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珠三角经济一体化与物流资源整合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珠三角经济一体化与物流资源整合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粤、港、澳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物流联动、珠三角物流业发展的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珠三角地区物流资源的整合与区域物流网络体系空间布局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产业集群;物流资源整合;空间布局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8)08-0030-06

一、引言

近20年以来,以广州、深圳为龙头的珠三角地区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已经形成了以大城市圈为依托的特大型经济体,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极。截至2007年底,珠三角地区GDP已超过全国的10%以上,物流服务需求规模巨大。同时,随着加入WTO后各项目承诺的兑现及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珠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将面临更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十一五”时期既是珠三角整合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开放,创新制度,增强活力,取得新成就的时期,也是经济社会双转型,即从传统的资源主导型经济向创新主导型经济转变,从初级城市化社会向高级城市化社会转变的时期。但随着“双优势效应”的弱化,珠三角担负着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重任。只有成功实现这一调整,珠三角的领先地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得以维持和提升。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发展现代物流业,是突破区域经济发展瓶颈,改善区域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就目前而言,珠三角地区的9个城市,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物流发展规划和若干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空间布局不太合理,物流资源存在严重浪费,物流业的发展处于低水平增长的状态。

关于物流资源的整合问题,不少学者已经在整合理论和整合手段方面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探讨(舒辉,2004;成耀荣,2004),但是,珠三角经济合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目前尽管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在推动以香港、深圳、广州为核心的区域内物流合作,但是从学术的角度针对珠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深层次理论研究、物流资源整合的途径和模式研究还不够系统。因此,从区域经济一体化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加快珠三角物流资源的整合和提升,重构珠三角的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服务体系,这对于提升珠三角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珠三角经济一体化与物流的联动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推动珠三角经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近15年来,新区域主义表现为扩大规模和对外开放,以追求更广泛的全球经济联系和更强的整体竞争力目标,全球化的加深为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驱动力(刘玉安、杨丽华,2002)。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各国之间的经济融合度和关联度正在不断提高,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和精细化,国际贸易日趋自由化和规范化。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式多样化。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阵地,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外向性和国际化程度显著增强,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日益提高,吸引外资力度大大加强。目前,珠三角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一半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上。不少企业的绝大部分产品供应国际市场。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香港经济的复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入,将进一步加速珠三角的一体化进程,推动珠三角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物流产业的发展对珠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将会明显加大。

(二)国际产业转移为珠三角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

国际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提高中国物流产业的竞争力(候方淼,李洋,2007)。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各项市场准入承诺的兑现,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和潜在的巨大市场空间成为世界各国企业面前诱人的“大蛋糕”,目前正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投资的又一个热潮,到2007年底,《财富》500强公司中已有近400多家在中国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中国的产业部门正日益成为“世界工厂”的重要一环,中国企业正在成为跨国供应链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当前,许多国际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已发生改变,我国正在成为诸多国际跨国公司的“全球分销中心”、“国际配送心”、“国际采购中心”和“海外制造中心”。珠三角地区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拥有领先的制造业基础和多个优势产业,全球制造业战略转移的这一进程将给珠三角地区的物流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三)经济一体化催生珠三角物流业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造就了物流全球化和物流区域一体化(后锐、朱福良,2006),现代物流是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济的大幅增长必然导致对物流需求的增加,从而推动现代物流的发展(将革、刘平,2007)。根据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经济一体化将会促进区域产业的不断聚集,产业链条更加明显,这对于物流资源的整合和提升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当一个经济体发展进入重工业化时代时,其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越来越依赖于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的转型,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快,区域国际贸易总量水平迅速扩张,珠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将得到长期有效地推进,其整体效率将逐步提高,不久将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聚集基地,成为对粤西北及我国中西部实施产业转移和带动的基地,这将势必催生珠三角地区便捷、高效的物流产业的发展。

