冲他笑了笑,并提高声音表扬说:“读得很不错,很有感情。”我看到他先是一愣,接着红着脸把身子挺了挺,明亮的眸子向我扫视了一下。我明白那眼神里满含着惊讶、期盼和自信。他一定没有想到,谁都不喜欢的他还会受到表扬。后来,有朗读的时候,我就请他朗读,并表扬他的朗读天赋。久而久之,他在同学的心目中的地位也提高了许多,尤其是在上语文课时。慢慢地,他变了,变得爱学习了,字也写端正多了,能按时完成作业,遇到不会的能主动地问教师了,看到他一点一点进步了,我打心眼里为他高兴。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推广,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要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防差转差也就成了每个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从董扬洋的转变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爱,有直接的感染力,这样学生才能信师道,听师教,主动转变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认为转化问题学生与培养优等生同样重要,对问题学生我们只要关心、爱护他们,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使他们有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我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因此我认为,这是转化问题学生的一个有效出发点。

三、转化问题学生的理想点——自我教育

《学习的革命》一文中提出的四个层面学习说指出,他们一般都具有一定层次的需求,并渴望得到满足,而他们在学习上是需求一旦得到满足与赏识,他们内心的潜动力就会像火山一样喷发发出来,从而上升到高层次的追求……相反他们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即使是无意的,轻微的,也往往会留下心理的创伤,由此造成情绪低落,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转化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这个角度出发,寻找适合其转化的心理需求寻找符合其心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以提高实效。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又是教育的艺术,内化水平的体现。自我教育主要指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认识、行为表现等进行自我的解剖与评价,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约束和支配,对外界的影响进行自我的分辨与取舍。简言之:自我教育,就是学生能自己提出任务,主动采取措施,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

记得刚刚接手的初三的一个班级,其中有一个女生上课分神,作业马虎随便甚至高兴则做,不高兴就不做,但是她也不和你针锋相对,就是不理你。我耐心细致地找了她几次,说了好多理,也对她满怀期望,但是,她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该怎样还是怎样。怎么才能真正促动她,使她能够转化,我也想了好久。和其他老师交谈其她,他们也是这么认为,没有办法,只是把她晾在一边。我想这个女生肯定没有受过表扬,或者没有收到老师的真心表扬,这也许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于是开始注意怎么样为她创造一些被老师赞扬或让她感受到老师真爱的机会。一次诗句默写,她成绩比较理想,我马上抓住机会,表扬来她,我看到表扬的时候,她低下了头。又过了几天,语文测试她得成绩又进步来不少,于是我又借机把她和另一位比较优秀而且也取得进步的女生放在一起表扬,她同样低来头,面上有些红晕,我知道这是她激动和高兴缘故。现在这个女生已经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学习了,人也变得活泼大方了。

具有自我教育的人,他总能既将自己作为自身的主体,又能作为客观的对象,通过对个人的认识、实践及外界的信息的反馈,理智地分析自己的内心活动及言行,克服或减少不利于集体的言行,以使自己更符合集体的要求。只有自觉地把客观要求与影响内化成为自我需要的人,才能达到“自我期望”的思想境界。因此,不引导初中生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塑造,德育教育就失去意义。在学校培养自我教育的人,这不单单是学生在学校期间进行教育的重要方法,也是对学生一生的成长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我们教师要追求的一个理想。达到来这一点,就可以达到“不教”的最高境界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有勇气去面对问题学生这座险峰,用我们的真心、爱去架构好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桥梁,我们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用真心、真情去播种、去耕耘,问题学生也会转化为优秀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