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感受“三孔”圣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感受“三孔”圣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到了曲阜,自然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游览名胜古迹在于用心去感受,在于发“思古之幽情”。就说孔庙吧,最初是建于孔子殁后的次年,即公元前478年。当时鲁哀公命令祭祀孔子,始以孔子故宅三间作庙。而那三间故宅现今安在?今日自然是无眼福亲见的了。便是唐宋两代增扩的建筑,亦早被南下的金兵焚毁得片瓦无存。现在所看到的孔庙是经过明清两代钦定建筑完成的。仅在雍正帝手里,便拨银十七万两进行过大规模的扩建。

站在孔庙的“先师手植桧”前。先师手植桧者,孔子亲手栽植的桧树,算起来树龄该有两千五百年左右了吧。那桧树被石栏围护,粗可合抱,高达六丈余,树冠亭亭如帷盖,青茏苍翠。此树果真为孔子亲手栽植?不过是传说而已。唐人封演在他的《闻见记》中就曾记载说,曲阜县文宣王庙内的“柏叶松身之树”,高有五丈,“相传夫子手植”。遥想当年,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鼓吹自己的学说,风尘仆仆返回家乡时已六十八岁。在集中精力整理《诗》《书》等先世典籍之余,突发闲情逸致,踱出门外,兴致勃勃地栽植了一株幼桧。此后每有闲暇,老人家便给它浇水松土,小忙一通,自得其乐……圣人栽植的桧树自是与众不同,内蕴灵气,欣欣向荣,终成一棵名副其实的常青树。如明人钟羽在他的《孔庙手植桧歌》中所言:“何人见荣落,终古傲青苍。元气收东岳,孤根接大荒。”

与先师手植桧异曲同工者尚有孔宅故井。井深丈余,水颇清冽。井四周建有雕花石栏,东南二栏柱以手叩击能作金石之响,系用响石刻制而成。此井相传乃孔子当年的吃水井。想那万世师表的圣人便是吃着这口井内的水长大的,真可谓是“圣水”了。若汲而饮之,想必能沾些圣人的灵气吧?不知是否有人试过。而清高宗弘历在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倒真的饮过一回的。饮过之后,还郑重其事、恭而敬之地写了一首饮水拜师的《故宅井赞》,赞曰:“疏食饮水,曲肱乐之。既清且渫,汲绳到兹。我取一勺,以饮心思。呜呼先圣,实我之师。”乾隆说他是饮了一勺的,不知其味道究竟如何。

游过孔庙之后再进孔府的大门是颇为乏味的。无什么稀见物可看,更无什么思古之幽情可发。匆匆走了一个来回,不过是大堂、二堂、三堂、后花园之类。刚出府门便已淡忘,脑中空留一些模糊的影子。倒是孔府的大门,进出之际让我稍有驻足,吸引我的是府门两旁明柱上悬挂着一副蓝底金字的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此联乃清人纪晓岚所书,新奇之处在于上联中“安富尊荣”的“富”字少了上面一点,这是有名堂的,叫做“富贵无顶”;下联中“文章道德”的“章”字下面“早”的一竖竟穿日而过,一直通到了上面的那个“立”字,这也是有名堂的,叫作“文章通天”。

夕阳斜照中,步入孔林,一种肃穆而悠远的气氛围绕着我。孔林乃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两千多年来的殡葬活动从未间断。墓地约三千亩之广,内有故墓十余万座,古树两万余株。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泗水注》中云:“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孔林可以说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久的家族墓地了。

在孔子墓前,我久久地徘徊。公元前496年,作为鲁国司寇的孔子诛杀少正卯后,他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然而这种结束对他来说却是幸运的,他可以把全部精力放在教授门徒、传播思想上。其后的十三年里,率领弟子们周游列国,为的是寻求一个能够实现周礼的国度。当他返回故乡时,已垂垂老矣。他并不气馁,一边致力于教育,一边整理《易》《书》《诗》《礼》《春秋》。公元前481年,正埋头于《春秋》的孔子听说鲁国国君打猎时捉到一只麒麟,便失望地叹息:古人有言,世道和平,君王圣明,麒麟才会出现;如今世道大乱,它却出现了,岂非咄咄怪事!我的智慧已经枯竭。于是他就此搁笔,两年后满怀怅惘地辞世。

圆圆的土堆中,埋葬着孔子。孔子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夏历二月辞世后即埋葬于此,筑起坟头。当时墓地大可一顷, 鲁国国君每年来此祭祀,大夫士子亦常至孔子墓前习礼。汉末《皇览》记载:“孔子冢去城一里,冢茔百亩,冢南北十步,东西十三步,高一丈二尺。”现在看来,孔子墓比当初是高大了许多的,墓前巍然矗立着石碑,上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八字。墓东有一墓为孔鲤墓,孔鲤即孔圣之子;墓南有一墓为孔墓,孔乃孔圣之孙。这种墓葬布局是颇有讲究的,名曰“抱子携孙”。墓西则是“子贡庐墓处”。《史记》记载:孔子死后,弟子们多守墓三年而去,独子贡在此“结庐守墓”六年方离开。

暮色渐渐笼罩了偌大的孔林。静,出奇地静。我缓缓地向外踱去,身后是一片深沉,一片古老。