(四)物流业的发展促进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产业集群优势就在于它使许多相关企业在地域上处于同一地区,在原材料和半成品、配件、设备制造与维修、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相互配合,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整体效率。区域物流系统构建和发展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王海燕、黄章树,2008),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正在逐渐形成,目前以珠三角城市群为载体的九大支柱工业行业为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和石油化工三大潜力产业和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三大传统产业以及汽车、医药、森工造纸三大新兴产业。该地区制造业空间布局为:以珠江为界,东面沿“广州-深圳”这条轴线,包括广州、深圳、东莞、惠州,基本是以电子技术为主的家用电器,产品主要有彩电、电脑、电话机、手提电脑等;西面以“广州-珠海”为轴线,包括广州、佛山(南海、顺德)、肇庆、中山、江门、珠海,以机械制造为主体,产品主要有空调机、电冰箱、洗衣机、洗碗机、微波炉等;而家具、玩具、汽车、医药、森工造纸、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等行业集群则分布于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和中山等

几个主要城市。产业集群的结构逐步优化,经济效应日益凸显。但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加工贸易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已不可避免。珠三角地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高科技产业,要求企业原材料和成品保持顺畅快速流通,企业资金保持高速周转,特别是高附加值产品对时间性要求更加苛刻。如表1所示,在珠三角地区的九大支柱产业中,许多产品及其原材料对物流时间和成本的敏感度较高。

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两者互为条件,它们之间既互相制约又相互促进。珠三角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重工业化”阶段,制造业水平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其进一步发展则需要现代物流业提供支持。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为珠三角制造业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从而使制造业更加规模化和专业化,从而促进珠三角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三、珠三角物流业发展现状

珠三角地区具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条件和机遇,但纵观珠三角9个城市,物流产业的空间布局和网络体系建设缺少协调,物流业的发展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珠三角运输通道与经济发展不匹配

广东的公路和海运占据绝大部分的比例份额,这大大促进了广东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但对于打开国内市场和与内陆省区的联系却极不利。广东的铁路运输比例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省铁路运营里程仅占全国的2.5%,铁路全社会货物周转量居全国省(区)的后位,其中珠三角铁路运营里程仅约占广东省的30%,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物流规划缺乏系统性

珠三角各地没有协调好物流规划,相当一部分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项目随意上马,物流园区定位不合理,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重复建设,物流资源的泡沫正在逐渐形成。众所周知,珠三角地区拥有国内最密集的机场群,在方圆200多公里的土地上,集中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5个大型现代化机场,而客、货源生成地基本只有一个,那就是珠三角及周边地区。主要港口不能成合抱之势,网络布局不能与珠三角的经济发展相协调,香港、广州、深圳三地港口各自为政。

(三)珠三角区域物流服务体系不通畅

主要表现在,政府对物流业进入的行业管理缺乏透明度,没有制定完善的服务标准;各地市存在严重的部门和地方主义,大大影响了物流的效率。

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物流资源整合与物流网络空间布局

(一)物流资源整合的基础设施条件

目前,珠三角各城市之间主要靠高速公路、国家干线公路网,以及京广、京九、广深、广茂等四条铁路连接。随着珠三角地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客货运输需求将急剧增加,区内主要交通通道特别是环珠江口地区运输量趋于饱和。但随着总投资达130亿元的新广州火车站和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启动,将会大大改善珠三角区域交通环境及珠三角与外界的连通效率,珠三角城际轨道快线将以两条主轴、三条放射线和两条联络线连接九市,连同现有高速公路网一起构筑以广州为中心的“1小时生活圈”。政府全力打造珠三角“1小时生活圈”,将现有的“同城”就业居住模式改变为“同生活圈”就业居住模式,既满足人们对舒适生活环境的追求,又降低置业成本,安居与乐业和谐统一。这为珠三角地区多物流中心整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将有力促进珠三角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二)物流资源整合的产业支撑

1.以产业转移为契机强化物流服务功能。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珠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面临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转移的重大历史机遇。在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珠三角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虽然珠三角的制造业在国内尚有一定的领先地位,但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技术、规模、效率和质量上都有明显差距,甚至与长三角发达城市相比,其优势也在逐渐减弱。当前,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及区域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大力提升制造业的水平,只有将珠三角现代制造业的水平提高,才有珠三角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代物流业才能在更高的起点和水平上找到依托和支撑。现阶段珠三角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联动,二、三产业两个轮子共同带动经济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珠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充分利用产业转移的机会,进一步强化产业融合,推进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把握好两者关系,着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商贸流通、信息等生产型服务业。同时在深入分析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趋势和规律的基础上,动态规划物流资源和物流服务,使两者能够有效匹配,提升物流业对产业转移的支撑力度,提高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2.以产业链为纽带打造空港、海港簇群优势。

物流业贯穿于整个产业链,产业的聚集必然会带来物流业的整合和提升。因此,要扩大物流业的发展规模,必须依托产业发展的聚集优势,以产业链来打造珠三角物流业的簇群优势,提高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力。目前,培育和构建产业簇群已成为各国参与全球竞争、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在珠三角物流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发达国家产业簇群的运作机制和经验,结合珠三角实际,大力培育有竞争力的新型物流业产业簇群。如通过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产业融合和产业重组,有重点地扩张现代物流产业、房地产业,将与物流、房地产业纵向关联、横向关联的企业进行融合重组,形成产业融合型的优势产业群体,在一个产业链上达到产业的合作,集聚竞争能力,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与供应链管理功能。

珠三角具有丰富的空港和海港资源,它主要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因此,产业的聚集必需以空港和海港的布局为基础,而在强调速度致胜和成本致胜的竞争环境下,围绕空港和海港的临港产业带要以现代物流业作为支撑。同时,要根据空港和海港的不同特点,展开错位竞争,在物流功能设计和物流设施建设上要结合不同产品的特点及对物流服务需求。以广州为例,如表2所示,根据广州市物流发展规划,在未来5~10年内,广州市将重点建设南沙、黄埔和广州空港3个国际性物流园区,各物流园区的业务功能和服务产品的特点应有明显的差异,形成错位发展的趋势,以避免出现恶性竞争,促进区域物流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

3.以区域经济为半径拓展物流服务功能空间。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珠三角物流业的发展规划应跨出珠三角的范围,应依托珠三角的经济辐射和整体优势,增强和发挥城市服务功能。例如,日本横滨的物流业是依托东京经济圈大都市带的整体优势而发展的,波士顿的物流

业则以美国东北部的纽约大都市带为基础迅速发展。珠三角是我国经济基础最雄厚、经济辐射最强的核心区域之一,也是世界上几大城市密集带之一。因此,珠三角的物流业必须借助于珠三角的整体优势来拓展物流服务功能的空间,把物流业的服务范围向泛珠三角乃至全国延伸。这一方面可以扩大珠三角区域经济辐射的范围,推动珠三角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极;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将会促进物流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提升物流业的发展空间。

4.以外引内联为手段做大做强生产性物流服务业。

在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和加入WT0的有利条件下,珠三角要借助国际物流企业资本的力量和国内大型物流企业的实力,以外引内联的方式,大力发展生产性物流业,推动城市服务功能的提升。第一,在我国开放服务贸易市场的背景下,珠三角无疑成为外商投资服务业和开展服务贸易出口的理想地,珠三角要利用跨国公司,特别是一些国际性物流企业的纷纷进驻、国际服务资本大举进入的机会,着力扶持高增值、高创汇的物流产业,在高起点上实现服务贸易的大跨越。第二,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吸引国内大型物流企业进入珠三角,创建专业化、区域化的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第三,要以市场化原则组建和培育一大批物流服务集团,为增强物流服务功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物流网络空间布局策略

区域物流平台不是单一的市场和产业机构,亦不是一个简单形态的贸易区,而是由行业、企业、市场共同构成的综合性生产、流通、服务、交易经济体。物流网络空间的布局是以区域资源要素、流通要素和产业要素为支撑的,其中:空间功能结构以城市流通空间各种流通领域为依托;产业聚集以商务集成的模式为体现;市场建设以各规划区内商业网点为载体。

1.布局结构:“两核”、“三圈”、“四域”。

(1)“两核”。以广州为内核心区,深圳和东莞为外核心区,建设流通、交易的空间主体,包括发展商流、物流空间组织,建设珠三角物流交易信息平台和核心生产配送基地等,与珠三角其它城市形成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的完整物流产业链,使广州真正成为珠三角产业聚集和物流平台建设的核心区,为拓展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空间提供坚实的基础。

(2)“三圈”。以广州及近域为内圈层,珠三角地区为中圈层,内陆及广东省外地区为外圈,拟定流通空间规划。包括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物流体系和综合物流服务网络,建立配送空间节点等,为生产方、销售方和客户服务,充分发挥和整合珠三角的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

(3)“四域”。以“内圈”规划区为“市域”,“中圈”规划区为“地域”,“外圈”规划区为“内域”,国际海外市场为“外域”,运用“标准化技术、生产型流通、服务易”三大体系功能,由生产方、流通方通过连锁、协作等方式,形成对客户联贯式的服务,实现网络化、组织化的流通空间发展格局。

2.布局重点:以广州、深圳为核心重构区域物流平台。

广州、深圳是珠三角的核心,珠三角区域物流平台依托这二大核心城市,要着力打造几大围绕空港和海港布局的综合性物流园区,充分发挥综合性物流园区作为现代物流业“商港”的作用。同时要构建集信息、服务、交易于一体的区域经济物流平台,在微观层次主要构建集“标准化技术、生产型流通、服务易”三大系统于一体的协作运营网络,形成以物流信息为纽带,“上连生产、下接销售”的联贯式、一体化物流服务链。

(1)标准化技术系统――作为区域物流平台的监管系统,实现供求信息、市场价格形成,发挥品牌效益和边际效益,从而形成区域物流平台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值系统,这是现代物流业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具体包括建立标准化技术中心,组织“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发展“在线交易”和电子商务结算,提供行业中介服务,引导第三、四方物流及设备设施供应商“进港”,提业延伸的技能与技术培训业务等。

(2)生产型流通系统――珠三角是中国制造业最为集中的区域,每年需要大量的原材料从全国各地和全球各地向珠三角汇集,因此,构建区域物流平台与供应网络之间完整的生产、加工、运输等生产供应功能链,使区域经济的商品供应源在质和量上都能得到充分的保障,提升区域物流平台对供应源整合能力。

(3)服务易系统――珠三角是全球重要物品分销中心和跨国采购中心,以广州和深圳为核心,以现代服务业理念建立以流通终端市场客户为中心,包括采购、交易、流通加工、配送等环节的完整服务销售链网络,发挥区域物流平台的聚集与辐射作用,最大程度地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效率,从时间和空间、质量和数量等方面提升区域物流平台网络化的服务能力。

3.空间组织策略:外联内动,整合与构建并举。

区域物流平台的产生不是某些自由经济力量的行为偏好,也不是单一意愿的政府行为,而是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更高、更强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区域发展的良好机遇,根据珠三角物流网络规划布局及珠三角流通空间(市场及组织)现状,具体的空间组织策略是:外联内动,整合与构建并举。

外联内动:外联主要是指市域外核各市场,尤其是深圳、东莞、中山、惠州等地的物流资源的整合(重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建设,港口的建设)要与广州市形成统筹、协调、联动发展。内动主要是指加快建设内核区(广州)三大国际性的物流园区和五大区域性的物流园区,形成外联有实体配套和产业支撑,内动有核心引导和拓展空间的发展格局。

整合与构建:对市域及周边重点产业聚集地及大型交易批发市场,应以资源整合为目的,通过功能提升、设施构建,逐步发展成为珠三角物流市场体系的基本成员,使珠三角的区域流通空间拥有夯实的市场基础。

五、结论

本文分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物流业发展的联动效应,指出两者之间的内在影响机制;对珠三角的物流业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珠三角物流资源的泡沫正在形成;最后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探讨了珠三角物流资源整合和物流网络布局的具体构想和思路。随着珠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物流业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只有两者的有效联动,才能真正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但总体而言,珠三角的物流业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物流设施的空间分布比较散乱,以发展物流为口号进行圈地的现象较为严重,同时,现有的物流设施运作效率不高,物流网络布局不合理,不能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物流资源的空间布局、市场定位、发展规模进行重新梳理,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真正发挥珠三角作为广东建设创新型经济区域的“发动机”的作用。

(责任编校 万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